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放不下的手机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之所以放不下手机,不是你的自控力不足,而是你的大脑被劫持了。◎凡人三部曲,网瘾、分心、群体性孤独。手机改变了我们的习惯,也改变了我们的大脑,我们都被装配成了便于连接的样子。◎我们都有在有点无聊的时候伸手去拿手机的经历: 在商店里排队结账的时候, 在电梯里, 在公交车上,或是坐在自己车里的时候。我们越是频繁地切换到一项新的、更刺激的任务, 大脑就越频繁地得到奖励。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实际上, 我们就像小狗一样, 在追自己的尾巴。我们用数字设备来暂时避开无聊的局面, 结果就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枯燥乏味的工作, 因此也会更容易感到无聊。 内容推荐 为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连线的世界,但越来越觉得脱节、孤独和无意义?答案在于大脑。神经科学专家卡尔·马尔奇在本书中认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让我们的大脑经历“重装”。大脑中独特的结构使人类形成牢固的社会纽带,然而日益强大的科技和无处不在的社交媒体抢走了我们的注意力。点赞和上滑带来的快感,使神经奖励中枢受到过度刺激,与数字时代生活方式相伴而来的习惯,给我们大脑中与注意力、情绪和记忆有关的关键部位带来了巨大压力,改变了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沟通、交流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理。久而久之,我们会忽略能被长久支持的现实关系,转而关注那些更微弱短促的关联。 放不下手机,并非因为不自律。无论是对电子产品成瘾的孩子和他们忧心如焚的父母,还是回不完信息、干不完工作、全天候待命的打工人,或许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科学解答。 目录 引言新冠疫情带来的考量第一部分 装配:已连线的大脑第一章 媒体很重要不断变化的世界新的第一屏幕媒体:情绪调节器好消息和坏消息第二章 前额皮质的威力早期经历,持久影响早期依恋的重要性育儿的性质在改变第三章 便于连接的装配社会关联的性质在改变社会脑的极限第二部分 重装:受冲击的大脑第四章 被扰乱的幼年婴幼儿的高科技多媒体玩具(0岁到3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媒体接触背景媒体的影响新神奇年份(3岁到5岁)在数字时代学习阅读媒体多任务处理兴起(5岁到12岁)第五章 浸淫在科技中的青少年新科技,青少年的新大脑和新行为错失恐惧症与社交媒体拉锯战媒体多任务处理甚至更多了忙于媒体多任务处理的大脑心理健康的巨大恶果第六章 尝苦果的成年超级刺激的时代我们全都上瘾了吗?定义网瘾成瘾与前额皮质习惯与成瘾环境很重要其他认知后果对媒体和科技多任务处理的再认识第七章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群体性孤独社会脑流失新焦虑时代社交媒体悖论社交媒体与幸福感社交媒体会让抑郁加重人比人气死人越来越自恋孤独蔓延第三部分 重装之后:更好的大脑第八章 首先要看到问题健康吗?树立目标第九章 科技生活健康平衡十规则停止多任务处理选择“为错失开心”而非“为错失伤神”好好管理自己的社会认同三思而后贴牢固的社会纽带优先别掉进强制循环和点击诱饵的陷阱选择纸张而非像素别把电子设备带上床开车时放下手机正儿八经地休息一下第十章 有希望吗?我们越来越聪明年轻人是希望之源数字鸿沟正在填平技术也可以用来解决问题人类的大脑有能力改变致谢注释、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放不下的手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卡尔·D.马尔奇(Carl D. Marci)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3610046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3337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