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仪称谓/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内容
试读章节

1 古代婴儿出生三天后便要“洗三儿”,“洗三儿”有什么讲究吗?

在古代,人们为了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会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三天举行一个正式的沐浴仪式,为婴儿祈福祝吉,这就是“洗三儿”。“洗三儿”又称“三朝礼”“洗儿’’,传说这一天送子娘娘会来凡间看望婴儿,为婴儿送来吉祥和祝福,所以人们特别重视新生儿的“洗三儿”礼,希望为婴儿洗涤污秽,祈祷大吉大利。

那么,“洗三儿”礼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洗三儿”礼开始之前,主人要把房屋打扫干净,在屋内点上香烛,还要准备鸡鸭鱼肉设宴款待亲朋好友。沐浴前,用来给新生儿洗澡的水特别讲究。通常,人们会把艾叶、菖蒲、金银花、樟树叶、雄黄等物料放进土灶上的大铁锅内,加上几大桶清凉的井水,混合后将水煮沸。然后用木瓢将水舀进一个洗澡盆里,这就是为婴儿特制的洗澡水了。

正式举行“洗三儿”仪式的这一天,并非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可以参加,通常只有婴儿的近亲才能来庆贺。他们会带一些鸡蛋、红糖、油糕等食品送给产妇,还会带一些衣服、鞋袜、玩具等送给刚出生的婴儿。谁来主持“洗三儿”仪式呢?在古代,有一类专门以“洗三儿’’为职业的中老年妇女,人们习惯地称她们为“吉祥姥姥”。给婴儿洗澡前,先由吉祥姥姥向“炕公”“炕母”神像拜三拜。然后,家人端出为婴儿精心准备的洗澡水和洗澡用的铜盆。吉祥姥姥抱起婴儿,这时,婴儿本家要依照长幼尊卑的顺序依次往铜盆里添加一小勺清水,除此之外,还要放一些钱币、桂圆等物,谓之“添盆”。吉祥姥姥会根据添加的东西为婴儿祝词。如果你添一勺清水,她会笑眯眯地对婴儿说“长流水,聪明伶俐”;假如你添些枣儿、桂圆、栗子之类的喜果,她便说“早儿立子(“枣”与“早”谐音,“栗”与,“立”谐音),连生贵子(“桂”与“贵”谐音);桂元,桂元,连中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以博得本家和来宾们的喜欢。

“添盆”后就开始正式地为婴儿洗澡了。吉祥姥姥一边用清水为婴儿洗浴,一边唱着祝词,通常是“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脸蛋,做知县;洗腚沟,做知州”。洗完后,还要用姜片、艾蒿擦拭婴儿的脑门和身体的重要关节,据说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强壮。接着,再用新布蘸上清茶水擦拭婴儿的牙床,让他放声大哭,以此为吉兆,俗称“响盆”。最后,还要用葱在婴儿身上轻轻打三下,“葱”与“聪”谐音,这样是希望婴儿聪明伶俐。

“洗三儿”结束后,婴儿会被换上崭新的衣帽,戴上银镯、银锁、银脚铃等,由父亲抱到堂屋中供奉祖宗牌位的神龛前,跪敬祖宗,禀告祖上家中添丁添福的喜讯。从此,婴儿就成为家中正式的一员,他的到来寓意着给整个家族带来福气和安康。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洗三儿”礼大多是为男孩举办,如果家里生了女孩,则一般不庆祝或降低庆祝的标准,“满月礼”也是如此。

P1-3

目录

1 古代婴儿出生三天后便要“洗三儿”,“洗三儿”有什么讲究吗?

2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那么满月仪式都有哪些呢?

3 现在的孩子出生一百天时家长会给他拍写真集、摆百日宴,那么,古代的婴儿怎样过百日礼呢?

4 古代婴儿周岁时要举行“抓周”仪式,这是为什么?他们都会抓些什么?

5 古代男子行冠礼后便预示着长大成人,戴上帽子就表明不再是“未成年人”了吗?

6 古人有姓,有名,有字,古人的字究竟是怎么回事?

7 古代女子的成年礼称为“上头礼”,她们会把什么戴在头上?

8 古人结婚要遵循“婚姻六礼”才表示婚姻关系成立,这“六礼”分别是什么?

9 《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称许仙为“官人”,“官人”在古代是丈夫的意思吗?

10 在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为“老公”“老婆”,这种称谓是如何来的?

11 现代人相亲有电视相亲节目、婚介所,那么,古人怎样解决“个人问题”呢?

12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这个最热闹有趣的结婚礼仪有什么特别之处?

13 “先生”现在一般是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其字面意义指“先出生的人”,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4 “结发夫妻”特指原配夫妻,这和“结发”有什么关系吗?

15 古代读书人相互拜访要拿什么见面礼?

16 古人“席地而坐”是坐在席子上还是坐在地上?

17 “足下”是对别人的敬称,这与脚有什么关系吗?

18 现代人见面要握手问好,古人见面如何打招呼呢?

19 古代对男子的称呼都有哪些?

20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都有哪些?

21 “正襟危坐”是怎么个坐法?

22 “谦称自己”是古代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法则,你知道古人常用的谦称词有哪些吗?

23 在人际交往中,与“谦称”相对的是“敬称”,那么,古人又是怎样敬称对方的?

2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代好客之礼是怎样的?

25 我国传统的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26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中的“三巡”和“五味”各指什么?

27 餐桌上往往听到不胜酒力的人说“以茶代酒”,这种礼仪从何而来?

28 “筷子”的“筷”与“快”同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29 现代人初次见面常互递名片,古人初次见面要递什么呢?

30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生活,“黄发垂髫”指的是什么?

31 女人戴花是为了漂亮,而宋代的男人戴花却是种礼仪,这是怎么一回事?

32 “椿萱”一词来源于两种植物,怎么变成了对父母的称呼?

33 棠棣本来是一个花名,为什么用来代指兄弟?

34 “六亲不认”是指所有亲戚一概不认,形容做人不讲情面,那么“六亲”都包括哪些人?

35 为什么两姐妹的丈夫称为“连襟”?

36 “乘龙快婿”“佳婿东床”都是对女婿的美称,这有什么典故吗?

37 为什么把未出嫁的女子称为“黄花闺女”?

38 古人入学前,要举行隆重的释奠礼,这是一种怎样的礼仪制度?

39 古人上学不交学费,而交“束脩”,你知道“束脩”是什么吗?

40 古代老师给学生写信,称其为“某某兄”,这是为什么?

41 你知道古人怎样在信中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或仰慕之情吗?

42 古人在书信中怎样称呼对方才能表达自己的敬意?

43 古人给父母写信常写“恭请福安”,给朋友写信常写“即问近安”,这是为什么?

44 我们在宫廷剧里会常听到臣子向帝王行“三叩九拜”大礼,这是怎样的一种礼节?“九拜”是指向对方拜九次吗?

45 现代,我们多用“老弱病残”来统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在古代,人们又是怎么称呼这类人的呢?

46 怎样区分“陛下”“殿下”和“阁下”?

47 “黄袍加身”特指皇帝,那么皇帝衣服的颜色有什么讲究?

48 “丢了乌纱帽”意思是被罢了官,“乌纱帽”何时成了官位的代名词?

49 现在的富家子弟被称为“富二代”“富三代”,古代不求上进的富家子弟被称为什么?

50 人没有活一万岁的,为什么称皇上为“万岁”?

51 清代的奏折中常常出现“汗阿玛”的字眼,但我们听到更多的却是“皇阿玛”的称呼,这是为什么?

52 《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备受众人敬爱,人们为什么用“太君”来称呼她?

53 古代皇帝有时称呼皇后为“梓童”,这是为什么?

54 古人见面常行“万福”礼,道声“万福金安”,“万福”礼有何讲究?

55 老佛爷是对慈禧太后的专称吗?

56 项羽摆鸿门宴时坐西朝东,皇帝上朝时坐北朝南,古人到底是以东向为尊,还是以南向为尊?

57 古代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吗?早朝有哪些程序?

58 为什么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

59 为什么皇帝的女婿被称为驸马?

60 古代帝王帽子前后悬挂珠串是为了美观吗?

61 古代的皇后和太后都可以自称哀家吗?

62 主人为何叫“东道主”,而不是南道主、北道主?

63 古代极为严酷的“诛九族”刑罚诛的是哪九族?

64 “泰山”什么时候成了岳父的称呼?

65 《水浒传》中李逵的绰号是“黑旋风”,《红楼梦》中黛玉给刘姥姥起了个绰号“母蝗虫”,为什么绰号如此流行?

66 “大夫”和“郎中”本来是官职名,怎么会成为对医生的称呼?

67 尚书是古代的大官,“尚”是执掌的意思,“尚书”是管理书的大官吗?

68 为什么外交官常被称为“使节”?

69 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二”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

70 隋朝时就有了“留学生”,那时还有个“还学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71 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为什么“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

72 古代为死去亲属服丧的五服制度是怎么回事?

73 亲人去世我们有时会在报纸上登“讣告”,古代也有类似的丧葬礼俗吗?

74 古代的官服十分重视等级尊卑,不得轻易僭越,那么通过官服如何辨识官员品级?

75 丑八怪最开始就是形容相貌丑陋的人吗?

76 为什么故乡、家乡又被称作“桑梓”?

77 为什么用“河东狮吼”形容凶悍的女人?

78 为什么用红笔写信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79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要用到钱,那么钱都有哪些有趣的称呼呢?

80 古代的大臣在面见皇帝的时候,手里常拿着一块狭长的板子,这块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每个大臣拿着的是一样的板子吗?

81 为什么古代服务员被称为店小二?

8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难道古人从来不剪头发、不刮胡子吗?

83 古人结婚后第一天为什么要拜见舅姑?舅姑指的是舅舅和姑姑吗?

84 古代皇帝出行时车上的大伞是为了遮阳和挡雨吗?

85 为什么把地方官称为父母官?

86 极言直谏的宰相魏徵因为敢于向皇帝进谏而颇受后世爱戴,你知道臣子向君王进谏有什么讲究吗?

87 现代人过生日喜欢开Party,古代皇帝又是怎样庆祝生日的?

88 为什么古人要修建宗庙来祭拜祖先?

89 军队出征打仗前要行祭旗礼以鼓舞士气,古代称之为“祃牙”,这和牙有什么关系吗?

90 古人打仗,击鼓表示进攻,鸣金表示收兵撤退,这是为什么?

91 伯、仲、叔、季、孟都指的是排行,那么大小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92 北京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这四坛都是古代帝王祭祀的地方,那么在祭祀时有什么讲究吗?

序言

为什么过年放鞭炮?为什么重阳要登高?为什么额前的头发叫“刘海”?为什么乱涂乱画叫“涂鸦”?……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平平常常,但要把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却未必那么简单。

就像每一条溪水都有源头,每一个今天的现象,都有历史的影子。了解现象,探究过去,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一个“为什么”的解答,会牵出新的“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为什么”,消长连缀,可照出整个中华文化的轮廓——我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样的体验:寻找,回答,联想,生发。因此,我们推出了“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丛书。

本套丛书本着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原则,专注于解答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编写时按照专题、领域进行分类,分别为华夏历史、地理名胜、礼仪称谓、中华智慧、神话传说、多彩汉语、人文思想、文苑英华、文化精华(2册)、民俗风情、节日节气、体育娱乐、科学发明、军事外交、园林建筑、衣食住行、学习教育、缤纷艺术、身体生命。共计20册,分辑推出。

丛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问答配有插图与图注,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生僻字词标出汉语拼音,配以简注,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本套丛书由精通中华文化、乐于分享知识的专业人士协力完成,感谢他们辛勤而有益的劳动。

中华书局编辑部

内容推荐

钟洁所著的《礼仪称谓》选取了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称谓两个主题。礼仪大多论及古礼,但也考虑到当下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礼仪,将其分为家庭礼仪、生育礼仪、社交仪礼、餐饮礼仪、婚丧礼仪等几类。称谓主要分为家庭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大方面,虽然大多讲述古代的称谓,但也注重时代性,论及了不同称谓在历史上的一些演变。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编辑推荐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家人要为孩子办“满月”,那么满月仪式都有哪些呢?《新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称许仙为“官人”,“官人”在古代是丈夫的意思吗?古人“席地而坐”是坐在席子上还是坐在地上?女人戴花是为了漂亮,而宋代的男人戴花却是种礼仪,这是怎么一回事?古代老师给学生写信,称其为“某某兄”,这是为什么?李白被称为李十二,韩愈被称为韩十八,“十二”和“十八”指的是什么排行?……这些问题你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吗?在各种历史剧乱入荧屏的当下,古代的不少礼仪和称谓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不过,这些礼仪称谓又有多少是靠得住的呢?读读钟洁所著的这本《礼仪称谓》,你会发现许多历史剧的细节等着你去“找茬”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仪称谓/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0372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2014044502
中图分类号 K892.98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