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中篇小说卷/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作为的民族,必须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人的高度自觉和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充分自信,敬畏经典,崇尚大家,为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食粮,促进全民族在以文学审美方式把握世界中既实现文学自身的持续繁荣和真正自强,又实现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真正的文学自觉,才能实现充分的文学自信;只有实现了充分的文学自信,才能深化真正的文学自觉;而惟有既自觉又自信,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向文学自强。《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的编者和出版者,正践行着这种真正的文学自觉、文学自信、文学自强意识。

这本《中国中篇小说卷》(作者柯岩)是其中一册,收录了《人到中年(1979年)》、《蒲柳人家(1980年)》、《蝴蝶(1980年)》等作品。

内容推荐

这本《中国中篇小说卷》(作者柯岩)是“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其中一册。

《中国中篇小说卷》收录了《断鸿零雁记(1912年)》、《阿Q正传(1921年)》、《边城(1934年)》、《李有才板话(1943年)》、《铁木前传(1956年)》、《狠透铁(1958~1959年)》、《人到中年(1979年)》、《蒲柳人家(1980年)》、《蝴蝶(1980年)》、《高山下的花环(1982年)》、《那儿(2004年)》等作品。

目录

初版总序

《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再版感言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1912年)

鲁迅

阿Q正传(1921年)

沈从文

边城(1934年)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1943年)

孙犁

铁木前传(1956年)

柳青

狠透铁(1958~1959年)

谌容

人到中年(1979年)

刘绍棠

蒲柳人家(1980年)

王蒙

蝴蝶(1980年)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1982年)

曹征路

那儿(2004年)

试读章节

一日凌晨,钟声徐发,余倚刹角危楼,看天际沙鸥明灭。是时已入冬令,海风逼人于千里之外。读吾书者识之,此日为余三戒俱足之日。计余居此,忽忽三旬,今日可下山面吾师。后此扫叶焚香,送我流年,亦复何憾!如是思维,不觉堕泪,叹曰:“人皆谓我无母,我岂真无母耶?否否。余自养父见背,虽茕茕一身;然常于风动树梢,零雨连绵,百静之中,隐约微闻慈母唤我之声。顾声从何来,余心且不自明,恒结凝想耳。”继又叹曰:“吾母生我,胡弗使我一见?亦知儿身世飘零,至于斯极耶?”

此时晴波旷邈,光景奇丽。余遂披袈裟,随同戒者三十六人,双手捧香鱼贯而行。升大殿已,鹄立左右。四山长老云集。《香赞》既阕,万簌无声。少选有尊证阁梨,以悲紧之音唱曰:“求戒行人,向天三拜,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余斯时泪如绠縻,莫能仰视,同戒者亦哽咽不能止。既而礼毕,诸长老一一来相劝勉曰:“善哉大德,慧根深厚,愿力庄严。此去谨侍亲师,异日灵山会上,拈花相笑。”

余聆其音,慈悲哀愍,遂顶礼受牒,收泪拜辞诸长老,徐徐下山。夹道枯柯,已无宿叶;悲凉境地,惟见樵夫出没,然彼焉知方外之人,亦有难言之恫。此章为吾书发凡,均纪实也。

余既辞海云寺,即驻荒村静室,经行侍师而外,日以泪珠拭面耳。吾师视余年幼,固已怜之;硕吾师虽慈蔼,不足以杀吾悲。读者试思,余殆极人世之至戚者矣!

一日,余以师命下乡化米,量之可十余斤,负之行,思觅投宿之所;忽有强者自远而来,将余米囊夺去,余付之一叹。尔时天已薄暮,{亍独行,至海边,已不辨道路。徘徊久之,就沙滩小憩,而骇浪遽起,四顾昏黑。余踌躇间,遥见海面火光如豆,知有渔舟经此,遂疾声呼曰:“请渔翁来,余欲渡耳。”

已而火光渐大,知舟已迎面至,余心殊慰。未几,舟果傍岸,渔人询余何往。曰:“余为波罗村寺僧,今失道至此,幸翁助我。”

渔人摇手曰:“乌,是何言!余舟将以捕鱼易利,安能载尔贫僧?”

言毕,登舟驶去。余莫审所适,怅然涕下。忽耳畔微闻犬吠声,余念是间,殆有村落,遂循草径行。渐前,有古庙,就之,中悬渔灯,余入,蜷卧石上。俄闻户外足音,余整衣起,瞥见一童子匆匆人。余曰:“小子何之?”

童子手持竹笼数事示余曰:“吾操业至劳,夜已深矣,吾犹匿颓垣败壁,敢幽岩密菁间,类偷儿行径者,盖为此唧唧者耳。不亦大可哀耶?”

余曰:“少年英俊,胡为业此屑小事?”

童子太息曰:“吾家固有花圃,吾日间挑花以售富人;富人倍吝,故所人滋微,不足以养吾慈母。慈母老矣,试思吾为人子,安可勿尽心以娱其晚景?此吾所以不避艰辛,而兼业此。虽然,吾母尚不之知,否则亦必尼吾如是。吾前日见庙侧有蟋蟀跨蜈蚣者,候此已两夜,尚未得也。天乎,使此微虫早落吾手,待邻村墟期,必得善价;当为慈母市羊裘一领,使老母虽于冬深之日,犹在春温。小子之心,如是慰矣。吾岂荒伧市侩,尽日孳孳爱钱而不爱命者耶?”

余聆小子言,不禁有所感触,泣然泪下。童子相余顶,从容曰:“敢问师奚为露宿于是?”

余视童貌甚庄肃,一一告以所遇。童子慨然曰:“师苦矣。寒舍尚有空闼,此去不远,请从我归;否则村人固凶恣,诬师为贼,且不堪也。”

余感此童诚实,诺之,遂行。俄入村,至一宅。童子辟扉,复自阖之,导余曲折度回廊;苑内百花,暗香沁鼻。既忽微闻老人语曰:“潮儿,今日归何晚?”

余谛听之。奇哉,奇哉,此人声音也。乃至厅事,则赫然余乳媪在焉。

余礼乳媪既毕,悲喜交并。媪一一究吾行止。乃命余坐,谛视余面;即以手拊额,沉思久之,凄然曰:“伤哉,三郎也!设吾今日犹在彼家,即尔胡至沦入空界?计吾依夫人之侧,不过三年;为时虽短,然夫人以慈爱为怀,视我良厚。一别夫人,悠悠十数载,乃至于今,吾每饭犹能不忘夫人爱顾之心。先是夫人行后,彼家人虽遇我恶薄,吾但顺受之,盖吾感夫人恩德,良不忍离三郎而去。迨尔父执去世之时,吾中心戚戚;方谓三郎孤寒无依,欲驰书白夫人,使尔东归,离彼猫獠。讵料彼妇侦知,逢其蕴怒,即以藤鞭我,斯时吾亦不欲与之言人道矣!纵情挞已,即摈我归。”

媪言至此,声泪俱下。斯时余方寸悲惨已极,故亦不知所以慰吾乳媪,惟泪涌如泉,相对无语。余忽心念乳媪以四十许人,触此愤恸,宁人所堪,遂强颜慰之曰:“媪毋伤。媪育我今已成立,此恩此德,感戴何可言宣?余虽心冷空门,今兹幸逢吾媪,借通吾骨肉消息;否即碧落黄泉,无相见之日!以此思之,不亦彼苍尚有灵耶?余在幼龄,恒知吾母尚存,第百思莫审居何许,且为谁氏;今吾媪所称夫人者,得非余生身阿母?奚为任我孑孑一身,飘摇危苦,都弗之间?媪试语我,以吾身世究如何者。”

媪既收泪,面余言曰:“三郎居,吾语尔。吾为村人女,世居于斯,牧畜为业。既嫁,随吾夫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乐无极,宁识人间有是非忧息。村家夫妇,如水流年,吾三十,而吾夫子不幸短命死矣!仅遗稚子,即潮儿也。是后家计日困,平生亲友,咸视吾母子为路人。斯时吾始悟世变,怆然于中,四顾茫茫,其谁诉耶?

“一日,拾穗村边,忽有古装夫人,珊珊来至吾前,谓曰:‘子似重有忧者?’因详叩吾况,吾一一答之,遂蒙夫人怜而招我,为三郎乳媪。古装夫人者,诚三郎生母,盖夫人为日本产,衣制悉从吾国古代;此吾见夫人后,始习闻之。

“‘三郎,即夫人命尔名也。尝闻之夫人,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尔生父宗郎,旧为江户名族,生平肝胆照人,为里党所推。后此夫人综览季世,渐入浇漓,思携尔托根上国;故掣尔身于父执为义子,使尔离绝岛民根性,冀尔长进为人中龙也。明知兹事有干国律,然慈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乃亲自抱尔潜行来游吾国,侨居三年。忽一日,夫人诏我曰:‘我东归矣,尔其珍重!’复手指三郎凄声含泪日,‘是儿生也不辰,媪其善视之,吾必不忘尔赐。’语已,手书地址付余,嘱勿遗失,故吾今尚珍藏旧簏之中。

“当是时,吾感泣不置。夫人且赐我百金,顾今日此金虽尽,而吾感激之私,无能尽也。尤忆夫人束装之先一夕,一一为贮小影于尔果罐之中,衣箧之内;冀尔稍长,不忘见阿母容仪,用意至为凄恻。谁知夫人行后,彼家人悉检毁之。嗣后夫人尝三致书于余,并寄我以金,均由彼妇收没。又以吾详知夫人身世,且深爱三郎,怒我故作是态,以形其寡德。怨毒之因,由斯而发。甚矣哉,人与猛兽,直一线之分耳!吾既见摈之后,彼即诡言夫人已葬鱼腹,故亲友邻舍,成目尔为无母之儿,弗之闻问。迹彼肺肝,盖防尔长大,思归依阿娘耳。嗟乎,既取人子,复暴遇之,吾百思不解彼妇前生,是何毒物?苍天苍天,吾岂怨毒他人者哉?今为是言者,所以惩悍妇耳。尔父执为人诚实,恒念尔生父于彼有恩,视尔犹如己出。谁料尔父执辞世不旋踵,而彼妇初心顿变耶?至尔无知小子,受待之苛,莫可伦比。顾尔今亭亭玉立,别来无恙;吾亦老矣,不应对尔絮絮出之,以存忠厚。虽然,今丁未造,我在在行吾忠厚,人则在在居心陷我。此理互相消长。世态如斯,可胜浩叹!”吾媪言已,垂头太息。P2-4

序言

柯岩是我崇敬的作家和老师。欣闻20世纪90年代初由她主编、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青年卷10本)再版,感慨万端,深为编者和出版者高远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和可贵的历史担当意识所折服。20年来,我一直是这套丛书的受益者。如今重温,掩卷凝思,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是啊,连深山狂啸的老虎尚且时时关照着子孙后代,何况人类的真豪杰、大丈夫乎!个人家庭如此,国家民族更是如此。文学如水,滋润人心,悄然无声,是流淌在民族肌体里的一种软实力。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远见、有作为的民族,必须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人的高度自觉和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的充分自信,敬畏经典,崇尚大家,为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提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学食粮,促进全民族在以文学审美方式把握世界中既实现文学自身的持续繁荣和真正自强,又实现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只有真正的文学自觉,才能实现充分的文学自信;只有实现了充分的文学自信,才能深化真正的文学自觉;而惟有既自觉又自信,才能扎扎实实地走向文学自强。《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的编者和出版者,正践行着这种真正的文学自觉、文学自信、文学自强意识。柯岩在《总序》中就深情地说:“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名作啊,真如浩瀚的大海,可以培养青年的心志,陶冶他们的情操,开拓他们的视野,锤炼他们的意志,净化他们的血液,铸造他们的灵魂……”走近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皆以经典名篇滋润人心。这是编者和出版者的远见卓识。诚如《人民文学》原主编、挚友程树榛所言:这套书不仅为广大青少年一代精心搭建了一个内容丰厚的文学小图书馆,而且也为当今作家艺术家和广大成年读者精选了一批古今中外文学的名篇佳作,功在当代,荫及千秋。此话,诚不为过。

记得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文艺理论家陈涌曾在《谈柯岩的创作》中借柯岩为画家韩美林写的报告文学的篇名称颂柯岩也是一位“美的追求者”,说“从她的作品里往往看到一颗明丽的易感的心,看到她总是寻找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并热切盼望她加强“思想者的深沉的思索”。不过10年,我从她主编的这套从书中,联系想到她自己的煌煌10卷的《柯岩文集》中,已经更多地体悟出她的这种“思想者的深沉的思索”。她在《总序》里谈及之所以要与青岛出版社花大力气干这桩可能“要赔很多钱”的事,是因为对青少年所处的人文生态、文学阅读环境的深沉忧虑和深刻反思。她说:“我看见无论是大小书店、报刊门市部,还是集市上的书摊、书贩,到处都堆满了与这大自然绝美景色截然相反的丑恶书刊,不是充满凶杀与秽行的故事,就是对历史、对祖国、对这块黄土地的恶毒嘲讽作践……”这些令她“心里像灌满了铅,眼里盈满了泪,胸膛里燃烧着熊熊的怒火”。她援引一位美国作家的话说,“你要想了解一个人,最好是看他读的是什么书;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人民的心灵水准,最好的方法是走进他们的书店”。柯岩的这番思索,不独充溢着才情,更凸现出思想家的深刻。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行进,《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愈益显现出其久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说,当年国门初开,西方文化八面来风,鱼龙混杂,花样翻新,东施效颦者有之,囫囵吞枣者有之,文学界出版界出现了令柯岩忧虑的那番景象,青岛出版社与之联袂出版这套丛书需要胆识;那么。面对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界、出版界现状,再版这套丛书,尤须胆识。君不见,如今的书店,充斥着教人寻觅仕途的各种版本的《厚黑学》,充斥着引人赚钱的各种各样的“致富经”,充斥着唆人玩弄情场伎俩的“三角恋…‘婚外情”小说……而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亟需的真正营养精神、提升境界、丰富知识、点燃智性的经典名篇和优秀作品,实在太少太少。缘何如此?都是为赵公元帅所驱使。文化可以有产业,但文化主要是事业,文化万勿产业化。文化产业化的必然结果,便是文化功利化、低俗化。这既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经典论断资本运作“与精神生产的某些部门,如艺术、诗歌(注:指文学)从来就有敌意”所言中,也已为近几年来的实践所验证。在有的人的政绩观里,出版业的考绩指标竞只剩下了码洋!精神指标何在?书籍的装帧愈来愈豪华,印刷愈来愈精致,但内容和文化的含金量却越来越稀薄。金钱可以买来诸般美味佳肴,但能买来一个民族,尤其是青少年后代健康向上的文化味口吗?文化贫乏、单一,当然不好;但文化失却品位与格调,也不好,因为会败坏一个民族的文化味口,导致一个民族失去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一个失去文化选择眼光的民族,乃是一个悲哀的没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想象,13亿人倘都在赵公元帅驱使下挤在一条道上挣GDP,那全民族离撞车和翻车的日子还远吗?!文化化人,文学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我们就是要靠像《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这样的人类优秀文化去“化人”“养心”,然后再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去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万勿让缺思想、缺精神、缺灵魂的低俗文化、垃圾文化污染锈蚀人,因为低素质、低境界的人是会把即便搞上去的经济也吃光花光消费光的!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真谛。惟其如此,我对青岛出版社再版这套丛书,表示由衷的敬意。

末了,我想起一位领导问我:你成长的文学偶像是谁?我不假思索答道:“文革”前是鲁、郭、茅、巴、老、曹,改革开放后视野开阔了,又加上了陈独秀、陈寅恪、钱钟书……因为他们一有丰富的知识,令我打开眼界;二有高于知识的智慧,指引我的精神航程;三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够我受用终生。而时下呢,某些强势媒体在用什么偶像取代了“鲁(迅)郭(沫若)茅(盾)”,大家都心知肚明,无须在此来赘述。这文化落差和精神落差有多大?文学偶像是引领一代人的精神航程的灯塔。灯塔不明,氛围不好,那“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文化功能何以实现?文学宝塔,盛世包容,塔座愈多样、愈丰富、愈厚实,愈繁荣昌盛;但有个底线,那便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的底线。塔尖则理应是经历史和人民筛选确认了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名篇大家。这是含混不得的。现在的问题是:切勿把本来只有资格在塔底居一席位置且尚需提升的作品及其作者,“炒”上了塔尖;而把古今中外真正的名篇大家,“拽”到了塔座乃至挤出了塔身。这是文学的悲哀而非幸事。《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就是力匡此种误导社会和人民的倾斜。我为它的再版拍手叫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中篇小说卷/古今中外文学名篇拔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柯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79276
开本 16开
页数 5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1
丛书名
印张 33.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2
171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