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麦家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拥有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麦家论》是第三辑之一种,由评论家陈培浩撰写。 内容推荐 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作家,他们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读者中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和生平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以便能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养分,早日实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为此,作家出版社特邀请当代拥有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以老中青三代研究者相结合的阵容,撰写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作品。重点放在作品上面,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代表性、标志性作品上,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阶段性的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作家研究成果。《麦家论》是第三辑之一种,由评论家陈培浩撰写。 目录 第一章谁是麦家/1 第一节破壁者麦家/2 第二节孤独者麦家/17 第三节虚构者麦家/23 第二章先锋风潮下的发展和嬗变(1988-2002)/40 第一节从“成长小说”到“军旅系列”/41 第二节人生海海中的命运叙事/56 第三节麦家的“谍战前史”/65 结语/76 第三章从密室解密到人生海海(2002-2019)/79 第一节《解密》:“谍战小说”的发生学/79 第二节《暗算》: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镶合/93 第三节《风声》:推理、人心和历史的三重逻辑/110 第四节《人生海海》:“转型”与“回望”/129 第四章麦家小说的文体探索/151 第一节麦家长篇小说叙事的变迁/151 第二节失重的波澜:麦家短篇小说的思维术/177 第三节容金珍:一个崭新的文学史形象/190 第四节重申为汉语写作的梦想:《人生海海》的语言问题/203 结语理解麦家的三个关键词/220 附录一麦家简谱/242 附录二麦家作品主要研究文章、论著索引/257 后记/26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麦家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培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22075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4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25000 |
出版时间 | 2023-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