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武帝/中国历史巅峰人物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朝天子一朝文化,他们代表了各自王朝的使命,他们是五千年历史大戏的主要角色!

《汉武帝》由荣真编著,是“中国历史巅峰人物”系列之一。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6年),西汉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岁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

内容推荐

《汉武帝》由荣真编著,是“中国历史巅峰人物”系列之一。

《汉武帝》讲述了:

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被后世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文化上,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主导中国人意识形态两千多年的历史地位。军事上,他对外征战,开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逾葱岭,征服大宛,首开丝绸之路,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功业辉煌。自他而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天下统一,实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反思自己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史称“汉武蛊世”。

目录

引言 阴阳界上的眷恋

 冰冷的未央宫/3

 他“崩”了/4

 深深的地宫/7

第一章 梦幻并非总成空

 梦日人怀/13

 金屋藏娇/15

 一步之遥/19

 一个富足的世界/23

第二章 天与人的交响

 儒学的曲折复兴/29

 黄老政治的弊病/32

 天人三策/34

 天人感应学说/38

第三章 威慑消失前后

 初试尊儒/45

 让武帝惧怕的老太太们/46

 大力尊儒/52

 叶公好龙/55

第四章 替罪羔羊

 马邑之谋/61

 烽烟北起/62

 妥协政策/63

 和战之争/65

第五章 恼人的亲情

 打断了骨头连着筋/73

 甥舅之问/75

 一场酒筵引发的血案/77

 王太后坐镇/82

第六章 磨刀霍霍向君王

 第一回合,诸侯胜/87

 荒淫骄奢的诸侯王/89

 反骨渐露/9l

第七章 推恩策的魅力

 一个“恩”字/99

 淮南、衡山两大案/102

 挖空心思削藩/106

第八章 后宫与沙场

 “飞将军”沙场征战/113

 从歌女到皇后/115

 从奴隶到大将/118

 嗜杀的君臣/123

第九章 金戈铁马赋国殇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127

 花甲“飞将军”的悲苦/128

 天生的军事统帅霍去病,132

 李广之死/134

 胜利来之不易/138

第十章 和气不生财

 “败业如水推沙”/143

 谁的口袋里钱最多,145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147

 理财家桑弘羊/149

 水利建设“大便利”/151

第十一章 润色鸿业有文学

 生花妙笔的时代/157

 司马相如之流的文学侍从/159

 不好对付的滑稽家东方朔/16l

 诗歌入乐/165

第十二章 兵锋向南国

 南方的越人王国/171

 开通西南夷/173

 “站得高,看得远”/177

 刺耳的不谐合音/180

 祷祠神灵还不够隆重/183

第十三章 我所思兮在泰山

 自欺欺人的巡狩北边/187

 秘密的封禅之旅/188

 封禅这种玩意儿/190

 五德终始说/192

 符瑞在哪里/195

 一览众山小,绝顶我为峰/197

第十四章 丞相的涕泣

 哭辞丞相位/203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04

 诚惶诚恐的丞相/207

 抑制相权的机构/209

 掉脑袋的差事/212

第十五章 古道·西风·天马

 出使西域/217

 不好意思张扬的目的/219

 万国来朝/223

 朝鲜战事/224

 金枝玉叶/225

 西征为“天马”/226

第十六章 文与武·罪与罚

 死灰复燃,233

 困狮李陵/235

 罪牵太史公/239

 谁都没有笑到最后/243

第十七章 勤修武备的帝王

 高速运转的军事机器/247

 “智能”的兵种建设/250

 万里赴戎机/254

 军权归君上/255

第十八章 世界在桎梏中颤抖

 农民“被”造反/261

 盛气凌人的爪牙/262

 御史张汤/264

 以儒礼人法/266

 酷吏政治形成/267

 打击豪强大族/270

第十九章 仙踪人迹有无中

 神仙崇拜/275

 形形色色的方士/278

 大兴土木/281

 北方有佳人/283

第二十章 巫蛊:飞天血雨

 真假卫太子/289

 宠臣江充的崛起/290

 忠厚老实的太子/292

 宦官也欺负太子/294

 废太子早有预谋?/296

 巫蛊之祸/299

第二十一章 成熟:从求强到求富

 伤太子之亡/307

 弃登仙之旅/310

 轮台罪己诏/313

结语 托孤:西渡阴阳界

试读章节

金屋藏娇

预立太子,在汉代是从高祖时期开始的,被认为是国家政治统治的根本。认真说来,刘彻并没有什么特别优越的条件去竞争储君之位。汉景帝宠幸的女人很多,远不只他母亲一个;刘彻自己也不过是景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既非长,更非嫡。“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无论哪条,刘彻都不沾边儿。

果然,景帝初元四年(公元前153年)的四月,刘彻的异母兄刘荣被立为皇太子,四岁的刘彻被立为胶东王。看来,即便有“梦日入怀”的“贵征”,刘彻的政治前途也只能止于此了。

梦境距离现实实在过于遥远了,没有什么迹象能够证明二者最终会实现成功的融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两年后皇后的被废,使深宫中的许多人都改变了命运。

古代中国妇女的生存价值,从日常生活方面来说,在于织红组圳酒浆酰醢而已;不过,她们所肩负的最崇高的社会使命,乃是为夫家生儿育女,延续香火,使阖第称庆,光大门楣,耀祖荣宗。正是基于这一点,孔夫子他老人家才肯定了为人妻者乃“亲之主也,敢不敬与”?一旦为人妻者不能益子旺夫,没有完成上以事宗庙、下以延后世的使命,便极有可能陷入永劫不复的沉沦之中。越是贵族妇女,她们的命运可能越是凄惨,甚至希望被降为平民妇女也不可以。

汉景帝刘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皇帝,他的皇后薄氏却默默无闻。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原是景帝祖母薄太后同宗族的姑娘,由这位热心肠的老太太作主许配给景帝。景帝初元六年(公元前151年),薄皇后因久不生子而被废,只得一行凄惶泪地搬出了皇后寝宫。一方山穷水尽,一方柳暗花明,景帝的几个宠姬由此而萌发了无限的遐想。

与废后薄氏不同,美丽而泼辣的栗姬像结葡萄一样,为景帝生了刘荣、刘德、刘阏三个儿子。她的长子,也是景帝的庶长子刘荣,已经是大汉太子,史称栗太子。栗姬甚受景帝的信任和宠爱,其地位比王姑姐妹高出不止一筹。按照母以子贵、妻以夫荣的老例,栗姬登上皇后的宝座、母仪天下,已经是迟早的问题了。

然而命运之神却没有长久地钟情于这个没有心机的女人。汉景帝一次龙体欠安,病势可能比较沉重,遂在病榻上将诸皇子中已封王者托付给栗姬,请她在自己身后好好看顾他们,这等于向栗姬透露了要立她为皇后的意图。孰料已经运交华盖的栗姬却入宫见嫉,蛾眉不肯让人,竟然没有领悟到这是皇帝陛下对自己极为信任的表示,不但一口回绝,而且出言不逊,顶撞景帝。景帝不愧是历史上的有道明君,虽然十分生气,却没有龙颜震怒,没有像栗姬那样痛快淋漓地直抒胸间郁闷之气,而是衔恨在心,隐忍未发。

那个年代,除了皇太后、皇后之外,最高贵、最有势力的女人可能要数皇帝的姐姐了。景帝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景帝之母窦太后的独生女儿,自幼倍得宠爱。窦太后在十几年以后留下遗诏,将太后寝宫长乐宫的金银珍宝都赐给了她。长公主与胞弟景帝的关系自然十分密切,由于她的穿针引线,使许多愁坐深宫的美女得到了景帝的爱怜。因此,长公主的权势在当时也是炙手可热,内自六宫粉黛,外至文武朝臣,谁不乐于承其眉睫?纷纷巴结不迭。

汉朝制度,娶公主为妻者必须是列侯,叫作“尚主”。汉初功臣陈婴之孙陈午,爵封堂邑侯,被汉文帝和窦皇后相中,命他“尚”了长公主。长公主下嫁到陈家,生有一女,名阿娇。薄皇后被废以后,机灵无比的长公主见到侄儿刘荣已经稳居大汉储君之位,栗姬又深得景帝欢心,便想把女儿陈阿娇许配太子为妃,同栗姬做个姑表亲家。用当时人的话说,叫作“重亲”,等到刘荣即位,阿娇便是皇后。凭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势,这也不算怎样高攀。可是,栗姬心中一直对长公主曾将美人们“引荐”给景帝一事忿忿不平,拒绝同长公主联姻,此举使栗姬竞争皇后之位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

与心胸狭窄但十分单纯的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善于见风使舵、顺水行船。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母臧儿的教诲,以及她对过去民间生活的体验。入宫后,巍巍皇家宫阙中的争风吃醋、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硬生生地将一个本来还算善良的妇人变成了包藏祸心的美貌夜叉。人们很难相信,这个貌似温柔娴淑的女人竟会做出落井下石、上房抽梯的勾当。

馆陶长公主刘嫖向栗姬提亲碰钉子以后,王夫人便乘虚而入,巴结长公主。长公主相中了刘彻,便想将女儿许配给他。乖巧伶俐的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资财雄厚,岂有不答应之理?满心满口地应允下来,同长公主做成了这门亲事。当然,是经过汉景帝同意了的。

《汉武故事》说:有一次长公主曾将小小的刘彻抱在膝上,笑着问他:“彻儿想要媳妇吗?”刘彻回答说:“想。”长公主指着宫女问他:“把她给你做媳妇,好吗?”刘彻说不要。长公主又指着女儿阿娇问刘彻:“把阿娇送给你做媳妇好不好?”刘彻笑着说:“好!要是阿娇给我做媳妇,以后我造一座金房子给她住。”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金屋藏娇”的故事。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不能太认真;不过,王夫人同长公主的联姻却为刘彻以后的飞黄腾达、龙飞九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长公主便很自然地同王夫人结成了统一战线,为了共同的利益,一起向共同的敌人——栗姬进攻。这种进攻当然是在暗中进行的,因为发自背后的突袭总是比正面的强攻更难提防,更容易致敌于死命。而这种争斗竟然在几个庄重娴雅的贵妇人之间展开,就更令人感到它的惨烈。

如蛇入春草,生机已见,梦境奇迹般地开始向现实转化。

P15-17

序言

真实是历史学的生命。这是我在史学启蒙上接受的第一个教诲。

少年贪玩儿,读史乃出于无奈,偶尔也有感兴趣的时候。记得初读“鸿门宴”,读到樊哙嗔目视项王,“目眦尽裂”一句,不懂,跑去问家里的长辈,长辈说是眼睛瞪得太大,把眼眶撑裂的意思。再问:是司马迁亲眼看见的吗?再答:当然不是。三问:是他听亲眼见到的人说的吗?三答:也不是,那只是一种形容、夸张。四问:写历史能形容、夸张吗?长辈烦了,一挥手: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人到中年,读史不仅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乐趣,更成为我唯一的谋生手段。对少年时代提出的疑问,其实也就是史学真与美的关系问题,却让我更加困惑了。历史学家们一面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是既真且美的鸿篇巨制,号召人们学习、借鉴,一面却以“论文体”写下了大量的论文、人物传记乃至历史故事,千篇一律,令人“望史却步”。习惯成自然,仿佛不这样就不“真实”、不“学术”了。

于是,上述与其他原因一起,终于酿成了“史学危机”:史学论著包括人物传记在内无人阅读,连史学工作者们也乏了问读史论的兴致,史学界疾呼“狼来了”。经过长时间的反思、研究,学者们几乎是一致呼吁:史学必须美起来。最近,从事历史人物研究的学者提出了“人物中心论”的主张,要求在历史人物研究中破掉以事件为中心的老框框,不能以事件的研究代替人物的研究。不能以对事件的撰述代替对人物活动的刻画。

作为普通的史学工作者,我对专家们的主张拥护之至,觉得非如此不能破除“危机”;不过,我又以为,史学的美必须建立在史料真实的基础之上,不能以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取代客观的史料依据,不能以生造的“警句”代替清醒的、持论有据的分析;“目眦尽裂”固然重要,终不能代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否则,人物没有活起来,历史依然在沉睡;文辞绚丽若“桃花”,“人面”不知何处去,史学也就失去了其研讨和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意义。

每个人都在走路,每个人都只能走自己那一段路。

我也只能走自己这一段路。

我的史学功力不够,不敢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

“学术”为旨归;我对汉武帝的研究,只是在确定事实、积累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力求“文章不发半句空”而已。

我的文学修养不够,没有生动传神的笔致,没有深刻警世的言语,可以凌云健笔意纵横,褒贬百代;我只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让历史和人物活起来,真实地反映时代的和个人的风貌,绝不只见“桃花”,不见“人面”。

总之,在这本书中,我只写历史运动过程中的人物,绝不分割二者,或者随意削弱某一方。

在具体写法上,考虑到汉武帝在文治武功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活动,是和秦始皇一样的开百代风气的封建帝王,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历史场面大,持续时间长,如果写成“编年史”,势必将人物参与的历史进程分割得支离破碎,故而采用了类似“纪事本末体”的写法,并在各章之间注意时间的连续性。

本书引文,仿效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简编》的办法,均译成白话,或全译,或只译大意。至于引用的诗、赋则完全不译,否则韵味全失。

汉武帝一代,人才辈出,卫青、李广、霍去病、张骞、李陵、苏武、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刘安等人,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很深的足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就是依靠他们完成的。因此,本书对他们的活动有选择地进行了评述,同时注意不喧宾夺主。

在写作过程中,我曾参考了大量当代学者富有创见的研究成果,恕无法一一列出。但直接引用他人成果的,则一定予以注明,不敢掠人之美。

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

强者在书山文海中披荆斩棘,蹈波踏浪,意态潇洒,胜似闲庭信步。

我是弱者,只敢在强者开辟的大道的边缘,一边望着他们的背影,一边小心翼翼地迈着踉踉跄跄的步子。

这本小册子,就是我的一串歪歪斜斜的行迹,虚浮之处,肯定不少,万家读者,群起攻之可也。

半世行路,只走出这几步,深感愧对师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武帝/中国历史巅峰人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85456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3215321
中图分类号 K827=341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