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儒——体用视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贯之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体用为纲,理势结合,分析了先秦儒家“一贯之道”的展开。 上篇“体论”分别讨论实体、工夫、本体。实体即真实无妄的物体,分为道体、性体和心体,总称为“实体三态”。工夫指针对心性情欲作自我调节、控制与优化的理性的道德实践,其在逻辑上展开为一种“下→上→下……”、“知→养→行”连绵不绝之运动,包括下学而上达、上达而存养、存养而践履,总称为“工夫三阶”。本体指人凭工夫重新认识到的实体,包括境界与气象,分为“欲仁斯至境”与“君子气象”、“仁民爱物境”与“圣人气象”、“天命流行境”与“天地气象”。总称为“本体三境”、“气象三位”。 下篇“用论”则讨论仁心之发用。道心苏醒,仁体方首出庶物,打开属人的世界,开始其自觉的旅行,由己及人,层层发用,开启忠恕之行,经历齐家、化乡、治国、平天下,更参赞化育,最终峻极于天。 本书初步建构起一个囊括先秦儒家基本义理的自洽体系,还原了孔门“体用一贯”的结构与先秦儒家的本旨。
目录
绪论/1上篇  体论第一章  体论综述/15    第一节  原实体/15    第二节  原工夫/19    第三节  原本体/25第二章  实体·道体/28    第一节  道体正义之一:人伪道体/28    第二节  道体正义之二:天道曰圆/35    第三节  道体正义之三:地道曰方/40    第四节  道体正义之四:人道曰和/44    第五节  道体分裂之一:浑沌之截停——庄子之自然/49    第六节  道体分裂之二:神性之歧出——墨子之天志、明鬼/60    第七节  道体分裂之三:知性之歧出——《易传》之形而上下/68    第八节  道体分裂之四:气质之歧出——法儒之出现/72    第九节  道体分裂之五:仁性之歧出——孟荀以王者为圣/78第三章  实体·性体/84    第一节  性体正义之一:何为性体/84    第二节  性体正义之二:天地之性曰仁/87    第三节  性体正义之三:仁生诸德/91    第四节  性体正义之四:气质之性曰气/96    第五节  性体正义之五:智识之性曰智/98    第六节  性体正义之六:存神显仁/102    第七节  性体正义之七:新性三品/108    第八节  性体歧出之一:无善无恶与善恶混/113    第九节  性体歧出之二:荀子之性恶善伪/116    第十节  性体歧出之三:智识之性之翕弱/121    第十一节  性体歧出之四:能群之性之陷溺/123第四章  实体·心体/127    第一节  心体正义之一:原心/127    第二节  心体正义之二:未发为意/132    第三节  心体正义之三:已发为情/136    第四节  心体正义之四:已发人心之危曰欲/138    第五节  心体正义之五:已发道心之微曰端/140第五章  工夫·下学/146    第一节  下学正义之一:见仁见智/146    第二节  下学正义之二:养之以事/148    第三节  下学正义之三:博学以文/150    第四节  下学正义之四:约之以礼/157    第五节  下学歧出:泥于小道/159第六章  工夫·上达/162    第一节  上达正义之一:何为上达/162    第二节  上达正义之二:醒觉心体/164    第三节  上达正义之三:心体之境界与气象/166    第四节  上达正义之四:反躬性体/169    第五节  上达正义之五:性体之境界与气象/171    第六节  上达正义之六:对越道体/173    第七节  上达正义之七:道体之境界与气象/180    第八节  上达歧出:《荀子·天论》之第二次“绝地天通”/182第七章  工夫·存养/185    第一节  存养正义之一:何为存养/185    第二节  存养正义之二:静之存养/189    第三节  存养正义之三:动之存养/192    第四节  存养正义之四:中之存养/194第八章  工夫·践履/196    第一节  践履正义之一:何为践履/196    第二节  践履正义之二:发念/198    第三节  践履正义之三:自讼与对治/200    第四节  践履歧出之一:隐逸、狂狷与乡愿/202    第五节  践履歧出之二:礼之两端/204下篇  用论第九章  用论综述/209    第一节  仁心之发用/209    第二节  东亚之茧与水轮政治/214第十章  原礼——返本和用与人文世界之化成/218    第一节  青铜时代:礼者豊也/218    第二节  礼乐时代:礼者仪也/223    第三节  道德时代:礼者敬也/229第十一章  下行·齐家/234    第一节  家之理的规定/234    第二节  家之势的发展之一:殷之氏族与周之宗族/239    第三节  家之势的发展之二:先秦家之字义演化/246    第四节  正夫妇为齐家之始/250    第五节  明孝悌为齐家之本/255第十二章  下行·化乡/261    第一节  乡党之理的规定/261    第二节  乡党之势的发展之一:作为实体的“社会”之呈现/267    第三节  乡党之势的发展之二:作为名称的“乡党”之形成/274    第四节  化乡之一:教明其德、化成其俗/282    第五节  化乡之二:政治自主、民生互助/288    第六节  《大学》《中庸》化乡之缺失/293第十三章  上行·治国/298    第一节  国家之理的规定/298    第二节  国家之势的发展/310    第三节  论政体:孔孟荀之政体观/320    第四节  论政权:孟子公权观发微/326    第五节  论政道:孟子之革命观/335    第六节  论治权:治权在贤/341    第七节  治道之一:恒产如何可能——经济及其限度/344    第八节  治道之二:恒心如何可能——教化及其限度/352    第九节  治道之三:制度如何可能——徒法不足以自行/357    第十节  分配权:公平与效率之平衡/366    第十一节  分配之道:度量分界之具体方案/369第十四章  上行·平天下/373    第一节  天下之理的规定/373    第二节  天下之势的发展:青铜时代/377    第三节  平天下之一:上古之悬设唐虞/380    第四节  平天下之二:当今之天下定于一/386    第五节  平天下之三:未来之协和万邦/392第十五章  上行·参赞化育/398    第一节  《礼记·月令》成书及背景/398    第二节  时之纵贯:理论基础之宇宙论/399    第三节  令之统摄:实践主体之公权力/402    第四节  物之完成:实践路向之参赞化育/403结语/406参考文献/412后记/4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儒——体用视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贯之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崔海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2823706
开本 其他
页数 43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38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0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