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红墙里的领袖们)
内容
试读章节

主席戏曲、文娱逸事

当法门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恐慌。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

在听相声的时候,毛泽东常常努力克制住自己,不让自己笑出声来,有时竟憋得脸都发红了。

史沫特莱这时开心地说:“我也许会得一个‘败坏军风’的恶名,但交际舞在延安兴起来了,这是我的一个胜利!”

毛泽东喜欢看古装戏,喜欢听京剧,而且不同时期偏爱不同的戏。就戏的内容而言,它来源于生活,浓缩于生活,戏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寄托总是不同程度地与现代人的生活相契合,当两者达到沟通时,自然会唤起人们的无限遐思,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正因为如此,转战陕北时,毛泽东爱听并时常唱几嗓子的是《空城计》、《草船借箭》。在西柏坡时,指挥三大战役,他休息脑筋的办法就是听京剧唱片,喜欢听高庆奎的《逍遥津》、阎菊朋的《卧龙吊孝》、程砚秋的《荒山泪》,高兴了也哼几句《群英会》。大军过江前后及进京后,他多次看《霸王别姬》,解放后,又多次看《白蛇传》。

放声高歌《空城计》

毛泽东对京剧的偏爱,不仅仅因为他爱听爱看,而且因为他自己喜欢唱。

中央纵队转战陕北时,一次在葭芦河一带避开敌人的围追堵截后,便在原地休息,毛泽东就和警卫排的同志坐在一块青石板上聊天,谈笑风生。这时侦察员又来报告,说敌人怕中埋伏,已停止追击,就地宿营了。只见毛泽东微笑地点点头,并不觉奇怪。他凝望山下,忽然把头一晃,唱出了两句京腔:“我坐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番营,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这是《空城计》里诸葛亮的一段唱腔。毛泽东这一番轻松自如的唱腔足以说明了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同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番唱腔既消除了战士们的紧张情绪,也鼓舞了士气。  他没有理睬那个倒霉的老和尚“法海”

看戏时,毛泽东是很爱动感情的,也很容易入戏,有时甚至是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至高的享受。建国前后,毛泽东爱看《霸王别姬》这出戏,他多次看,并让其他中央领导都去看。毛泽东在看到楚霸王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与虞姬生离死别时,他的眼睫毛时常抖个不停,眼睛里湿漉漉的。他还曾用手指按住卫士胸前的纽扣,用沙哑的声音说:“不要学楚霸王,我们都不要学。”

《白蛇传》是让毛泽东最动感情的戏。1953—1954年,他连续看了几遗,每次看都流泪.鼻子呼呼地透不过气。最令人震惊和难忘的则是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看《白蛇传》时的动人情景。

1958年毛泽东来到上海后,市委负责同志为他准备文娱活动,征求他的意见。毛泽东想了想,说道:“还是看场《白蛇传》吧。”

于是,市委决定由一名姓李的演员领衔主演《白蛇传》。

晚上,毛泽东驱车来到上海干部俱乐部礼堂。观众们都已坐好,一见毛泽东走进来,都起立鼓掌。毛泽东一边向观众们招手致意,一边由工作人员引导走向前排。当时在前排就座的是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干部。毛泽东对党内领导干部从来不讲客套,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再一次向后边的观众招一下手,便坐下来了。

演员早已做好准备。毛泽东一坐下,锣鼓便敲响了。毛泽东稳稳地坐在沙发里,静静地一动不动,卫士忙帮他点燃了一支烟。毛泽东看戏是很容易进入角色的。一支烟还没吸完,便拧熄了,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演员。他的烟瘾那么大,却再不曾要烟抽。他在听唱片时,会用手打拍子,对时还跟着哼几嗓子。看戏则不然,手脚都不敲板眼,就那么睁大双眼,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员们的表演,全身一动不动,只有脸上的表情在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他的目光时而明媚照人,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情思悠悠。显然,毛泽东是进入了许仙和白娘子的角色了,理解他们,赞赏他们。特别是对热情勇敢、聪明伶俐的小青,毛泽东怀着极大的敬意和赞誉。唱得好的地方,毛泽东就鼓掌。他鼓掌大家立刻也跟着鼓。

然而,这毕竟是一场悲剧。当法门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恐慌。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问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

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卫士有经验,忙轻轻咳两声,想提醒毛泽东这是演戏。可在这个时候,提醒已失去意义。现实不存在了,毛泽东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神话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悄悄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扑簌簌,顺脸颊滚落,砸在胸襟上。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的全身心整个与戏中主人的命运相契合了。毛泽东的动静越来越大,泪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壅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毛泽东终于忘乎所以地哭出声来,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揩鼻涕。当剧情发展到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时,惊人之举发生了!

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一个领袖人物如此动情于这一美好的神话故事,足见毛泽东性格中至情至爱的方面。戏演完了之后,还有一件事颇令人回味,这就是毛泽东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据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他是用两只手同“青蛇”握手,用一只手同“许仙”和“白蛇”握手。他没有理睬那个倒霉的老和尚“法海”。

为《沙家浜》定名

毛泽东爱看、爱听、有时还爱唱两句京戏,但他可不是只拿京戏当消遘“玩”,他也非常关心现代剧。

 50年代排演京剧现代戏,毛泽东提了些很“内行”的意见,比如:京剧要有大段唱,老是散板、摇板,会把人的胃口唱倒的。当时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安排阿庆嫂的大段二黄慢板“风声紧雨意浓天低云暗”,就是受了毛泽东的启发,才敢对传统手法有这样大胆的创新。

后来,毛泽东看了《芦荡火种》。提了几点意见:

兵的音乐形象不饱满;

后面要正面打进去,现在后面是闹剧,戏是两截;

改起来不困难,不改,就这样演也可以,戏是好戏;

剧名可叫《沙家浜》,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这些意见提得有道理,“态度”又好,不强加于人,毛泽东对现代剧既是观众,又是顾问。

毛泽东晚年看电影

“文化大革命”后,毛泽东“不便”看真人演戏了,于是改看电影。毛泽东喜欢看戏曲片,喜欢看喜剧片。侯宝林主演的《游园惊梦》,以及喜剧片《新局长到来之前》、《锦上添花》、《废品的报复》、《第十二夜》等都是他爱看的,常常看得开怀大笑。有时也“审片”,像“文化大革命”后期拍的新故事片《创业》、《海霞》之类。

一天,毛泽东看《创业》。事先听说外面对这部片子争议很大,江青之流给此片罗列了十大罪状。毛泽东要看看坏在何处。电影开始不久,他便被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民族的奋发精神所感动。他的神态是严峻的、沉思的。当影片的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扛着上千斤重的机器一步步向前走的时候,当他们喊出“帝、修、反要卡我们的脖子,我们怎么办!'’的时候,毛泽东的眼睛里早已噙着泪水。之后,毛泽东当场表态:“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

一天下午,毛泽东合上看了几个小时的书,提议看看电影。这次看的是《雷锋的故事》。这是一部全国人民早已稔熟的故事片,摄于1964年。10月后,毛泽东再次看它,当片中传来“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要收下儿子这点心意”这段雷锋的画外音时,有人意外地发现毛泽东在用手帕擦着眼泪。

1975年8月的一个夜晚,毛泽东由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陪着看一部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的老片子《自有后来人》,京剧《红灯记》就是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改编的。当银幕上的革命者走向敌人刑场英勇就义时,画外响起雄壮、低沉、有力的国际歌的乐声。本来,电影将近结束,放映时间已经很长了,毛泽东把头仰靠在沙发上,两手随意搭在沙发扶手上,显得很疲惫了。但国际歌的乐曲一响,他立刻把头向前移动一下,身子也挺得直直的,还把他的中山装的衣角拽了拽,一副正襟危坐的神态。然后他侧脸见身边的护士小孟依旧歪靠沙发坐着,便轻轻捅了她两下,意思让她也坐好。英雄就义,国际歌声,会使80多岁高龄的毛泽东显出如此的虔诚,这不能不说是他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生动体现。

有趣的是,毛泽东在看完电影后,往往爱提出些问题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讨论,而且他总提出些“标新立异”的见解。

一次.毛泽东看完根据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叙事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编成的动画片之后,问护士小孟:“喜欢这个片子吗?这个片子里谁是好人?”

“当然渔夫是好人。那个老太婆是坏人。她太贪心了。”小护士不假思索地答道。

毛泽东不以为然地“噢”一声,发表了这样一番见解:“人贪得无厌是不好,但人要总是贪得有厌,那恐怕世界也就不前进了。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都满足了,而且到了厌的程度,那还要变革,还要追求什么呢?”

小孟听得“傻”在那里,她怎么也弄不懂毛泽东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P32-36

后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国务活动家、改革开放的总计师。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公认的20世纪东方伟人。他们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不朽业绩的同时,还以他们崇高的理想、品德、人格、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同他们的伟大思想、丰功伟绩一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据此,我们选编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录

诗人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毛泽东晚年的诗情与政见

主席戏曲、文娱逸事

毛泽东一生最爱:书法艺术

毛泽东印章珍闻

毛泽东的怡情生活

毛泽东的对联艺术

毛泽东楹联拾遗

变梦想为现实的一次尝试

忙中偷闲,观光名城

毛泽东深爱大自然

毛泽东的梅花情缘

到中流击水

畅游汪洋大海

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散步

毛泽东休息与锻炼

下不了黄鹤楼

“又是一次黄鹤楼□”

崇拜黄河:“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我把水壶给徐老送来了”——毛泽东与徐特立

毛泽东阅批高中生日记

一生恋雪

周恩来写对联

周恩来的另一个世界

跳交谊舞:潇洒莫如周恩来

周恩来与蒋介石对弈:“桌上两党和谈,桌下楚汉相争”

周恩来与谢侠逊:“我再讨教一盘”

刘少奇挥笔写妙联:“那我就献丑啦”

刘少奇洛阳赞牡丹

跳舞纪趣

跳舞与演讲

刘少奇与毛泽东:“不坐船,游网去”

半塔棋友:“还请徐掌柜手下留情”

陈毅“命令”刘少奇换鞋

“拉一百下”的故事

在“嗜好”面前

抽旱烟的委员长

少奇皖东逸事

刘少奇:“‘吃里爬外’的‘败家子’”

刘少奇与上北京贴“反标”的青年女工

重游故居

朱德谈写诗

朱德爱好书法

朱德以书法艺术为伴

朱德喜好编撰楹联

朱德喜撰戏联

朱德:兰花情思

朱德教我种兰花

蓬勃挺秀天下流芳

朱德与兰花

朱德:踏遍青山人未老

朱德与秀才吴子尹对弈

朱德小趣事

朱德与小乌铜马

朱德排队打球

89岁仍下海游泳

站得高,看得远

“朱总更英雄,同行先登峰”

邓小平与陈赓:“成全他们吧”

得“圆圈”换取母亲煮鸡蛋的鼓励

邓小平不信邪

辣椒与麻将

邓小平与牛仔帽

邓小平爱吸烟

“请小平同志不要在主席台上吸烟”

邓小平击浪黄海,胜似闲庭信步

邓小平戒烟

当衣服买票看足球

邓小平与“世界桥牌女皇”打桥牌

以牌会友

给小平拍照

幽默的邓小平

邓小平:“我这个人喜欢走得快些”

邓小平喜爱《双猫图》:黑猫与自猫

健康长寿的秘诀:乐观主义

邓小平擅长说短语

邓小平游黄山

邓小平的两次发怒

陈云:“我该叫陈元方,这是纪律”

竹:一生的写照

幽默老头陈云

陈云与评弹

不期而遇的老听客

陈云爷爷关心咱

陈云说书

“出人·出书·走正路”

“吃饭照镜子”的佳话

陈云打算盘

秧歌教学

胨云:“要舍得花时间运动和休息”

内容推荐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红墙里的领袖们))》主要内容: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编辑推荐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红墙里的领袖们)》以“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讲述伟人传奇人生”为宗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编写,严谨科学的体例,为您全面、真实地记录伟人一生的方方面面,呈现更为清晰的中国伟人形象。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南海里的情趣爱好(红墙里的领袖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俊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1009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