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演进研究:基于准技术前沿的视角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当前正处于准技术前沿的发展阶段,创新已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增长动力。然而,结构性减速的现象表明,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实现持续的赶超与跨越发展陷阱。在此背景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转型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中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任务。在准技术前沿阶段,创新发展应被视为一个由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结构转型过程,其目标是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引致的产业动态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路径。为此,本书识别了准技术前沿阶段的关键特征,深入分析了制约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了路径选择的依据及其实现途径,并论证了必要的制度性保障措施。通过这些分析,本书旨在为中国在准技术前沿阶段实现创新-产业动态化,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演进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思路/001 第一节 现实与研究背景/001 第二节 创新驱动发展的学理依据/011 第三节 研究的重点分析/016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020第二章 中国与前沿国家的技术距离:基于国家、产业和企业层次的分析/028 第一节 中国所处的相对技术距离的国际比较:多层次研究/029 第二节 中国技术非均衡发展特点与技术距离/040 第三节 对中国技术发展阶段的判断及其依据/049 第四节 准技术前沿的发展含义/059第三章 基于准技术前沿的中国创新发展与结构现代化/061 第一节 结构现代化:概念、特征与框架/062 第二节 实现结构现代化的国际比较/070 第三节 中国结构现代化程度与增长效应/080 第四节 中国结构现代化的推进重点/103第四章 基于中国准技术前沿的结构转型:以创新推动产业动态化/109 第一节 创新增长理论的结构变迁内涵/109 第二节 从创造性破坏到创新-产业动态化:分析框架建立/113 第三节 “创新-产业动态化”实现的约束条件/122 第四节 中国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动态化的效应:实证分析/126 第五节 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的制约因素:观点与判断/138第五章 以制度改进强化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实证检验/142 第一节 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转化现状/143 第二节 中国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变革影响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150 第三节 “三权”下放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来自高校的证据/155 第四节 制度成本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来自企业的证据/163第六章 融资发展与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170 第一节 融资结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动态化转型升级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71 第二节 融资结构、技术创新与产业动态化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分析/182 第三节 融资结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动态化转型升级的实证检验/186 第四节 结论和政策启示/205第七章 研发资源优化配置与中国自主创新水平/209 第一节 何为研发资源错配:基准与统计刻画/209 第二节 研发资源错配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221 第三节 研发资源错配的成因分析/229 第四节 从策略性创新向实质性创新转型:强化制度导向/233第八章 创新采购与创新-产业动态化的需求激励/236 第一节 创新采购、需求激励与本土市场效应:作用机理与国际经验/237 第二节 中国创新采购的现状和有效性:实证分析/244 第三节 推动中国创新采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256 第四节 加强创新采购力度的制度保障/259第九章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以制造业为例/262 第一节 数字化与制造产业动态化升级的四维理论体系构建/262 第二节 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的多维路径:创新、绩效与价值链/264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特征分析/270 第四节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动态化升级/277 第五节 中国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难点与制度选择/302第十章 竞争性产业组织变迁与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306 第一节 企业进入与退出:推动产业组织变迁的机制/307 第二节 产业组织变迁的两极:“僵尸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312 第三节 有序推进中国企业资源再配置路径:竞争导向与转型便利性/322 第四节 推动中国产业组织变迁的制度保障/328第十一章 技术能力、社会能力与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331 第一节 “能力缺口”命题及意义/332 第二节 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基础/337 第三节 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作用于创新-创业动态化的内在机制/341 第四节 中国的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及其效应:实证分析/349 第五节 中国推进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建设的重点与制度保障/366第十二章 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375 第一节 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376 第二节 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作用于新质生产力的机理分析/383 第三节 创新-产业动态化进程作用于新质生产力的实证检验/388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改进路径/398参考文献/402后 记/42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创新-产业动态化演进研究:基于准技术前沿的视角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先明邵素军王希元杨洋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43438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43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4.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