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城医事/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皇城医事》是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三分册。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北京作为皇城数百年问关于宫廷御医、太医院、御药房、帝王后妃养生与疾病诊治,京城著名中药店鹤年堂、同仁堂、长春堂、御生堂等及其名贵中成药,药王庙等民间信仰,西医传入后开办医院、学校,以至毛泽东关心中医药发展等故事,共60则。这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彰显皇城医药文化的科普读物,对于弘扬北京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推荐

《皇城医事》是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三分册。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话题的形式讲述北京作为皇城数百年间关于宫廷御医、太医院、御药房、帝王后妃养生与疾病诊治,京城著名中药店鹤年堂、同仁堂、长春堂、御生堂等及其名贵中成药,药王庙等民间信仰,西医传入后开办医院、学校,以至毛泽东关心中医药发展等文章共60篇。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北京作为三千年古城、八百年帝都,以特有的政治、文化、地理,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医药文化活剧。

《皇城医事》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京味浓厚,意趣隽永,是彰显皇城医药文化的科普读物。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元代皇城医事

第二章 明代皇城医事

第三章 清代皇城医事

第四章 民国皇城医事

第五章 新中国皇城医事

后记

试读章节

1993年,在上海打浦桥出土了一具盖有“明故太医院御医东川顾君之柩”锦罩的夫妻合葬墓,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见到一个御医的棺木,没有发现墓志铭,且尸骨尽腐。尽管在史载中很难找到这位御医的资料,不过细心的专家们还是从棺木出土的文物中,渐渐理清脉络,把这位顾氏御医的身世揭示出来,原来这个御医还是一位心理医生,也曾经在明史上留下美名。

经查证,这位东川顾君名叫顾定芳,字世安,生于1489年,卒于1554年,世居上海青浦县松泽里。顾氏家族是明代中后期上海地区有影响的名门望族。顾定芳小时候体弱多病,但从小勤奋好学,起初他想通过科举成名,进而治国。于是他进入京师太学,师从文定公张邦奇,广览博涉,但学成后却屡考不中,闲居家中长达20年。这20年中,顾定芳潜心研究医学,直到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终于有机会参加京师太医院的御医选拔,并被录用,从而当上了御医,授文官阶修职郎,从此顾定芳完成了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经世济民的心愿。

据明代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文定公陆树声《赠御医顾东川致仕序》一文记载,顾定芳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入的研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融会贯通了中医理论,对心理疾病有着独到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他是500多年前的心理医生。顾定芳高度重视社会性疾病,提出了一套心理学思想方面的中医理论,他的理论和医疗足足比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早了300多年。

顾定芳在宫廷中面对达官仕人勾心斗角、拼命钻营的一幕,深刻认识到这种险恶的宫廷环境所带给人超常的心理负担。所以,他明确地指出,剧烈的官场竞争、尔虞我诈的宫廷环境、沉重的社会生活压力、心理负担,都是导致疾病的因素,而且这些疾病足可以致命。顾定芳通过精心研究这些人的病态心理,总结出由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生理性疾病。比如他说那些勾心斗角的朝廷官员常常会有“热中”的症状,有这种“热中”表现的火气压腹,极易造成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抽搐病、面目肿胀等经络闭塞的疾病和糖尿病。

同时,顾定芳明确指出心理因素对肿瘤、癌症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他认为,过分地仰慕荣华富贵、期盼名利会烧灼、耗尽心智,导致利欲熏心,最终形成“症结于中”。顾定芳所说的“症结”指的就是现代医学的各种囊肿、肿瘤,甚至包括癌症。这些病证都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到身体气血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今天我们同样也将心理压力作为导致肿瘤的一个因素来认识,而生活在500多年前的顾定芳当时能够做出这样的分析确实非常可贵。

顾定芳提出心理引发疾病的理论后,更加强调心理治疗,他认为“上治治心,中治治形,其下则不论于理矣”,也就是说治病需要从心理入手治疗才是最高境界。在临床上,顾定芳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他学识渊博、谈吐高雅、长者风范,治疗经验丰富、分析中肯、一语中的,最重要的是,他有着心理治疗者理想的品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因此无论是给王公大臣治病还是给嘉靖皇帝治病,他同样忠实诚恳,实事求是,一视同仁,疗效显著。同时,顾定芳有着良好的医德,对患者的情况守口如瓶,因此深得患者信赖,于是患者接踵而来。顾定芳医疗技术高明,一时在朝廷中传开来,于是顾定芳在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之上,采用谈话的方式,用儒家学说的至理名言,对由恶劣的朝廷环境和不良的心理素质所造成的心理疾患,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松江府志》上记载了顾定芳给明世宗嘉靖皇帝进行心理治疗的情形。嘉靖皇帝得知顾定芳的医名,召他来询问用药之道,顾定芳回答说:“用药如用人。”嘉靖皇帝又问养生之道,顾定芳以“清心寡欲”作为回答。面对刚愎自用、喜欢阿谀奉承、妄求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顾定芳简单的几个字,却是极具概括的经典总结。他不阿谀,不奉承,将用药之道比作用人之道,一言击中了嘉靖皇帝不会用人的要害,也说明了他对嘉靖皇帝的心理治疗是得体而中肯的。

顾定芳不但医术高超,人品也十分高尚,平生轻财重义。他曾与朝廷重臣夏言交往,夏言被奸人诬陷,被判处死刑,无人敢于埋葬,顾定芳便命自己的长子顾从礼为夏言收尸。上海县令郑洛书十分廉正,家境贫寒,死后家人无力埋葬,顾定芳便赶赴郑洛书的家乡福建莆田买了一块儿墓地安葬了郑洛书,而且常常拿出钱来接济郑洛书的亲属。顾定芳还在他的家乡购置学田,用来培养贫穷的学生。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顾定芳因患肺痿,辞职回乡。由于他的一些学说没有被当时人所理解,归乡后的顾定芳一度沉迷于研究佛教,即使家事也不顾。嘉靖三十二年,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专门研究“心禅”的顾定芳如梦初醒,他极力主张筑城御寇,不顾重病,起草筑城千言书准备上书,却不幸先逝而去。他的长子顾从礼,因为修建上海古城墙而闻名,他的尸体被发掘后,至今还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陈列。他的另一个儿子顾从德也是历史文化名人,他所辑的《集古印谱》是我国存世最早的—部古玺印汇录,而且他还影印了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宋代刻本,世称“顾从德本”,流传至今,使我们能窥宋本《素问》之一斑,十分珍贵,被作为善本珍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P37-39

序言

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作为一门我国特有的生命科学,孕育、成长于中华优秀文明的土壤中,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自然科学的内涵,而且有人文学科的底蕴,甚至富含东方的哲理。正如2010年6月20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墨尔本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所说的那样:“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而京城医学则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皇城医药则是中医文化的集中体现。皇城是帝王居住之地,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医药水平最高,医药及其文化资源最为丰富。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秦代就设有太医令、丞掌管医药,由内侍医负责皇帝的保健。至隋唐,设立全国医药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兼医疗机关——太医署,另设尚药局专门负责皇帝的医药。金代开始设立太医院,一直沿至清末。北京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自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称“中都”以来,历经元代“大都”,明、清“京师”,以至1928年称北平,1949年改设北京市,已有85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独特的医药,优越的地位,使得皇城医药文化绽放出更加妖娆的风采和诱人的魅力。因此,皇城医药文化理应成为我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组织编纂《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重要内容。

朱建平同志是东城区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他长期从事中国医学史研究,在中国医学通史、方剂学史、养生学史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出版著作20多部,论文120多篇。目前他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等职。他在繁忙的专业工作之余,愉快地接受邀请,组织人员,拟订编写提纲,收集有关资料,写出初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名为《皇城医事》。本书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讲述了北京作为皇城数百年问关于宫廷御医、太医院、御药房、帝王后妃养生与疾病诊治,京城著名中药店鹤年堂、同仁堂、长春堂、御生堂等及其名贵中成药,药王庙等民间信仰,西医传入后开办医院、学校,以至毛泽东关心中医药发展等故事,共60则。这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彰显皇城医药文化的科普读物,对于弘扬北京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知识,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皇城医事》付梓之际,我代表区政协及其《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衷心感谢本书作者的辛勤劳动,同时期待着广大读者早日品尝到他们所奉献的这份精神文化美餐。是为序。

《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主任 王建军

二○一○年十月

后记

本书是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第三分册。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料、话题的形式讲述北京作为皇城数百年间关于宫廷御医、太医院、御药房、帝王后妃养生与疾病诊治,京城著名中药店鹤年堂、同仁堂、长春堂、御生堂等及其名贵中成药,药王庙等民间信仰,西医传入后开办医院、学校,以至毛泽东关心中医药发展等文章共60篇。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北京作为三千年古城、八百年帝都,以特有的政治、文化、地理,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医药文化活剧。本书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图文并茂,京味浓厚,意趣隽永,是彰显皇城医药文化的科普读物。

感谢朱建平委员和他的写作团队把专业性颇强的医药内容通俗化地表述出来,为社会奉献了一份有丰盛营养精神食粮。感谢杨信、段书安两位委员为本书的装帧设计、编辑出版付出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感谢著名书法家董正贺委员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五洲全新医药有限公司、北京鹤年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德寿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永安堂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北京市第六医院和东城区档案馆等单位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图片。杨信委员为本书专门绘制了很多插图,政协机关的文艳、金建国同志专门补拍了照片,东城区文化委员会的杨骥云同志和东城区政协一些处室的同志也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辑中,我们还收录了一些朋友的照片,虽经多方联系,始终未果,在此,我们除对您表示诚挚的感谢之外,希望您见到此书之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对您的辛勤劳动成果略表心意。

由于我们的编辑水平有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

2011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城医事/皇城历史文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31993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09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