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扰乱世界的10本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涉及到了十余本领域不同、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作品。有些著作是国内读者所熟知的,有些虽不太被普遍了解,但在自己的领域内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西方经典著作,尤其可以了解西方社会文化。

内容推荐

从马基雅维利到卢梭,从尼采到希特勒,本书以一种另类和全新的视角,阐述这些著作对世界产生了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到如今还令人们饱受煎熬。该书认为,正是这些著作使人类社会文化走上了邪恶的道路,最终导致了战争、种族灭绝、极权主义压迫、家庭破裂以及灾难性的社会实践。这种看法与传统的观念大相径庭,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认为,正是这些作家们糟糕的思想,不仅导致了社会的混乱,而且书中的观点至今仍然被人们认可——事实上,这些观点会在不知不觉中主宰人们的思维,影响人们的行为。作者试图通过捕获这些著作中的一些观点,来论证它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种危害,并讲述了诸种观点形成的来龙去脉、内部外部的因素,主观、客观的条件等,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人类史上最糟糕的思想。

目录

第一部分 初始的扰乱

 第1章 《君主论》 

 第2章 《方法谈》

 第3章 《利维坦》

第二部分 扰乱世界的十本书

 第4章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第5章 《功利主义》

 第6章 《人类的由来》

 第7章 《善恶的彼岸》

 第8章 《文明枢纽》

 第9章 《我的奋斗》

 第10章 《一个幻觉的未来》

 第11章 《萨摩亚人的成年》

 第12章 《金西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

 第13章 《女性的奥秘》

理智的结论

译者记

试读章节

你可能已经知晓“马基雅维利”这个词以及它令人厌恶的内涵。在词典中,人们往往把马基雅维利同言而无信、两面三刀、虚假、伪善、狡诈、阴谋、诡诈、欺骗、背叛等词语归为一类。马基雅维利死后还不足百年,他就因为莎士比亚的《查理三世》中那个“嗜杀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而遗臭万年了。即使在他那本著作——《君主论》完稿五百年后,他的名字依然蕴含着处心积虑的无情和残忍冰冷的味道。

尽管最近有人试图将马基雅维利描述成一个真诚而无害的帝师,仅仅是在传授谨慎为政的技巧,我仍然打算采用旧的方式,将他作为一个传授世间恶行且影响深远的导师来对待。对那些因抛弃一切道德信仰顾虑,而能勇敢的相信恶行时常比善举更有效力的人,那些坚信最深邃、黑暗、常人几乎无法想象的邪恶的人来说,马基雅维利的伟大经典——《君主论》就是那些邪恶教诲的纪念碑。这就是《君主论》的力量和流毒。在书中,马基雅维利思考着那些黑暗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内容。一旦人们被诱骗接受了这些邪恶的思想,他们的行为也就随之变得邪恶。

尼克罗·马基雅维利于1469年5月3日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父亲叫贝纳多·迪·尼克罗·博宁塞纳,母亲叫芭托莱米尔·德内利。公平的说,年幼的马基雅维利生在一个邪恶的年代。当时的意大利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充斥着阴谋、腐败和冲突的老鼠窝,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和教皇国这五个主要地区间争斗不断。

马基雅维利见证了宗教上最大的伪善,那些红衣主教和教皇无异于披着羊皮的政治恶狼。他也亲身了解了那些君王们的冷酷残忍。由于被怀疑叛国,马基雅维利身陷囹圄。为获得他的“供词”,他们对他施以吊刑,这是一种将两个手腕一起绑在背后,再用绳子将人吊在天花板的滑轮上的酷刑。人被拉到空中,不断摇摆,双臂疼痛无比,然后突然摔到地面,双臂便因此脱臼。这种令人愉悦的审问过程如此被反复数次。

马基雅维利对恶有着切身感受。然而有许多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也有着和他同样的感受。那并不是一个缺乏恶行的世界,那些恶行也不缺乏见证者。但马基雅维利的与众不同就在于他能够直面那些邪恶并报之一笑。而他那友善且狡黠的一笑就是《君主论》。

《君主论》是一本让人震惊的书,令人叹为观止。马基雅维利试图在读者的灵魂中掀起一场革命的风暴,而他唯一的革命武器就是他的言论。他大胆的陈述那些人们只敢私下耳语的内容,然后轻声道出那些人们不曾也不敢想象的东西。

让我们一窥书中第十八章,来领略它的滋味。一个君主应当具有坚持信仰、恪守承诺、公正诚实等品质吗?看,马基雅维利细心而周到地说:“每个人都知道”,“对君主来说坚持信仰、为人诚实是值得称道的。”每个人都称赞诚实的统治者。每个人都承认诚实是最好的方针。每个人都知道《圣经》上那些数不胜数的例子——诚实的君王被赐福保佑,不诚实的君王则被降祸诅咒,还有那些古老文学中对仁君的赞扬和歌颂。

但是,为众人所称赞的行为就是真正明智的行为吗?所有善良的统治者就是成功的统治者吗?乃至更重要的一点,所有成功的统治者都是善良的好人吗?又或者是,对于统治者来说,善行的定义仅仅在于开展成功的统治,所以能够带来成功的行为,便可以理所当然地被定义为善行,而不用顾及别人的议论。

马基雅维利说,让我们看看现实世界中发生了什么吧。我们看到“根据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那些成绩卓著的君主们几乎都是不守信的人。”当遵守诺言会给你带来伤害的时候守信就是愚蠢的。现在,“如果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我这样的教诲就是邪恶的;但是因为人们都是邪恶的,并不会对你遵守承诺,你也就不必对他们守信了。”

然而为了实际利益而背弃诺言并不是君主应当做的唯一一件事情,事实上,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做个好人”根本就是个相当天真的观念。一个成功的君主必须集中精力在如何不做好人上,却还要表现的像一个好人。众所周知,表象具有欺骗性,而对于君主来说,欺骗就是善行,就是一门做明君的艺术。因此一个君主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有人可能会问,一个统治者难道不应该仁慈、守信、人道、诚实和虔诚吗?绝对不该!身为君主完全没有必要真的具备上述的这些品质,然而的确应当做个让人看起来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不仅如此,我还敢说,那些品质对于真的拥有并信守他们的君主是有害的,而对那些仅仅是在表面上表现出它们的君主才是有益的。所以,更好更明智的做法是“让人看起来很仁慈、守信、人道、诚实且虔诚”,但如果实际需要采取残酷无情、背信弃义、残忍、虚伪、渎神等手段,那么好,需要就是创造之母,你就应当去创造种种欺骗的手段来实行那些需要的行为,而不要去顾及这些行为有多么邪恶,同时尽力保持你的好人形象。

让我提供两个例子。来看看马基雅维利所建议的行为。第一个例子来自于《君主论》,另一个例子则来自我们今天的社会。在马基雅维利认识的人中,有个叫凯撒·博尔吉亚的,人们很难想像还有比他更邪恶的人。他曾经被任命为天主教会中的一名红衣主教,但为了博取政治荣誉他毫无留恋地辞去了这一职务。博尔吉亚是个丧尽天良的人。只要能够确保权力,他会采取任何残酷无情的手段而没有丝毫的良心不安。当然,这样的行为让他在他所征服的国民中声名狼藉,他所制造的一系列人间惨剧很快便引起了反抗。在第七章中,马基雅维利为他的读者们安排了有趣而又富有实践性的一课,那就是博尔吉亚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

在博尔吉亚所夺取的区域中有个罗马涅区,马基雅维利认为“那个省到处都是抢劫、争吵以及其他蛮横的言行”。当然,博尔吉亚希望“减少这些言行,让人们平和而顺从”,因为不听话的人总是难以统治。但如果他亲自出面去做这件事,必然招致人们的怨恨,并因此埋下叛乱的种子。

那博尔吉亚是如何做的?他派遣了他的一个手下,雷米罗·德·奥克,“一个残忍且愿意为他效命的人,并给予他生杀予夺的大权”。雷米罗果然坏事做绝,这让他变得恶名昭彰。因为他试图打垮民众反抗和蔑视法律的精神,让他们变成顺民。而雷米罗的所作所为显然代表了博尔吉亚的意志,所以博尔吉亚也自然成为民众怨恨的对象。

但是博尔吉亚绝对是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他知道他需要欺骗群众,让他们相信“出现任何残暴的恶行都不是出于他的授意,而是来自臣子苛刻的本性”。因此,博尔吉亚将雷米罗斩成两段,并在旁边放上一段木头和一把血淋淋的刀,在某天的早上,曝尸于西西纳的广场上示众。这样残暴血腥的场面一下就满足了人们报复的心理,也让人惊魂难定。

这实在是个杀一做百的安民告示。愤怒的罗马涅区民众兴奋地发现,博尔吉亚暴政的代言人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身首异处的出现在城镇广场上。他们的君主博尔吉亚居然已经满足了他们复仇的热望!但是同时,人们也被这样一个出乎意料而又设计巧妙的残忍场景所震慑,变得空前顺从了。

读者可以用想像力去探索那样一个恐怖场景背后所蕴含的内容,一个人被斩为两段,是竖着斩的还是横着斩的?一把血淋淋的刀,就那样简单的放在尸体边,还是插入那节木头中?仅仅是那样一把刀能够将人砍成两段吗?那么那节木头又是干什么用的?是人为刀俎的象征吗?

但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马基雅维利绝不是在谴责博尔吉亚的极端暴行,而是在称赞他:博尔吉亚非常聪明的隐藏了他的不人道而表现出了人道,隐藏了他的不仁慈而表现出了仁慈。“我不知道要如何去责备他,”马基雅维利在评价博尔吉亚一生中所做的类似的卑鄙行为时说,“相反地,在我看来,就如我所说的,对于所有那些靠运气当上君主的人来说,他应该被当作一个值得效仿的对象。”

一个人并不需要总是遵从马基雅维利的建议,做个如同博尔吉亚一般邪恶的人。因为每个对于我们现在的政治情形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流血的场面了(虽然勾心斗角仍然不少)。更多的是总统或者国会议员的下属在公众面前自我牺牲来为他们的老板解围。在精心策划的选举秀背后,那些下属就如同可怜的雷米罗,仅仅是执行老板的命令——通过自我牺牲让那些选民感到满足和震惊。

这带给了我们马基雅维利主义在行动上的第二个例子。“一名君主因此应当注意,”马基雅维利又回头提及他所罗列的美德,“他所说的每句话都应该包含之前提及的五种美德,他应当竭尽所能的展现出仁慈、守信、诚实、人道和虔诚。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品质比展现虔诚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一个统治者,甚至是想要成为统治者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你的表现”而“少有人能接触到你的内心”,所以表现的虔诚就可以让那些看你表现的人相信你,因为你看起来对上帝满怀信仰,他们也就能够相信你具备其他的美德。对政治来说,这些道理千古不易。

……

P4-7

序言

思想带来结果

引用古罗马哲学家、执政官西塞罗的话,“没有什么能够比一个哲学家所说的话还荒谬的了”。然而很不幸的是,哲学家们的荒谬之处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诡辩和古怪的推论。他们把他们的思想付诸于笔端、刊行出版,因而这些思想能在公众中流传。它们能够成为,并且也已经成为了如同致命的疾病一样危险而又有害的东西了。和沾染那些致命的疾病一样,人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沾染那些致命的思想。那些思想在我们所接触的日常知识中大肆流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难以被察觉的。

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地、严格地、镇定地看待这些致命的思想所带来的可怕结果。我们可能只能得到一个结论:真的有些书已经扰乱了我们的世界,也许这些书根本就不存在才是一件好事。

我们不应当对此表示震惊,除非你是那种不相信思想会带来结果的人。托马斯·卡莱尔,杰出的苏格兰散文家,有时候也是哲学家,曾经有一次在一个晚餐会上因为他对一些书籍喋喋不休的评论而遭到斥责:“思想,卡莱尔先生,思想它只是思想啊!”对此,卡莱尔则回应到,“曾经有个叫卢梭的人,他就写了一本里面只有思想的书。而当这本书再版的时候,它就已经用那些在第一版时嘲笑过它的人的皮来做封面了。”卡莱尔是对的。正是让·雅克·卢梭所写的那本书点燃了残酷的法国大革命的烽火。

不需要太多的常识和逻辑我们就能明白,如果思想会带来结果,那么很自然的,不好的思想就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并且,更加明显地是,如果不好的思想写在了那些书籍中,它们就能够流传的更为长久,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并造成更多的悲剧。

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在后面打算讨论的那些书根本就没有被写出来过,那我们今天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好。如果《我的奋斗》从来没有被写出来,那一系列重大的杀戮就都可以被避免。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在目录中的书籍,它们所带来的惨剧多少会因此变得不同。

那么,接下来我们应当如何做呢?我们应当把那些书烧掉么?当然不是!就是只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也是站不住脚的。根据我在这许多年中的了解,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一旦这些真正能够造成伤害的书籍已经如同病毒一样通过不断的再版操纵了群众——就去阅读他们。去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去把握每本书中所包藏的邪恶意图,并且让这些恶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这些,也正是我在随后的那些章节中所要做的事情。

——本杰明·威克

后记

很庆幸这本书终于完成了,就如读者所见的,在这本书中涉及到了十余本领域不同、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作品。有些著作是国内读者所熟知的,有些虽不太被普遍了解,但在自己的领域内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本书的译者,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更明白本书所评论的十余本著作中许多都已在国内出版了颇为权威的中译本,译文精良可称一字千金。所以在处理书中引文的时候。我尽量寻找现成的译本加以引用,对于有多个译本的书,则挑选公允的版本。在这里做下简要的说明:

《君主论》,译本众多,参考的是商务印书馆1985年的版本,潘汉典译。《方法谈》,参考的是《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0年的版本,王太庆译,在本书名字的翻译上,没有翻译成《谈谈方法》,而是依照《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的译法译作《方法谈》,主要是考虑到这本书是国内比较主流的教材,接受程度较高,该书另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字是《方法论》,但国内译本中并没有这个译法的版本,所以没有采用。《利维坦》参考的是商务印书馆2002年的版本,黎斯复、黎延弼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参考的是商务印书馆1997年的版本,李常山译。《功利主义》这本书按照《西方哲学简史》中的记录,在1962年商务印书馆有过出版,唐钺译,但很遗憾,我没有找到这个版本,译文参考了《汉译世界名著经典文库》中的章节,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这个译文颇为晦涩,我在引用时作了调整。《人类的由来》参考商务印书馆2000年的版本,潘光旦译。《善恶的彼岸》商务印书馆没有翻译,所参考的是漓江出版社2007年的版本,译者是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程志民,研究方向主要在后康德时期的哲学。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较可靠的。但部分译文仍显晦涩。《文明枢纽》、《我的奋斗》在国内没有出版。《一个幻觉的未来》参考的是华夏出版社1999年的版本,杨韶刚译。《萨摩亚人的成年》参考的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的版本,周晓红、李姚军译,在2000年商务印书馆再版了此书。《金西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参考的是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的版本,潘绥铭译。《女性的奥秘》参考的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程锡麟、朱徽、王晓路译。最后这四本书,都是仅此一个译本,所不同的就是再版的出版社而已。

关于书名和作者的翻译,前面所说的《方法谈》是一例,《善恶的彼岸》也是如此(如翻译成《超善恶》、《善恶之彼岸》等),我一盖遵循《西方哲学简史》中的标准翻译。作者的名字上,如JohnMill旧译穆勒(这个名字是严复先生所译,流传更广),现在也按照《西方哲学简史》中译作米尔。

本书对于读者了解西方经典著作,尤其是了解对西方社会文化起到重要影响的著作是很有帮助的,我们甚至在最后一章还能看到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这本书完成时他还只是总统候选人)。但正如作者自己在序言中所推荐的,阅读他所批判的书籍的原稿,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这本书。缅心的读者会体会出这本书充满了保守主义色彩,这对于缺乏社会宗教背景的国内读者来说,可能会在理解书中观点时造成障碍。然而感受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对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西方文化的一种认识。

保守主义者在中国问题上一直微词颇多,所以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对书中的章节段落作了一些调整删节。另外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适当增加了一些译者注。原书所附的索引,考虑到对读者的参考价值不大,故全部删去。有些术语由于所用引文不同,所在的上下文亦异,其含义也因而有别,在基本统一的前提下未强求一致。

译文的不妥,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王玺

2008年圣诞前夕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对人类文化的一次大翻案,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它的销量曾位居全球图书畅销榜第一名。

——《纽约时报》

该书的轰动效应,是近几年来图书界少有的。

——《美国视角》

该书现居美国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和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BORDERs销量第一名。

——《泰晤士报》

《扰乱世界的10本书》自2008年5月出版以来,已有近20个国家购买版权。

——《华盛顿邮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扰乱世界的10本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本杰明·威克
译者 王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68869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09-0351
版权提供者 美国尔根纳瑞出版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