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6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昆山记》首次出版,收录殷荣棠藏《昆山记全集》抄本、倪传钺藏传字辈演出本《昆山记》油印本。后者曾经昆曲研究大家赵景深先生校阅。 内容推荐 此为《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六辑,收录昆曲《昆山记》版本两种,分别为殷荣棠藏《昆山记全集》抄本、倪传钺藏传字辈演出本《昆山记》油印本。后者曾经昆曲研究大家赵景深先生校阅。请专家撰写导读,附录演出广告和相关照片,影印出版。 《昆山记》又名《顾鼎臣出世》,是苏州全福班演出本,据绍兴昆弋武班剧目结合弹词改编而成的昆曲传统剧目。1928年初,新乐府昆班根据陆寿卿口述整理成油印本传世。演出本分《磨房》《产子》《报喜》《赴任》《学堂》《小考》《归家》《大考》《父子会》《团圆》十折,常演八折(一、二两折合,九、十两折合),故称《昆山八出》。 明代昆山富户顾槐总,家有妻、妾两人。妾琼荷,系丫鬟岀身,在家中地位低下,处处受到大夫人的虐待。后琼荷在磨房推磨时产下一子,取名顾童。不久,槐总离家赴任为官。顾童天资聪颖,刻苦攻读,在母亲抚育下成人,后更名顾鼎臣。赴京应试时,遭到大夫人的阻挠、刁难,幸兄长顾君聪(大夫人所生)心地善良,暗中赠与盘缠,才得以应试,并获中状元。荣归故里时,除赠与生母及兄长荣封官诰外,还不计前嫌,亦将官诰赠与了大夫人。其时,适槐总告老还乡,父子重逢,合家欢聚一堂。 昆山为昆曲发源地,《昆山记》为纪念昆山当地先贤而作,早先昆班进昆山演出,常演此剧。近代以来,除上海新乐府昆班传字辈及仙霓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偶有演出外,《昆山记》一剧近百年来罕见舞台,也未见有传奇剧本的刻本传世,其他传本亦很难得见。 目录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出版说明 一 《昆山记》版本初探 一 《昆山记》(倪传钺藏本) 一 《昆山记全集》(殷荣棠藏本) 七七 附录一:《昆山记》演出广告 一三七 附录二:《昆山记》演出相关演员照片 一四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稀见京昆名伶抄校本丛刊(第6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683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58000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82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