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后汉书(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本书从中精选了一纪,十四列传。为注译本,有原文,有注释,还有译文,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内容推荐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讫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事。

《后汉书》由范晔编著而成。

目录

光武帝纪

刘盆子列传

寇恂列传

冯异列传

吴汉列传

郑玄列传

梁冀列传

班超列传

张衡列传

蔡邕列传

董卓列传

范式列传

梁鸿列传

严光列传

乐羊子妻列传

试读章节

【译文】

光武帝行进到邯郸县,以前的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向光武帝献策说:“赤眉军现如今在黄河东边,只要决开河水淹灌他们,就可以使赤眉百万大军变成水里的鱼虾了。”光武帝没有应允,离开邯郸便去了真定县。刘林于是就使用欺诈的手段,让从事占卜的王郎冒充汉朝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十二月,刘林立王郎为天子,建都在邯郸,于是就派遣使者招降下属的郡国。

更始二年(24年)正月,光武帝因为王郎新近强盛,便北上巡行蓟县。王郎发布檄文悬赏十万户捉拿光武帝,而以前广阳王的儿子刘接便在蓟县起兵来响应王郎;于是蓟城内一片混扰,接着,民众又相互惊恐起来,传言说邯郸使者就要到来,二千石以下的官员都出城迎接去了。于是光武帝急忙驾车向南驰去,从清晨和夜晚都不敢进入城邑,吃饭睡觉都在路边。到达饶阳县后,下属官员们都没有粮食了。光武帝便自称是邯郸使者,进入官方的客馆。客馆的差吏刚刚端进食物,随从光武帝的人已经饥饿不堪,都争相抢夺起来。客馆的差吏怀疑其中有诈,便击鼓数十通,欺骗说邯郸将军到了,光武帝的属员们都大惊失色。光武帝想登上车子飞驰离开,接着又担心无法脱身,慢慢地又回到了座位上,说:“请邯郸将军进来。”等了很长时间才驾车离去。客馆中有人对着远处的看守喊话,要求将城门关闭。门长说:“天下的事情怎能知晓,而现在就将有德之人关起来吗?”于是光武帝一行人才得以从南门逃出。清晨和夜晚都加倍赶路,冒着霜雪,当时天气寒冷,每人的脸上都冻得裂开了口子。一直赶到呼沱河,没有船只,恰好遇到河面封冻,才得以通过,但还没有过完,便有数辆车子陷入水里去了。行进到下博城西边的时候,又惶恐困惑得不知该往哪里走。这时有位白衣老人站在路边,用手指着道路说:“使出气力吧!信都郡替长安坚守着,距离这里有八十里地。”光武帝随即赶赴那里,信都太守任光打开城门出来迎接。世祖于是征调附近各县兵力,得到四千人,先行攻打堂阳县、贳县,两地都归降了。王莽和(戎)[成]郡卒正邳彤也率领全郡投降。此外又有昌城县人刘植、宋子县人耿纯,各自率领同宗亲族子弟,占据所在的县邑,都来拥护光武帝。于是光武帝带兵北上降伏了下曲阳县,人马随即聚集起来,乐于归附的人达到数万人。光武帝又北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卢奴县。在所经过的地方征调闻命奔赴的勇士,发布檄文到附近所属郡县,要求共同攻击邯郸王郎,这些郡县都回复表示响应。光武帝南下攻打新市、真定、元氏、防子诸县,都一一攻克了,于是进入赵国境内。

【译文】

此时,王郎的大将李育在柏人县屯兵,汉兵不知情况而向前进军,偏将朱浮、邓禹所率领的前锋部队被李育击破,丢失了很多军需物资。光武帝在后面得知这个消息,收集了朱浮、邓禹的散卒,和李育在柏人县郭门激战,击溃了李育,尽皆夺回了被李育所掳去的军需物资。李育退回县城坚守,光武帝攻打不下,于是率兵攻克了广阿县。正好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各自派遣部将吴汉、寇恂等人率领突击骑兵前来协助攻击王郎,更始帝也派遣尚书仆射谢躬前来讨伐王郎,光武帝于是隆重地犒赏了士卒,便东进将钜鹿城包围起来。王郎的守将王饶坚守城池,一个多月过去了,未能攻下来。王郎派遣部将倪宏、刘奉率领数万人前来援救钜鹿的守军,光武帝在南栾迎战王郎的援军,斩下了敌人首级数千。四月,进军再次包围邯郸,接连作战将邯郸城攻破。五月甲辰日,将邯郸城攻克,诛杀了王郎。收集王郎的文书,得到了(此前)自己下属官吏和王郎相互勾结并诽谤诋毁自己的书信数千封。光武帝没有审查,将众将军召集起来当面烧毁了那些信件,说:“让那些翻来覆去内心不安的人心安。”

更始帝派遣侍御史手持符节册立光武帝为萧王,命令他完全停止作战赶赴更始帝所居的地方。光武帝以黄河北面还没有完全平定为推辞理由,未应其征召。从这时起光武帝便背离了更始帝。  【译文】

这时长安政局混乱,四面八方都背叛更始帝。梁王刘永在睢阳县擅权行令,公孙述在巴蜀自称为王,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在琅邪郡起兵,董宪在东海郡起兵,延岑在汉中起兵,田戎在夷陵起兵,这些人都自行设置将帅,侵略周边郡县。又有其他名号的众多贼人,如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等,都各自统率自己的部属,这些力量汇总起来有数百万人,各在自己的地盘上抢劫掠夺。

光武帝准备攻击这些贼人,先派遣吴汉北上征调十郡的兵力。幽州牧苗曾不听从号令,吴汉于是将苗曾斩杀而后征调了他的军队。这年秋季,光武帝在鄹县攻打铜马贼人,吴汉率领突击骑兵前来清阳县会合。铜马贼人多次挑战,光武帝加固营垒亲自守卫;有贼人出去掳掠时,就立即出击消灭掉,断绝了他们的粮道。累积的时间一长,贼人的粮食用尽,便趁着黑夜逃走了,光武帝率军追击到馆陶县,将他们击溃。受降铜马贼人的事宜还没有结束,而高湖、重连两处的贼人从东南赶来,和铜马贼人的余部会合,光武帝又与这些贼人在蒲阳山大战,全部击破并迫降了他们,并将投降的盗贼首领封为列侯。但那些投降的首领仍然内心不安,光武帝知道他们的想法,命令他们各自回归营寨指挥军队后,却独自乘坐轻装战马考察巡行各部的阵列。投降的首领们相互议论说:“萧王对我们推心置腹,怎么能不拼死效力呢!”从此以后都心服于光武帝了。又将投降之人全部分配给众将,光武帝的军队于是拥有了数十万人马,所以关西一带称光武帝为“铜马帝”。赤眉军在外地的将帅和大肜、青犊的贼人有十余万军队在射犬村,光武帝进军攻击,将他们击溃,那些贼人都逃散而去。光武帝又派吴汉、岑彭率军到邺县袭击并杀死了谢躬。

P11-15

序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益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

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

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

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后汉书(青花典藏珍藏版)/国学典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朝宋)范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344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4.204.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