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金融体系 起源、转型与创新
内容
编辑推荐
1.内容扎实,学术性强,视角独特:两位作者以自己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入浅出的学术语言,介绍了美国金融发展历史上的众多经济和金融理论、模型、专家、著作等。本书两位作者分别是经济领域的从业者和历史文化领域的学者,二者的合作使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即金融理论和历史制度背景的整合,也保证了本书不仅理论叙述科学严谨,而且历史梳理深刻全面。

2.理论与实践相联系,角度新颖:本书通过分析弗里德曼、凯恩斯、费雪、凡勃伦、帕廷金、科普兰等人的相关著作和研究,以及美国历史上的很多同时触及实体侧和金融侧的政策,介绍了美国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实体侧和金融侧的相互关系,试图将经济的这两个侧面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理论解释或模型当中,从而说明美国金融的历史也是一部研究经济实体侧和金融侧从分解到融合的历史。

3.视野宏观,分析透彻,借鉴意义强:本书介绍了从19世纪晚期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金融体系展全过程,尤其是金融制度和经济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宏观视野和微观分析兼备,具有深刻的洞见,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以及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4.本书通过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历史叙述和统计数据,对《千年金融史》和《21世纪资本论》进行了有益补充,同时对对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的互动研究进行了阐述。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从19世纪至今美国金融体系的起源、理论基础、核心模型、法规制度,以及其关键特征,如公司会计准则、美联储系统、风险管理实践,并进一步探讨了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新自由主义、货币经济学等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创新型金融产品在美国金融体系的转型中发挥了哪些关键性作用等。这些因素驱动了美国金融体系的兴起、发展、转型和创新。本书提供了过去一个多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开发的经济和金融模型的知识谱系,有助于人们对金融在美国和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目录
引言
美国金融的历史脉络
本书的四个核心概念
比肩《千年金融史》与《21世纪资本论》
为什么读者会愿意阅读这本书

第一章20世纪初美国金融的起源:
美国现代大公司的兴起和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对美国现代大公司的估值
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成长
20世纪早期的银行业和联邦储备系统
美国银行业的原则

第二章20世纪早期的美国经济和金融理论
凡勃伦的制度主义
19世纪末期美国的新古典主义价格理论和真实的美国经济
美国早期的一般均衡理论
早期的预期模型:费雪效应
金融的视角
货币数量论和货币银行观点
弗兰克·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
美国的公共财政:个人所得税

第三章美国的统计和现代政府的治理
需求的统计学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方法
各州数据的收集
指数构建和数据的传播
早期统计资料汇编的挑战
关于指数的争议
哈佛经济晴雨表项目
普约调查和“货币信托”

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金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转型
罗斯福新政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投机狂热
投资信托和1929年的崩溃
“美国人民的新政”:全民抵押贷款
公开披露和现代公司
证券研究
股利贴现模型

第五章美国金融:1920—1940年股权与固定收益市场研究
美国中西部农业经济学家与偶发的连接
股票市场怀疑论与样本理论
股票预测
美国的普通股指数和固定收益久期

第六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经济的衡量和征税
凯恩斯革命
编制美国的收入和生产的总量
布鲁金斯学会和支出法
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核算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美国财政政策

第七章经济和金融的模型:1930—1940年
“小模型世界”和计量经济学会
凯恩斯、希克斯和数理经济学
IS-LM模型
为金融观建模:马尔沙克的“资产理论”
凯恩斯-丁伯根争论
美国经济的宏观计量模型

第八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学,1944—1970
战后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测度、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的稳定政策和增长理论

第九章现代金融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起源
复杂理论时期
期权定价理论、金融工程和金融计量经济学

第十章美国金融的转型
两次危机之间:沃尔克通货紧缩到雷曼的破产,1982—2008年
转型的早期迹象
危机中间时期的宏观经济理论
向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转型
困境中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最后的思考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后记
精彩页
     “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在其他经济学或金融学的历史描述中并没有出现,尽管少数经济学家使用了它的一些相关术语。“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反映了经济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20 世纪30 年代的国民收入核算称之为“部门”。我们用“侧”代替“部门”,来表示一个国家经济的这些部分与20 世纪初暴露出的大公司和国民经济框架的会计惯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复式记账中,公司业务(或国家收入和生产)的借方和贷方账户按其出现的分类账所在一侧进行区分,而涉及实物商品或原材料的实际交易通常与涉及资本支出或债务的金融交易区别开来。我们相信一个经济体的实体侧和金融侧确实不是分开的——但它们往往被当作独立的。我们可以在早期对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化的尝试中看到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所讨论的商品通常是真正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金融资产。我们在早期的国民收入估算中也看到了这一点,此时真实的商品生产出现了,而金融中介渠道却没有出现。本书的一个重要分析线索是试图将经济的这两个侧面整合到一个单一的理论解释或模型当中。我们在雅各布·马尔沙克1938年的投资模型、格利和肖1960年的《金融理论中的货币》、詹姆士·托宾20 世纪60 年代的模型,以及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中都看到了这样的尝试。在第七章到第十章中,我们一直在追问这些模型是否包括金融,以及如果是的话,这些模型是如何处理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之间的关系的。一般说来,直到经济学家开始使用存量流量分析或接受资金(相对于流量)的观点之前,他们的模型都不包括金融。事实上,许多增长模型,如21 世纪前10 年使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DSGE)模型,并没有采用资金观点,这就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们不包括金融。
在区分经济的实体侧和金融侧的分析中,货币的地位很复杂,因为货币对这两侧都很重要。在实体经济中,货币起着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的作用。在金融经济中,货币是一种交易媒介,此外它还是一种特殊的资产(价值的储存),也是一种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在经济的两个方面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导致了一些我们试图回避的复杂问题。例如,像米尔顿·弗里德曼这样的货币主义者认为,管理一个国家的货币供应是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但弗里德曼关注的是货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他并没有强调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在扩大货币供应方面发挥的内生性作用或信贷渠道的重要性。照此类推,随着金融学科开发出自己的模型和投资产品,经济交易的实体侧往往会逐渐淡出到幕后。例如,过去20 年发展起来的一些更奇特的衍生品——合成信用违约掉期(CDS),不需要任何基础的实际资产来支撑它们的价值,同时高频交易不是从实物商品交易中获利,而是从利用在各种数字性交易中出现的瞬时差价的高成交量仓位中获利。在这些例子中,真正的商品永远不会易手,然而,这类交易帮助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在数量和价值方面以相当于国家GDP 的一个比例实现增长。这种经济中实体侧与金融侧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出为何写一部金融历史如此具有挑战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金融体系 起源、转型与创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凯文?R.布莱恩,(美)玛丽·普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16498
开本 32开
页数 624
版次 1
装订
字数 550000
出版时间 2022-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