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裸脊锁线 |
内容 | 编辑推荐 1.目前市面上仅有的史学大师吕思勉为青年量身定做的中国历史单行本!2.比《吕著中国通史》更简明,比《白话本国史》更通俗。民国青少年的历史教材。3.对历史的脉络梳理更为系统简练,行文更为浅显。原版图画、表格、地图,历史真实可感;详细注释、章末小结,更适合学生阅读。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专门写给民国青少年的历史教材。比之于吕思勉先生的《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等其他版本的中国历史读本,本书对历史的脉络梳理更为系统简练,行文更为浅显,力求让当时的青少年能够自学。因为是量身定做,所以这本书对当代青少年而言,也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本书还插入了原版的图画、表格、地图,让历史的原貌更加真实可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更加相得益彰。 目录 编上古史章太古之传说第二章中国民族之建国第三章唐虞夏商之政教第四章上古之文化与社会第五章周之建国及其政教第六章春秋与战国第七章周代之社会概况第八章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第九章本期结论第二编中古史章秦代之统一与疆土之拓展第二章两汉之政治概况第三章两汉疆域之开拓与对外交通第四章两汉之学术与宗教第五章两汉之社会概况第六章三国之分裂与晋之统一第七章中国民族之新融合第八章两晋南北朝之文化与社会第九章隋之统一与唐之继起第十章隋唐之武功与对外交通第十一章隋唐之政治概况第十二章隋唐之学术文艺第十三章隋唐之社会与宗教第十四章中国文化之东被第十五章唐之衰亡与五代之纷乱第十六章宋之统一与变法第十七章辽夏金之兴起及对宋关系第十八章宋之学术思想与社会概况第十九章元代之武功第二十章中国文化之西渐第二十一章明之内政与外交第二十二章中华民族之拓殖第二十三章元明文化与社会概况第二十四章本期结论第三编近世史章中西交通之渐盛与西学之输入第二章清代之勃兴第三章清初之政治及武功第四章中国民族之扩大第五章清初之外交与中叶后之政治第六章鸦片战争第七章太平天国第八章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第九章中法战争与西南藩属之丧失第十章中日战争与外力之压迫第十一章维新运动之始末第十二章八国联军之役第十三章日俄战争与东北移民第十四章清代之政治制度与末年宪政运动第十五章清代之文化与社会状况第十六章清代之经济状况第十七章本期结论第四编现代史章孙中山先生与革命运动第二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第三章民国初年之外交第四章反动政治与军阀混战第五章欧战后之外交第六章国民革命之经过第七章国民政府成立后之内政与外交第八章近之文化经济与社会状况第九章本期结论第五编综论章历史与人类生活之关系第二章中国民族之逐渐形成与现在之复兴运动第三章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光荣第四章国际现势下之我国地位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历史青年通读本---裸脊锁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思勉 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189196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7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57000 |
出版时间 | 2024-08-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