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游侠李自健
内容
编辑推荐

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字记叙了画家李自健从小到大、从海内到海外的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绘画成就。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位以“人性与爱环球巡回展”为终身事业的旅美著名画家如何执着于崇高理想,以佛家的“大舍大得”精神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可以了解到这位十几年来携《南京大屠杀》巨作遍展五大洲,不怕威胁、不怕打压,与日本右翼势力作坚决斗争的艺术家的可敬事迹;也可以了解到画家在传播“大爱”、巡展世界的过程中与星云大师、安南、马哈蒂尔、池田大作等世界名人政要的友情故事和鲜为人知的趣闻。

《艺术游侠李自健》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重点推出的“名流图文”系列丛书之一。全书22万字,600多幅彩图、照片,是一部精美的人物传记。

目录

引言

“李自健”来了/2

 神州巡展,“旋风”拂过/10

“巨画”波折,聚焦荷兰/22

 荷兰,油画故乡的回响/30

 黎明前的磨砺/46

 患难姐弟铸深情/58

 侠影童年闯沪杭/68

 动乱年代的迷惘少年/72

 艺术坦途启蒙师/78

 资江河上小纤夫/84

 “小木屋”的故事/86

 父亲啊!父亲!/92

 初试锋芒/102

 求学险道/106

 真情“常”在!/114

“美”梦成真?/124

 路遥求索 /130

“孕”育的爱情和希望 /138

 寻梦美利坚/146

 梦想与现实/154

 佛缘星云 迷雾顿开/166

 佛眼佛心 侠胆侠情/180

 宝岛奏响的序曲/190

 经受考验的“西欧首航”/198

 全球巡展的启程/208

 马来情 首相缘/218

 金三角的“中国心”/230

 开普敦的“中国夜”/ 236

 圣保罗的“中国风”/242

 “人性与爱”在联合国总部/250

 北美西岸,爱的巡礼/264

 樱花时节会池田/264

 宝岛处处行,台湾处处情/268

 华盛顿巡展升起五星旗/274

 感恩的心,回馈的情/282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288

 缘结天下 侠情无疆/294

 再见《南京大屠杀》/302

 拜占庭的“平民爵士”/312

 秘鲁首都的“荣誉市民”/318

 蒙罗维亚的“艺术城堡”/330

 不忍离开的“家”/ 340

 舍得!舍得!有舍得才有得/348

 艺海苍穹 侠行万里/ 354

 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展路线图/366

后记

试读章节

     寻梦

上世纪80年代中,自费留学成了一股风潮,像刚发现了新大陆,画家、作家、歌星、明星,不是这个出了国,就是那个留洋去,自健广州美院的那些同窗学友都走了快一半一向以闯荡拼搏为人生志趣的自健,怎么能搁在这时代大潮之外呢?自健的心早就痒了,只是这时机总没出现,条件也不成熟,而且英文差,学了就忘,考过托福再留洋,这条路永远不会属于他。他只有找到一个正牌大学的研究生攻读资格,再补上一份先上语言学校 的录取通知,配上一纸经济担保,这似乎成了他漂洋过海、去寻美国梦的惟一捷径。  

可怎样构筑这样一条捷径呢?自健一筹莫展,困难重重。

1986年大年初四,刚从邵阳度完春节返回长沙的自健,在朋友家中,偶遇旅美归国、威果丰硕的著名画家陈逸飞。还是在70年代中叶陈逸飞画《开路先锋》那当儿,自健就对这位画家崇拜得想爬火车去上海向他求教。如今,这传奇画家竟然从纽约飞来长沙出现在眼前,别提自健有多么的兴奋与激动!

陈逸飞非常谦和地给这个小他近十岁的同行,讲了许多美国奋斗的经历和现状,不管是苦是乐,都让自健浮想联翩,更燃起去美国闯荡一番的熊熊烈焰。临别前,陈逸飞拿出了几个胶卷,请自健去湘西凤凰帮他拍些古镇小景。原来,他不远万里来到湖南,就是想开辟一个有如“周庄水乡”那样充满中国风情创作的新领域。可惜天公不作美,湘西连日的大雨让他无所收获。

自健次日冒着大雨,蹬了几十里路的自行车,追赶到机场,给这位即将返回美国的“成功偶像”送去了一袋蜜橘,几本新画刊。正要登机的陈逸飞一见淋得像落汤鸡的自健,满脸惊讶与感动!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自健很快寄去了他专程赴凤凰古城拍摄的风景照片。陈逸飞也从美国寄给他热情、鼓励的回信,看着那张用他在纽约哈默画廊个展的开幕照片所做的贺年卡,自健觉得真够刺激!一个站立在西方艺术世界里的中国艺术家——陈逸飞在美国那神话一般的成功,已搅得这个早年就闯荡四方的游子心驰神往、六神不安。

同学们抵美脚跟未稳,自顾不暇。当年一道同奔塞外的挚友阿平,几年前自澳门移居美国,有心帮忙却力不从心。两年前找到的姨妈,从未谋面,去信后盼回的也只能是一纸的鼓励与宽慰。这美国梦,不知何日才能做成。

那时的自健与长沙的一帮青年画家朋友搅在一起,创作上常擦出些火花来,他的几幅作品接连入选了全国美展,《孕》、《天地之问》、《白光》、《地平线上》等几幅作品进京展出后,还被中国展览公司选送日本、加拿大展出,尤其是与几位青年朋友们共同筹办的“湖南青年美术家集群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展出,大获好评。然而,艺术形势的飞快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八五美术新潮”的冲击,令传统架上绘画一时失去了光彩,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更觉得保守过时,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咄咄逼人的“艺术新潮“——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

自健一时乱了阵脚,真不知怎么是好!他在苦苦地探寻着未来艺术发展的道路、方向。跟着新潮走,他于心不甘;坚持走自己的老路,他又不够胆,彷徨、郁闷、失落与渺茫,让他徘徊在十字路口。看来,艺术的路是越来越难走了,只有一条路,正在向他诱惑招手。去吧,到被号称为当代世界艺术中心的美国去看个究竟,那里也许能带给他最准确的答案。

心烦意乱的自健,每天照常走进他创办的群众艺术馆美术班。在这个拥挤热闹的大画室里,几年来,他已给全国的美术院校送去了近百名艺术学子,成果辉煌,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广州美院、华东师大、湖南师院,自健培养的学子遍及全国,可谓桃李满天下。自健的教学育才成就,已盖过了他艺术创作的风光,美术班的名声也远播四方。当时,谁要成为自健手下的门徒学子,还真十分不易。

自健就是这样一条汉子,他要么就不做,一做就得做成、做好!

那年头,他将自己相当大的精力和时间都一个劲地扑在培育业余美术学子的事业上,六十多名年龄不一、程度各异的美术学生常让他费尽心思,劳累不堪。

寒假的一个夜晚,从各地放假归来的学生,都回到这曾经就读过的美术班,师生欢畅相聚,兴致盎然。晚会末了,画室里余下不多的学生,自健向他们问起入学后的状况。只见一旁的一个学生在众人面前翘着一条二郎腿,叼着香烟,神情孤傲,目空一切。这学生,自健曾竭力帮助,为他写推荐信,让他从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考进了全国一所美术名校,然而,以前很朴实的学生,读了半年的书回来,竟成完全不同的一副模样。自健正要开口,没想到学生先开了腔: “李老师,恕我直言,你的教学跟不上时代了,我们进美院后,看了很多毕加索、马蒂斯大师的作品,你保守的教学,耗掉了许多学生的才华。”

“什么?我误了你的才华?你才读了几天美院,就否定起自己的老师来啦!把脚放下,把烟熄掉!”见这学生把头一扭,脚翘得更高,口里吐着烟圈,他的神情,将自健惹得火冒三丈。

这条邵阳汉子已有好多年没有在众人面前动过肝火,这下他全忘了师道尊严,怒气冲天,一脚将坐凳踢翻在地,操起扫把追着这学生就揍。学生在大院里跑着、躲着,他压根儿没想到会将恩师惹火威这样。

这事最后以学生的合泪认错而告结束。然而,对这个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的老师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刺激。

深夜,自健回到家中,惊醒了正抱着半岁女孩酣睡的丹慧。心绪沉重的自健对着妻子一吐衷言: “这美术班我不想再教了,再教下去,会没人看得起我。我是画家,我应该画画,我应该出国,应该去美国闯荡。”P146-148.

序言

时针十指向深夜20O0年8月18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喧哗涌动的北京城终于完全静寂下来。照射在天安门广场雄伟建筑群上的灿烂光柱已经收起,一轮清亮的圆月悬挂在广场上空,灯火闪烁的天安门广场,此刻已是另一幅寂静旷美的景象。

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高高的石阶上,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影焦虑不安地徘徊在这宁静的夜幕中。这汉子一袭黑衣黑裤,身躯虽不高大,却敦实有力,挽起的衣袖中露出两只健壮的胳膊,一头浓密的黑发连着那一直延伸到耳垂下的长长鬓角,显现出一股刚毅而内敛的艺术气质,两只黑眼睛闪现着执著和坚定。这汉子一边不时地向华灯依旧的长安街方向望去,一边对着手机,操一口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连珠炮一般地直嚷:

  “喂!喂!怎么还没到?我们等了快五个小时了!”

真的,一群约二十多人的年轻小伙正横七竖八地散聚在博物馆的石阶上。他们中有的埋头酣睡,有的强打精神,和衣半躺半卧在清凉的石阶上。这么晚了,他们还呆在这分外敏感的天安门广场上千什么?这群让人捉摸不透的人连同这个不停徘徊的汉子,由此已几次招来武装巡逻人员的警觉盘问。

原来,今晚这座国家博物馆,要运进一个来自美国、装载着一个油画展全部展品的16米长的大集装箱,集装箱由大卡车从天津塘沽港拉过来,偌大的车体,要进入管制严格的天安门广场谈何容易,本来就有规定得在午夜之后,而这位卡车司机从未进过天安门广场,沿途多处出错受阻,使得到达的时间晚了好几个小时。

中年汉子,集装箱的主人,就是未来画展的主角——旅美画家李白健。再过两天,他的这个油画展将在这座国家文化殿堂的中央大厅展出,拉开巡回中国七大城市首展的序幕。此前,画家已带着这个画展走过了全球六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此刻的他,站在这伟大祖国心脏的土地上,一颗海外游子归来的心,很难平静,他期待着将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成果顺利圆满地展示给祖国的亲人。这一刻,他等得太久太久,从没想到历经千辛万苦,今晚已走到面前,这卡车司机得出错,又给他增添了意外得担忧和焦虑。

深夜三点十分,姗姗来迟得集装箱终于拉到了博物馆得台阶下,大卡车费劲周折,也无法驶进博物馆得前院大坪。这深更半夜,找不到任何运输工具,毫无办法,足足十计吨重得展览物品,只得肩扛手抬,穿越前院大坪,搬入这高高在上得中央展览大厅内。

沉沉夜幕之中,画家挽起裤腿,脱掉衬衫,一边指挥这群赤膊上阵的民工,一边亲自动手,将一幅幅厚重包裹着的油画乖口一箱箱沉甸得画册,扛进几十级台阶上的展厅之中。那幅《南京大屠杀》的巨画,配上宽厚的画框与包装,足有二三百公斤重,为了不让这件作品有丝毫损伤,画家亲自领阵,与七八个壮小伙子抬着、扛着、吆喝着,一步一步蹬上台阶,搬进了大厅。足足两个多小时的上来回、负重奔忙,画家与众人累得腿酸气喘、大汗淋漓、全身湿透,这个大型展览的全部物品,终于平安地进入了展厅。

此刻,满心的欣慰与满身的疲惫,全都写在画家自健的脸上。在场的民工想不到,与他们同洒汗水、肩扛手提地这名南方汉子,竟是一位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如今是享誉国际、遍游世界地著名画家。

  “谢谢你们。辛苦了!太感谢你们了!”

画家一边致谢,一边给每一位辛劳的民工递上一份满满的“欢喜”,也包括两位出错迟到的卡车司机。画家用感激的目光,目送着他们离开天安广场。

此时,广场的天际已渐渐露出一道微微的曙光,站博物馆台阶上的画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面对着雄伟的广场,沐浴着首都的晨风与霞光,彻夜未眠的他已完全忘记了疲劳与困顿。

一个灿烂的、充满希望的黎明呈现在他的眼前。

回到酒店,刚合上双眼,自健就被电话铃惊醒,电话那头传来妻子丹慧从博物馆展地打来的电话:

“国务院侨办刚刚来电话,明日的画展开幕,国务院钱其琛副总理会亲自来剪彩!”

“天安门管理委员会特别批准的那块巨幅展示牌刚已挂好!另一幅横展示牌亟待你确定位置!”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两家主办单位的代表已等候在现场。”

“画展的布展正在全面展开……”

“好多家传媒的记者在等着采访……”

一连串消息传来,让自健兴奋,更令他不安。

他从床上一跃而起,乘上一辆的士,匆匆地赶去博物馆展地。

进入天安门广场,越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朝国家博物馆方向望去,只见在这座宏伟建筑正面的那排挺拔伟岸的立柱中央,赫然矗立了一面15米高10米宽的巨大展示牌,在这个曾经悬挂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倒计时钟”的位置上,展示牌鲜红的背景,闪烁着几个夺目的大字——“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环顾视野开阔的雄伟广场四周,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个大字与天安门城楼两侧的两条“万岁”的标语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巨大展示牌上的两行字了。

“人性与爱”四个大字,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视野中竟然如此赫然醒目,以至于后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于画展现场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美术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水中天先生颇为之感慨:

“当我刚走近这座博物馆,看到这个展览的大标题‘人性与爱’,感慨颇多。曾几何时, ‘人性与爱’这几个字能写到这样的一座建筑上?!中国毕竟进步了!改革开放了!”

的士驶近博物馆前,许多人在围观这刚刚出现的巨大立牌,议论、惊叹、沉思。连自健身旁的司机也探出头来,说了声“人性与爱,好家伙,够气魄!”这位的士司机压根儿也没想到,带着这个“人性与爱”来到中国的著名画家李自健,眼下就坐在他的身边。

进了大厅,昨晚摸黑奋战的这个地方,已换了另一批人。自健为这次回国巡展搭起的精干班子——近三十年的家乡同行老友戴树铮、胞兄四哥自强,还有跟着自己浪迹天涯、荣辱与共的携手眷侣丹慧,他们正忙成一团,指挥着博物馆和两大主办单位调遣的各路人马,以及从家乡专程赶来北京支援的众多亲人朋友。整个大厅热气腾腾,大家都在为这个即将揭幕的画展忙碌、辛劳。

自健的出现,各种问题,顷刻朝他一齐袭来。这位曾“云游天下、征战世界”的沙场老将,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又一次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他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只能倾力而为。他清醒地掌控着画展整体的艺术呈现,热情地应付着四方传媒的轮番专访,周到地安排四方来宾的生活接待,圆融地协调各方合作中的疑难。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一个颇具规模和特色、气势不同凡响的画展终于呈现在众人眼前。

自健带着巨大的兴奋,第一次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巡视这即将呈献在祖国父老乡亲面前的艺术结晶、奋斗成果。

跨入展厅,巡展全球八年的历程,尽现在大厅四周近三十块精心设计制作的图文版面上,它们记录了每一次巡回展出的概貌。依墙陈设的十几个玻璃柜,陈列出全球各地数以万计观众的几十本留言册与先后出版发行的各种画册、巡展世界各地的图片、剪报、纪念物品、证书文件……

在正厅,一个面积达十余平方米的椭圆大地图,高高地悬挂在中央上方。地图上显目的三根红色线条穿越了整个地球,不用文字注说,这个“人性与爱”地画展曾经穿越了全球许多地国度。

迎着正门的展墙,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扑面而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幅、今日本右翼势力怕得要,像一块纪念碑矗立在展,日本右翼势力在荷兰对阻挠、封杀,因而引起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重要传媒的特别推崇与大它媒体的广泛传播,《南京大屠杀》已成为“人性与爱”油画展中不可缺少的灵魂之作。

走过《南京大屠杀》,“母女系列”12幅温馨、圣洁的画面尽现眼前,构成了一道伟大母爱的长廊,与《南京大屠杀》形成了强烈对比。整个“母女系列”呈现出唯美与新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这批以心爱的妻子、女儿为原型,曾跨越十年时光精心刻画的心灵结晶,一齐呈现眼前,辛劳了多目的画家,此刻也难掩幸福的喜悦。

16件“红花被系列”作品,带给人的则是热烈、浓郁、浑厚的色彩和视觉感染。红花被——延伸了几百年的中国民间文化、吉祥的符号特征,与老少妇孺、家禽鸡犬一起构成生动的画面,不断地变幻,又不断地重复,相互烘托,熠熠生辉,在宽敞的展厅中,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乡土系列”是整个画展中作品阵容最大的系列。此刻,自健走过一幅幅寄寓童年记忆、眷恋故土亲人的深情画面,这些曾经引发异国观众激情的写实主义的中国风情油画,当它们回到中国的土地上,司空见惯了的同胞又会怎样评价呢?《韧》、《慈》、《盈》三幅农妇的巨幅头像,并陈在一面中心位置的展墙上,强烈而醒目,给“人性与爱”的画展主题描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博物馆这宽阔高大的中央展厅里,自健发现“西藏·地平线”近十幅系列作品,有着特别的效果。由于画幅并陈、延续,各幅画面的地平线仿佛冲出了画框,连成一线,空旷、广博、天人合一的高原情境陡然而生。

自健走到“台湾乡土旧情系列”作品前,《黄昏的故乡》、《牛车·道路》连同其他十余件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宝岛往昔的历史风韵。这些年来,自健走遍了台湾的山山水水,凝注着无数同胞之爱,画下了许多曾令台湾同胞深深感动的倾情之作。之前,他曾将那许多表现中国内地人民生活情感的画作,一次次地带到了宝岛观众的面前。而今,他则是第一次(也许是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画家)将台湾同胞生活情怀,用写实油画的样式呈现给祖国观众。想到这里,画家内心激情荡漾,充满欣慰。

陈列于展厅另一侧的“美国流浪人系列”7幅画作,逼真呈现出美国街头现代流浪人的肖像,这是自健“人性与爱”艺术大主题的异国延伸。自健以人道主义艺术家的良心创作了这组作品,又以人道主义艺术家的胆识与勇气向世界展示出这组感人肺腑的作品。

环顾展厅的巨大空间,一百多幅油画汇集在大厅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静穆中,墙上一个个画框中的人物仿佛有了生命,活了起来,似乎在画家搭建的这个“人性与爱”的艺术舞台上, “他们”开始登台扮演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角色。此时画家如同一名大导演,曾竭尽全力地打造了“他们”,赋予“他们”生命的灵魂; “他们”也一次又一次地为“导演”的“人性与爱”大剧,激情演出。而“他们”的倾情演绎曾感动了无数的观众,慰藉了千万的心灵。

此时的画家面对着他塑造出的这许多的“生灵”,心头竟奇妙地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激”。他感激自己亲手创造出的这许多“艺术生灵”,正是因为“他们”准确而精彩地演绎他的艺术理想和执著追求, “人性与爱”这件大作品才能如此生动而深刻地传递给浩瀚世界的芸芸众生。

明天,这批可爱的“艺术生灵”又要将他——一位漂泊海外的中国艺术家那份潜藏已久的满腔痴情,连同他苦苦追求的艺术理念,在祖国首都这个灿烂的舞台上,第一次传递给祖国亲人。

凌晨三点,一身疲惫的自健终于回到了酒店,推开房门,他看到了摆在桌上的几份报纸: “今日,《南京大屠杀》巨画亮相京城”——北京青年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特别醒目,标题下面《南京大屠杀》的彩色画面占据了几乎半个版面。再往下翻,其他几份报纸的文字标题跃入眼帘: “给祖国亲人看《南京大屠杀》”——北京晚报。“让世界感动的油画家”——中国文化报。“向祖国汇报”——光明日报……

“李自健来了!”自健在这个标题面前停了下来。“好标题!新鲜、简洁、平实、强烈!”自健忍不住读起标题下的文字。他笑了,热心记者的满怀真情,报道了画家从海外成功归来的消息与画展的花絮,就像其他的传媒推崇报道的一样,让读者们去认识、去期待一个散发着光芒、风风火火的中国海外艺术家和他带来的艺术结晶。

是的,“李自健来了!”

成功光环的背后,有谁能想像得出画家李自健竟是如此艰辛地带着他的作品来到北京,来到国家博物馆的大厅,来到他的祖国亲人面前!

后记

当我最后为本书撰写后记时,已是坐在这遥遥万里的大洋彼岸——墨西哥首都酒店中。从五个月前起笔到现在,这部书稿竞伴我走过了七个国家。

望着洋洋二十多万罕的样书,连我自己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一个不爱拿钢笔、只愿拿画笔的人,一个平时连信都不愿意写、支票也懒得开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一本厚书来?在奋笔疾书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我是怎样走过的?我深感写书的感觉比起作画来实在沉重、艰辛得多。

2003年冬,湖南美术出版社盛情邀约我出版一本传记体的图文书,我很高兴地接受了。出版社为我找好了一位很优秀的作家,作家在忙碌中,前后采访了一段时间,凭着录音写了部分文字,但是,中关两地相隔遥远,沟通不易,由于难以写出真买准确的“原味”而只好作罢。随后,加州的一位教授提出愿意与我同担这副重担。他有感于我的人生经历。充满热情地全力投入写作,我也专程从欧洲返回洛杉矶配合。那些日子,他对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访谈,做了大量笔记,而且在预定的时间里,奇迹般写出了十多万字的初稿。写作中,他身体一直不适,但始终以顽强的毅力,笔耕不辍,他的精神和能耐令我深深折服和感动。 然而,遗憾的是,寄回湖南的书稿,没能达到出版社的要求,我在欧洲阅读到书稿,也发现离我的感受以及许多事情的真实准确有较大差距。写作时间确太仓促了!而此时,我们双方都无时间继续完稿,出版社的出书计划又势在必行,我陷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 

  在地中海美丽海岛上,3月初的那个深夜,该书的特约编辑戴树铮与我通上了电话,传达了出版社的愿望:希望我本人执笔写书,并特别肯定了书稿中由我曾撰写的那几个章节。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窗外,海涛冲击着礁石, 也冲击着我的思绪,我知道,写一本书,对我这样i疏于文字的人意味着什么!需要多少的付出!面临多少的困难!自己又面临着一项重要选择。  

  翻来覆去,踌躇了整晚,箭在弦上,最后,我_只能决定自己动笔!我这人一旦认定目标,也就不会再回头。沿袭《艺术游侠》的既定书名,保留我_们曾费尽心机初拟的写作架构,并继续以第三人称展开了这本书的写作。 

 

  我感到,作为书的作者,我不应该再是李自健,我应该退出来将自己变成一台摄像机,让这台摄像机紧随书中的主人公,从童年到今天,不断女包转换角度,伸缩焦距,深入主人公内心世界,客观记录下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喜怒哀乐、思想感怀……带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李自健以及他所热衷的事业。

  就在这个海岛上,我开始了写作。在地中海.回味家乡资江河畔的童年时光是很动人的,我翻:速写本,一页页地写过去,没有任何参考书,也没有字典词典,我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记忆,永远不会改变的记忆!

随着巡回画展从欧洲向南美洲转移,我始终处 。于运动状态中。为早日写完这本书,我利用在世界各地巡展的一切空隙时间来进行写作,在伊斯坦布尔,在北京、长沙,在吉隆坡,在洛杉矾与利马…·一到处都成了我的写作之地。无论是在候机大厅、飞机上,还是在火车上、轮船上,一有时间我就翻开随身携带的速写本写着、写着,以至在从马耳他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程中,居然忘了在目的地下机,懵懵懂地飞到了下一站索菲亚。我没有签证,入不了关,没有航班又走不了,机细人员头都大了,只得让我暂时在只有机场警察可出入的地方呆着,等候处置。好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我全无睡意,靠在冰冷的长椅上,我打开速写本,继续将那篇“侠影童年闯沪杭”往下写。我自己也觉得好笑,当年那个仅靠着两个硬币回到千里外故乡的闯荡少年,在走过了六十多个国家之后.居然还会错坐了飞机!

我很感谢本书的特约编辑——戴树铮,我称他老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老戴的极端负责,就无法促成这本书的出版。在我完全没有写作自信的时候,他肯定我的写作能力,一再地激励,当一篇篇的草稿从海外传到长沙时,他带领手下的年轻人为我认真校正,打印成文,每一篇文稿、每一句话都仔细推敲.以修正文理上的错误与疏漏。我有时会调侃老戴:大概我们前世有缘。三十三年前,我的第一幅油画处女作刊登杂志封面,他就给予我帮助,2000年的全国巡辰又请他任总监;直到这次新书的出版,老戴仍然如此倾心投入,真令我感动。

我也要感谢为本书担任整体设计的23岁的戴宇.这个曾在北京、洛杉矶举办过个展的优秀画童,如今大学毕业,出版社和我同样中意他的设计才华,全书的美术总设计就由他担纲,读者能见到他的许多设计上的创意和灵气呈现在这部书中。  

  石磊,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他为黄永玉先生拍的许多照片令我称绝,这次他从湘西专程赶来长沙,大热天,我们一道深入家乡,拍下不少生动而强烈的画面,为本书大增其色。    

很幸运,在写作后期,我能抽时间回到故乡,在长沙一家酒店顶层的套间里,隐居50天,勉力完成全书2/5的篇幅,从浩繁的数万张照片中选出最合适的数百张与文章紧密配合,充实与完善该书的设计格局。

  8月12日中午,我终于写完了最后一行字,此时的我,真像刚爬上了一座高山的顶峰,疲惫极了,也兴奋极了,站到山顶,我终于见到无限风光。

艺术游侠李自健”这一书名,已被很多人称道,我要感谢著名导演、制片人张纪中先生。在福建东南卫视与张纪中先生的那场相聚,我们一见如故,他称呼我为“李大侠”,我说: “我哪是侠?”张纪中说: “怎么不是,你是闯世界的艺术游侠,我是拍电视的影视大侠,我们都是侠。过去的大侠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今日的侠,却是情义刚正、以爱助人。”我愿意当这样的大侠。于是,我接受了这独特的书名。

写作的漫长过程中,我常想到曾为之付出辛勤努力的加州那位教授,内心充满感激,在书的某些章节中,可能保留一些类似文字,对于他的倾力铺垫,在此特表深切的谢意。

的确,应该感谢一切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努力的人。

感谢湖南美术出版社领导汪华、邹建平、李小山的支持与信任,感谢湘诚印刷有限公司付出的积极努力与奉献,感谢“大蓉和餐饮企业”自始至终的真诚协助。

写完此书,我仍是个画家,不会是作家。只要大家不用作家的尺度来衡量我,我就很轻松、满足,正因为这样,我才能无拘无束地将我背后的故事真实地告诉给读者。如果读者朋友能从我的人生起伏、心路历程中分享到感动与快乐,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我将应得的稿费舍去,回馈读者朋友,让多一些人拥有这本书,这是我难得的“福报”。

                  驰坚(李自健)

               2005年8月18日凌晨于墨西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游侠李自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驰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623416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8-01
首版时间 2005-08-01
印刷时间 200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0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49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85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