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医界名家从医感悟/中国医院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由数十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名医撰写。作者以其毕生的从医历程和亲身感受,或状物写人,或写实记事,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成才创业史实和珍贵的从医经验。篇篇都有自己的故事,感情真挚,观点独到,表现出真切的生命体验、学识智慧和人文关怀,展示了一代名医大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学术造诣、独特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科学追求。

全书内容丰富生动,清新可读,是医学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领略中国医界大师风采,探求成功奥秘,励志奋发、启迪心灵,值得一读的书。

内容推荐

本书由数十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国名医撰写。作者以其毕生的从医历程和亲身感受,或状物写人,或写实记事,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成才创业史实和珍贵的从医经验。篇篇都有自己的故事,感情真挚,观点独到,表现出真切的生命体验、学识智慧和人文关怀,展示了一代名医大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学术造诣、独特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科学追求。  全书内容丰富生动,清新可读,是医学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领略中国医界大师风采,探求成功奥秘,励志奋发、启迪心灵,值得一读的书。

目录

善于总结经验讲究服务艺术/吴阶平(1)

殷切的期望神圣的职责/韩启德(6)

临床医生要讲究思想方法的修养/张孝骞(20)

临床实践与医学教育——纪念张孝骞大夫/董炳琨(26)

风范长存的张孝骞教授/林钧才(38)

妇女的保护神——纪念林巧稚大夫/郎景和(51)

越是艰险越向前——钟南山院士的先进事迹及对我们的启示/陈婉芬(57)

发展中国神经外科跻身世界医学之林/王忠诚(65)

从医感悟/方圻(73)

医学成才之道/邓家栋(79)

梅花无语品自高——追忆邓家栋教授/董炳琨(84)

傅培彬老师铜像碑文补记/张圣道(90)

六十年外科生涯的感悟/裘法祖(100)

执著之路赤子之情/沈渔邦(109)

医海春秋总关情/郭应禄(116)

如何做医生/顾玉东(123)

漫漫从医路/黄志强(127)

谈敬业创新与报国/吴孟超(136)

我走过的中西医结合历程/沈自尹(142)

爱伤敬业为医之道/卢世璧(150)

对青年朋友的期望/王世真(157)

敬业与成才/王士雯(164)

谈医道/吴英恺(171)

孩子们的健康是我最大的快乐——访我国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美教授/冯(180)

学习一思考一实践筑就成才立业之路——访著名血液病专家陆道培院士/陈婉芬(190)

以医报国矢志不渝——访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教授/冯薇(198)

讲真话吐真情求真理——访我国著名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教授/冯薇(210)

融合古今中西合璧开拓传统医学发展之路——记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院士/秦秋(220)

毕生致力于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记著名普通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教授/唐星明(228)

勤于思索善于观察勇于探索——记黎磊石院士的成长足迹/刘志红(236)

执拗的开拓者——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教授/秦秋(245)

严谨求实做学问——访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长耿教授/冯薇(253)

再谈极端负责 极端热忱 精益求精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冯传汉(261)

临床苦学能启迪发明创造/黄宛(269)

简·爱——大道至简·大医至爱/洪昭光(280)

热情勤奋拼搏开拓/刘力生(288)

学医从医五十年/孙衍庆(295)

成功源于对病人的关爱坚持病人利益第一才能有更多的成功/苏鸿熙(305)

我所走过的道路/王澍寰(311)

以人为本/徐光炜(325)

从医学的特点看医师的修养/曾昭耆(335)

人生有限事业无穷/朱预(344)

临床凭积累磨砺始成材/张树基(351)

生命因追求而精彩——记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唐朝枢教授/姜乃强(359)

我国运动医学的开拓者——记中国运动医学的奠基人曲绵域教授/张秀花(371)

试读章节

总结经验 讲究服务艺术

临床医学有自身的特点,临床医生要根据临床医学的特点进行工作,否则就不能把工作做好。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必须深刻理解世界上没有两名同样的人,也没有两名同样的病人。同卵孪生的可以在外貌、行动、言语等方面完全相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心理上的差异就日渐明显起来。心理因素十分重要,人正是由于他有心理因素,才能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化作必要的调整。医生要为人的健康服务,健康对人来说是极为宝贵的。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一切都没有了。医生的责任重大,要为健康人、为健康上出现问题的人服务,这是社会责任,也是很光荣的责任。要珍惜这个责任,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候都要全力以赴地承担这个责任。要尽到责任,就必须注意服务对象的不同,包括似乎与诊治无关的问题。例如病人接受诊治需要住院,需要放下原来的工作,要请假等。这些都是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医生不能忽视。这就需要了解病人的家庭状况。往往还有很复杂的问题,例如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怕手术、不接受手术,这就要向病人解释病比手术可怕,不必担心疼痛,手术时有麻醉措施,手术后有止痛药可用。有的更复杂,如果是癌症,还有如何与病人和家属合作的问题。有的病人不愿向医生介绍他们的病况或实际问题。总之弄清病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简单,医生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做一名医生要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同时还必须取得病人的信任。同一病人,同样的药物,来自病人信任的医生,效果就好;来自不十分信任的医生,效果就不好。这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是客观存在。要取得病人信任,必须讲求服务艺术。服务艺术是因人而异的,是针对病人的特点进行的。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中已经懂得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知识很丰富的人和对知识贫乏的人用词并不相同。一般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作为贬词,但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对于健康存在问题的人更需要注意服务艺术,对健康方面知识不多的人和有知识的人,对病人是医生或病人是专长这种病的医生,当然要采取不同的谈法,这就是服务艺术,一个医生必须学习掌握。

临床工作有很多特点,其一是能为很多病人服务,病人各有其特点,而且在服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原来并未想到的问题。从为每一名病人服务中有机会获得丰富的经验。但是有机会获得经验并不表示一定能够获得经验,事在人为。德国学者巴士德有一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国前人所强调的要“视而见,听而闻”,更具体地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说“不要这个耳朵进去,那个耳朵出来”。毛主席指出,对事物要“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其二是医生对病况的分析判断,所采取的诊治措施一般来说,经过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便可从病程的发展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取得经验教训。但是经验教训的深刻程度又与当初做出判断、决定时曾否深思熟虑有关。知道错了而不知道错的理由,仍难防止再错。这就是说,找到了造成错误的指导思想,不是就事论事,以后发生错误的机会才能减少。

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是第一位的。学习重要,学习的是别人实践的经验,但没有自己的实践为基础,便学不到,只能懂得所谈经验的表面知识,并不能为自己所用。在实践和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思考;要在实践中思考,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实践,思考中学习。只有经过思考,方能把实践和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力量。

还有两个值得提及的问题:一是病人的要求不是固定的,有可能出现改变;二是医生要重视语言的运用。用实际病例说明比较容易。

有一位成年病人接受唇裂手术,手术后回到病房,病人的家属千恩万谢,因为去手术之前他的上唇是裂开的,回到病房时已经缝好,没有“裂”了。过了半年不但不感谢,反而抱怨了,原因是手术后他把补好的唇裂和缝合前的唇比较感到不满意,他早已忘却原来唇裂的形象,而和正常人比了。缝好的唇裂由于瘢痕等因素总不如正常人的唇那样整齐。所以,要事先让病人有这方面的认识,防止精神负担。

另一位病人三个月前因背部疼痛到医院检查,是自己走进医院的,X线照片发现脊椎结核。当时给病人做了石膏床,病人带着石膏床回去了。当年还没有抗结核药物,结核病要靠全身和局部的充分休息,并应服用鱼肝油等营养品。结核病的好转、痊愈需要很长时间。三个月后病人被抬了回来。病历上记录得很清楚,是胸椎结核,做了石膏床,看来诊断和处理方法都是正确的。问病人三个月前诊断是什么,他说是胸椎结核病,问他是否用了石膏床,他说用了。正在我想不出何以病变如此迅速恶化时,病人补充了一句,说天天晚上都睡在石膏床上,这才明白病人白天仍照常下地活动,引起病变恶化。脊椎结核病人,要日夜躺在石膏床上,大小便都在石膏床上(石膏床挖一个洞,接大小便)。这一方面是医护人员交代不够清楚细致,一方面也与“床”字引起误解有关。

上面只是个人对临床医学和临床工作的一点认识,供参考,希望对培养青年的老师和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医师有一点帮助。P.2-5

序言

为了宣传和弘扬我国著名医学家在成长、成才、立业、创新道路上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感人事迹和辉煌业绩,以更好地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医院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医生、医学生发挥言传身教和指导作用,我会主办的《中国医院》杂志于2001年开始设立了“从医感悟”栏目。几年来,先后有40多位院士和著名医学专家为此撰写了文章,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取得了广泛赞誉。应广大读者要求,中国医院杂志社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在杂志刊出稿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加工,出版了《医界名家从医感悟》这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共收录了吴阶平、韩启德、张孝骞、钟南山、王忠诚等数十位院士和著名医学专家的文章,其中大部分是专家亲笔撰写或讲演的文稿;也有由专人采访专家,记录整理成文,再经专家审定修改,共同完成的文稿;而张孝骞、林巧稚等“医学泰斗”、“大医之魂”的老医学家们,他们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精神和业绩永生。他们的学生、同事追忆和记述了他们的光辉事迹。也有几位老医学家亲自为我们写稿,但本书出版时他们却已仙逝。他们的感悟、体会和教悔仍清晰在耳。所有这些都是老一辈医学家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对青年一代的谆谆教导和殷切希望。这些院士和著名医学专家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从事医学的不同领域,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事业、热爱病人、热爱学生;不为名利所诱惑,在通向医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不懈求索;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无私无畏、勤于耕耘、乐于奉献,为探索疾病的防治规律立下丰功伟绩;他们珍惜人才、呵护人才、呕心沥血培育人才,为铸就一支冲击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而尽心竭力。他们平凡而伟大,普通而崇高,他们不仅为救死扶伤的医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人才的内涵、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他们以毕生的实践和卓越的成就告诉人们什么是一个好医生、好教师、好学者,怎样做一个好医生、好教师、好学者,如何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大写的人!

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也将“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本书收录的这些院士和医学专家们的文稿当中体现出的崇高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精神、自觉的团队意识对于我们培育先进的医院文化,提升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一定会发挥很大促进作用。他们的辉煌业绩和深刻的感悟、体会,是生动、鲜活的教材,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这本书能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使读者在执业、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有所启迪、有所借鉴,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慰藉。

后记

本书绝大多数稿件是我刊“从医感悟”栏目刊发过的,在这些稿件的组稿、采访、编辑过程中,我们有机会深入接触这42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从事医学不同领域的院士和著名医学专家。了解了他们爱事业、爱病人的真情,面对困难执著追求的精神,在通向医学高峰的道路上开拓创新的坚韧和呕心沥血培育人才的业绩。院士和医学专家们从医、为人的崇高品德常常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荡涤和净化,我们正是怀着深深的敬意,浓浓的情意来努力完成这项任务的。当本书正式与读者见面时,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因为它一定会对广大读者的个人成长、成才,对规范医疗保健的服务行为,有所启迪、有所帮助。

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们期望本书的推出能对医院管理年活动助一臂之力。

借本书出版的机会我们向为本书题写书名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为本书撰写序言的卫生部高强部长,为本书撰写前言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曹荣桂会长致以深深的谢意!向为本书提供稿件、接受采访的各位知名专家、院士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人民军医出版社的齐学进社长、姚磊主编以及编校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工作中难免有疏漏甚至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医院》杂志社

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医界名家从医感悟/中国医院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医院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47819
开本 32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