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散文诗歌与插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散文诗歌与插图》首译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作品综合集,是其罕见的早期青春之作汇编,有散文、诗歌及评论,共计二十余篇,包括《牧神午后》、《致克吕墨涅》、《在老密西男女同校》等。并收入20余幅福克纳手绘精美有趣原版插图。

内容推荐

探索一位伟大作家的少作,犹如回溯长江大河之源,其开端之处可能是汨汨清泉、涓涓细流,甚至是地下溶洞里最晶莹澄澈的一滴。二十岁出头的威廉·福克纳甫一尝试文学创作,就是写诗,不知疲倦地向象征主义大师学习,笔耕不辍,取得了卓尔不凡的成就,却曾自嘲为“失败的诗人”;小说、散文创作略显青涩稚嫩,但同样蕴满馥郁的芳香;文学批评则犀利、尖锐、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绘插图,即钢笔线条画,令人眼睛一亮,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灵魂深处的歌声,回荡在青春的寂静……试想福克纳青春的寂静之作,将承载着他如何的心声?《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散文诗歌与插图》一书将为您揭晓。

目录

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大学/卡维尔·柯林斯

早期散文、诗歌与插图

 牧神午后

 中国

 侥幸着陆

 萨福体

 五十年后

 一首关于失去的女人们的歌谣

 水泽女神之歌

 木偶们

 月光曲

 街道

 白杨

 致克吕墨涅

 学习

 母校

 给一位女同学

 书评及其他:W.A.帕西的《曾在四月》

 书评及其他:《转变和电影》

 在老密西男女同校

 夜曲

 书评及其他:《返始咏叹调》,一幕中的戏剧

 书评及其他:美国戏剧文学之尤金·奥尼尔

 山峦

 书评及其他:美国戏剧之阻滞

 肖像

 书评及其他:约瑟夫·赫格斯海默

附录

 关于文学批评

 濒临死亡的角斗士

 诗韵,古老的和新生的:一次朝圣

 农牧神

译后记/远洋

试读章节

山峦

在他面前,稍微在他脑袋上方,山峦的峰顶清晰地挂在天空。头顶清泉一样滑过并咝咝作响的无形的风,在他看来,他仿佛要借助这风,从路上抬起脚,飘浮而上,越过山峦。风鼓胀了他的衣服,拉紧了他胸膛上的衬衫,扑扑地拍打着他宽松的裤子,卷起他粗短而安详的脸上那绺厚实而未经梳理的头发。他那有着纤长阴影的双腿垂直抬起,又落下,如此荒唐,仿佛没有前进的力量,仿佛他的身体被心血来潮的上帝迷惑,要在原地进行一场空虚的木偶般的活动,而时间和生命骇人地经过他,将他抛在身后。最终,他的阴影抵达了山巅,他的头向前垂下山崖。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对面山谷的边缘,在平静的午后阳光中,山谷显得蔚蓝而冷淡。以此为背景,像人物在梦中上升,一座白教堂的塔尖拔地而起,后面是平房屋顶,赤红和褪色的绿,橄榄在发芽的橡树和榆树中半遮半掩。三株杨树闪烁着它们的枝叶,映衬着一堵灰色的向阳的墙。墙上倾斜着的是桃树和苹果树,大肆铺陈其精致脆弱的粉红和白。除了它们从不停止、从不逃避的树叶之银色薄雾之外,山谷中没有一丝风,枝条因四月静谧的不可抵挡的强迫力而勉强低垂,而后再次静止、直立。整座山谷在他身下延伸,而他的阴影,往外跳跃到极远,跨越山谷,宁静而庞大。零零星星几缕炊烟在烟囱上摇摇晃晃拖曳而立。村庄沉睡了,包裹于安详静谧的夕阳之中,仿佛它已沉睡一个世纪,等待着,无形地因喜悦和痛苦、希望和绝望而千疮百孔,直至时间尽头。

从山顶上俯瞰,山谷是树木和房屋的静止的镶嵌画面。从山顶看不到杂乱贫瘠的、被春雨浸透的、被牛马铁蹄搅动践踏的土地,看不到冬天灰烬堆积和锈迹斑斑的锡罐,看不到昏暗肮脏、破烂疯狂、贴满色情内容和商业广告的巨幅广告牌。这儿没有奋斗、鞭挞过的虚荣、雄心壮志和欲望、宗教争议的风干唾液的痕迹;也看不到法庭柱子的堂皇质朴因随意的烟丝而变色并沾染污渍。在山谷里,除了薄烟盘旋而上和杨树扣人心弦的优雅外没有别的动静,除了铁砧郑重而微弱的回响外没有别的声响。

他的脸庞由缓慢无奇的平庸扭曲成内在的冲动,这是他心灵的极致探索。他巨大的阴影像征兆一样笼罩在教堂上,有那么一会儿他几乎领悟到某种超然之道,但它又转瞬即逝了。曾试图解脱他心灵的枷锁并与他交流的它,他不知它的存在,更不知它的消逝。在他身后,是双手辛苦劳作的一天,他与大自然的力量对着干,以获取面包和衣物,还有栖身之地,为换取胜利而牺牲身体肌肉组织和他存在的天数。在他面前坐落着他视为家园的小村庄,家乡人有着不用戴领带的闲散;越过它等待他的是又一天苦活,以获取面包和衣物,还有栖身之地。就这样,他解决了他命运的令人震惊的微不足道,以一颗在此之前不受道德伦理的吹毛求疵及原则侵扰的心灵,最终被微弱而无法抗拒的力量所震撼,意图日落时分向山谷狂奔。

太阳默默地跳进了西方流动的绿色,山谷唐突地陷入了阴影。当太阳释放了在太阳下生活、劳作的他,初次烦扰他的思想安静了下来。这儿,黄昏中,仙女和农牧神可能以猛烈的火山般的谦卑恣意暴动,就着薄管的尖锐声,还有铙钹在冷星高照下的颤抖和嘶嘶作响声。在他身后是落日静止的熊熊大火,在他面前是对面山谷边缘变幻着的天空。有好一阵,他站在地平线的一头眺望另一头,高高凌驾于无尽苦工和困顿睡眠的世界,未受触动,又不可触动,以至于忘记了为了栖身,他还必须回去。他缓慢地走下山。

P86-88

序言

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大学

威廉·福克纳为密西西比大学1916—1917年刊画了一幅画。这是他之后八年给那本年刊、学报和一本大学幽默杂志做一系列贡献的开端。截至1925年,这三种出版物至少发表了他十六幅以上绘画、十六首诗歌、第一部短篇故事和散文小品、六篇评论和文学论文——这是一位年轻人的一系列艺术探索,他将成为他的国家产出的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

福克纳的父亲,任职于毗邻牛津市的密西西比大学管理部门,是一名高管,在校园有所房子,威廉·福克纳在此度过了这个探索期的大部分时光。在与大学这样紧密的物理关联中,他发现其出版物不仅在他作为学生登记入学期间,而且在之前他在银行工作和之后他掌管大学邮局时,都为他敞开大门。

那个时代的一位校友热诚地回忆起福克纳1916年曾给大学校报写的两三篇模仿之作,其中《一封日本男生的信》是他最早发表的东西。一系列这样的信件确实出现了,但报社鉴定的结论是,其作者另有其人。把那一系列信件中个别几封归于福克纳的可能性似乎很小。把同一时期的另一较短系列模仿信归于他,看来同样不可能,尽管他也许写过其中几封,甚至迄今为止尚未发掘到的高中出版物可能包含福克纳少年时代的随笔或绘画,跟1913年幸存下来的十幅福克纳用钢笔画的学校素描相似。但这次调查能够鉴定的他首次发表的作品,是《老密西》1916—1917年刊里签名的画作。

接着是第二年度,《老密西》1917—1918年刊里两幅签名的绘画,其中一幅同样用于他第一次配图的“社会活动”页面,另一幅则给了列有舞蹈团成员名单的一页。想必福克纳是1918年4月10日之前把这些绘画提供给《老密西》工作人员的,因为那一天是他作为康涅狄格州一家武器公司的记账员开始上班的日子。注册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后。他于1918年6月15日辞去记账员工作。在1918年7月8日离开密西西比州去加拿大多伦多开始飞行员训练之前,他做了一次简短的回乡旅行,看望家人。四个月之后,传来停战协定签署的消息。12月,英国准许他从训练中离职,他从加拿大返回密西西比。

那年春天和夏天——据菲尔·斯通,一个那些日子同福克纳关系密切的伙伴说,福克纳比往常读得还多,写了许多他将在五年之后要为《大理石牧神》修订的诗歌。1919年8月6日,《新共和周刊》刊登了他的诗《牧神午后》,即已知的他第一篇发表的作品和第一篇发表的师承象征主义诗人们的文稿——他将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的营养。夏末,即1919年9月19日,他注册成为密西西比大学学生,选学法语、西班牙语,参加英语文学二年级测验。

他对密西西比大学学报《密西西比人》的第一个贡献是《牧神午后》,在紧接着的10月里经过略微修订的版本,还有1919年11月12日的诗歌《中国》。从《中国》一例可看出重印这些作品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密西西比人》里的这首诗的诗行好像被错误的排字搞乱了,但从其他三个现存的版本中找不到对于订正的最好指导。三个版本中最易获得的是威廉·福克纳借给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1957年展览的打字文件,现在可以在詹姆斯·B.梅里韦瑟的出色著作《威廉·福克纳的文学生涯》(普林斯顿,1961)里第三张整版插图中看到:它不同于《密西西比人》里的印刷版,没有发生过排字错误。另两个版本出现于1941年火灾的十年后,那场大火毁灭了收藏有早期福克纳文件的房屋——此时,由于业主们富有同情心的允许和帮助,我能去分离碎片、弄干,阅读四百七十页以上,包括这首诗的一份被毁坏的、写于1920年的手写本及其未标日期的毁坏的打字文件:它们有几处不仅与《密西西比人》里的版本不同,而且跟福克纳先生借给普林斯顿的版本也不同。这些文档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威廉·福克纳花了好几年时间用来修订完善他的早期诗歌,直到1933年,在不仅成为小说家,而且创作了小说杰作《喧哗与骚动》之后,才出版了其中的一些。

《密西西比人》在刊发他的诗歌《中国》两个星期之后,于1919年11月26日,将福克纳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正式推出。据了解,这是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标题为《侥幸着陆》,背景在加拿大一个军训飞机场。

……

《大理石牧神》发表后不久,新奥尔良的《皮卡尤恩时报》在标题《作家远赴欧洲》之下,并在“密西西比大学,12月26日”日期行以下,宣布:

威廉·福克纳,《大理石牧神》(他最近刚从纽约的出版商收到样书)作者,正准备离开密西西比大学校园赶赴英国和意大利,他将花上冬季几个月在那儿学习。年轻的福克纳预计将完成一些在本国开稿的诗歌。

但当福克纳抵达新奥尔良准备上船时,他推迟了旅行,转而在这座城市的法语区歇下脚来,待了重要的几个月份。在此期间他由一个本将继续——正如他在大学时代——花精力于诗歌创作的作家变成一个在下一个十年全身心投入到小说创作中的作家,且成就非凡。在新奥尔良,福克纳几乎马上开始为《两面派》和《皮卡尤恩时报》写作随笔。后者是他第一次写小说收到稿费的报刊;而在他停留新奥尔良的几个月间,他完成了《士兵的报酬》——他众多长篇小说中的首部。

在新奥尔良的那几个月里,福克纳时不时回到密西西比大学,在那儿。除了在1925年2月26日为未发表的诗的手稿标注日期以外,他还积极参加了一本名为《尖叫》的大学幽默杂志的出版发行工作,在其1925年职员名单中被正式列为艺术编辑。同事们记起他还很有可能为另外一本幽默杂志进行设计和画图,但并不确定他究竟做了没有,毕竟那些画稿也从未面世。1925年5月,在他离开新奥尔良赶赴欧洲的前几周,《尖叫》排印了三件作品,是本次发掘工作在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物中发现的有福克纳签名的最后作品,正如八年前他签名的首批三篇稿件一样,这三篇是画作。

然而福克纳和《尖叫》的关系并没有结束于这些作品,也没有结束于下一年秋季一幅未署名的、看起来像是福克纳画风的作品。该作品中有一个人挂在飞机外面,极尽杂耍能事。直到1927年5月。当他发表了第二部小说后,《尖叫》的工作人员迫于经济和对他制图术的欣赏,将1925年他画的整版插图切成两半,插图是两个男人观察三个女人上有轨电车,并将这两半作为两个笑话的图解进行排印,以直接分裂的形式为威廉·福克纳自1917年就开始对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物做的一系列贡献画上了句号。

卡维尔·柯林斯

(本书英文版编辑)

后记

探索一位伟大作家的少作,就像回溯长江大河之源,其开端之处可能是汩汩清泉、涓涓细流,甚至是地下溶洞里最晶莹澄澈的一滴。研读和翻译福克纳早期散文诗歌,不啻一次筚路蓝缕、跋涉山林的溯源之旅,然而发现和收获的喜悦足以慰藉夙兴夜寐之辛苦。顾名思义,这本集子既有诗歌,也有散文——当然是广义上的散文,其中包括小说、文学评论和散文,另外还有用作书中插图的、他亲自画的钢笔线条画——当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并未引起美国文坛瞩目。但现在看来,他崭露头角之初,就以多种文体和艺术形式展现了多方面的杰出才华。这些作品虽为年少时的习作,却似早熟的果实,略显青涩稚嫩,但同样蕴满馥郁的芳香。不仅是可资研究的宝贵资料,而且是卓尔不凡的艺术珍品,值得欣赏品味,也经得起细细咀嚼。而由泉源发轫之勃勃,也可想见百川汇流之后,其汪洋恣肆、波澜壮阔;福克纳之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在这里已初现端倪。

跟很多文学青年一样,20岁出头的福克纳甫一尝试文学创作,就是写诗。后来,相对于在小说领域的巨大成功,福克纳总是自嘲地称自己为“失败的诗人”。当时正值象征主义思潮由艺术之都的巴黎席卷欧美文学界之际,福克纳如久旱之地逢天降甘霖,其梦幻式朦胧正好契合多梦的青春期,所以自然而然地,他私淑马拉美、魏尔伦等一派诗人为师,不仅尊崇他们的艺术主张,而且付诸实践,刻意模仿他们的诗歌,甚至直接以马拉美的《牧神午后》、魏尔伦的《木偶们》等原题作为自己习作的题目,毫不避讳。应该说,这个师承象征主义大师的学徒期使他得到了扎实而全面的写作训练,掌握了精湛的写作技巧。这个阶段他有幸得到密西西比大学报刊的扶持,更加勤奋笔耕,在本来一片空白的园地里,他的文学之草木竟蓬蓬勃勃,郁郁葱葱,相当可观。他后来小说中的意识流、象征与隐喻、神话模式等手法和特点,都可以从中略窥一斑。

袁可嘉先生说:“在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当推象征主义诗歌。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坡和波德莱尔的创作和理论。1886年,‘象征主义’这个称谓首先在法国出现,这股思潮在1910—1925年间扩及欧美各国,世称‘后象征主义’,由此确立为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渗透到各种文学体裁,大致以本世纪初为起点的后象征主义是划分西方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马拉美的《牧神午后》是象征主义的代表作之一,1876年问世之后,德彪西据此谱成风靡乐坛的同名交响诗,二者分别成为诗歌和音乐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牧神潘追求仙女西林克斯的故事。潘是创造力、音乐、诗歌与性爱的象征,同时也是恐慌与噩梦的标志。潘羊角羊腿,相貌丑陋古怪,但爱欲强烈,却又害怕神律惩罚而畏畏缩缩;仙女对潘冷若冰霜,为逃避穷追不舍的潘而化作芦苇,潘无奈吹芦笛,把对仙女的思念与爱慕之情寄托在无限幽婉和哀伤的音乐中。该诗译者飞白先生认为:“虚与实、梦与真、追求、失败与再追求组成的矛盾贯穿了全诗。牧神对纯洁的水仙只能追求而不能获得,象征了只有这世俗的牧神捕捉不到的,才是梦想中的真美和纯美。”福克纳的《牧神午后》虽然是步其后尘的追摹之作,但也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唯美的意象,纯净的语言,朦胧的幻景,和谐的音韵,与马拉美之作相比,毫不逊色,而且篇幅短小精悍,语言更为简洁精炼。

仿魏尔伦的《月光曲》同样难分高下,至少可以说各有千秋。好在篇幅不长,这里剪贴如下。先看看魏尔伦的《月光曲》(梁宗岱译):

你的魂是片迷幻的风景

斑衣的俳优在那里游行,

他们弹琴而且跳舞——终竟

彩装下掩不住欲颦的心。

他们虽也曼声低唱,歌颂

那胜利的爱和美满的生,

终不敢自信他们的好梦,

他们的歌声却散入月明——

散入微茫、凄美的月明里,

去萦绕树上小鸟的梦魂,

又使喷泉在白石丛深处

喷出丝丝的欢乐的咽声。

再看看福克纳的《月光曲》(远洋译):

你的灵魂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去

那儿迷人的化装舞会和贝加马斯克,

弹着鲁特琴,跳着舞,而且

悲伤,在伪装的白日梦里。

所有人都用小调唱着

征服爱情,生活惬意,

却又似乎怀疑喜庆的欢宴

当歌声融合月光之时。

在沉静的月光里,这样可爱的美

让鸟儿在窈窕的树林中做梦,

当喷泉在雕像之间做梦时;纤细的

喷泉,在银色的狂喜中轻轻啜泣。

在诗歌上,福克纳与他的象征主义老师们一样,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多采用神话和戏剧题材,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本书中十九首诗皆堪称象征主义诗歌的精品。

福克纳的文学批评不知师从何人,犀利、尖锐、辛辣,可谓锋芒毕露,往往一针见血。正如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所云:“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时极尽揶揄、嘲讽之能事。在评论康拉德·艾肯时,劈头盖脸的几句开场白,既是对艾肯的至高礼赞,又是对其他所有美国诗人的当头棒喝:“在美国当代蹩脚诗人精神上的青春期所生成的雾霭中——他们要么在拙劣模仿济慈,要么为中西部痛哭流涕——出现了天堂缝隙送来的一道蓝——康拉德·艾肯的诗。”而在评论米莱的戏剧时,同样气度不凡、出语惊人:“有位新人脱颖而出,这般高调姿态的美学弥赛亚们,高坐在我们情感的瓦尔哈拉殿堂上,一只眼盯着球,另一只盯着大看台。”生动形象,呼之欲出。不仅令人眼睛一亮,而且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一系列评论文章中真知灼见比比皆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我常常想,跟画家和音乐家一样,诗人和作家也应该有学徒期,学徒期就是学习、模仿练习阶段。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深入学习现代诗歌主要流派的作品,甚至是认真刻苦的模仿练习,就无法掌握基本技巧和相关知识。当前中国诗歌界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所谓诗人跳过了这个阶段,不愿在学习上下功夫,急功近利,标新立异,所以难免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口水化,无深度,千人一面,模仿的赝品充当佳作,甚至出现抄袭行为。翻译福克纳早期的作品,正好印证了我的这个想法。

据有关资料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赵家璧、凌昌言等已经开始介绍福克纳,但对其作品的系统翻译和研究则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出版的福克纳主要作品的中译本有数十种,2010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福克纳文集》(八册)。在众多译介福克纳著作的翻译家中,以李文俊先生功绩最为卓著。但福克纳早期的诗歌散文尚无中文译本。此次承蒙漓江出版社沈东子先生的信任和赏识,受托翻译此书,也算为福克纳译介的宏大工程拾遗补阙、添砖加瓦。在翻译的分工上,王冠负责散文部分,远洋负责诗歌,初译完成之后,二人又互相校对,反复修订。由于学力不逮,恐致错讹,企望就教于大方之家。

2017年1月22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从《沙多里斯》开始,我发现我自己的像邮票那样大的故乡的土地是值得好好写的,不管我多么长寿,我也无法把那里的事情写完。

——福克纳创作谈

我非常爱读福克纳的小说。我认为他是唯一以严肃的态度描述黑人的作家。但这并不是说他是或者不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托妮·莫里森(美国作家,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尔克斯跟福克纳,我在1987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中国作家尤其我个人跟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两位大师的创作风格对我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

——莫言(中国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泽女神之歌--福克纳早期散文诗歌与插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廉·福克纳
译者 王冠//远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81231
开本 32开
页数 1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77
出版时间 2017-09-01
首版时间 2017-09-01
印刷时间 201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7139321
中图分类号 I712.15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