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甲骨文的故事: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写给文博爱好者的甲骨文入门书,走进殷墟,解读中
内容
编辑推荐
★ 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写给文博爱好者的甲骨文入门书
1928年10月,董作宾在安阳殷墟挖下了科学考古的第一铲土,并前后八次主持或参加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他提出的甲骨断代学是甲骨学一个标志性成果,开启了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的序幕,为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方法。董作宾也因此被称为甲骨学研究目前划时代的一代宗师,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合称“甲骨四堂”。对于文博爱好者、历史考古爱好者来说,是非常权威专业且易读好懂的甲骨文入门之选。

★ 走进殷墟考古现场,揭开商代的神秘面纱
本书详述甲骨文成为国宝的历程及寻根殷墟的经过,展现考古工作的艰辛和对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从1899年第一次发现甲骨到15次殷墟考古发掘,甲骨文的发现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的空白,让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整整提早了几千年,让“商朝”从一个传说和神话正式变成一段有据可靠的历史。同时甲骨四堂等学者对甲骨学的建立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甲骨学研究的学术传承,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

★ 追溯文字的起源,见证汉字的演变历程
本书从文字的起源开始,清晰地呈现了甲骨文的历史演变脉络。涵盖了从商代的占卜文字到不同历史时期甲骨文书写风格和特点的变化,如殷商时期不同阶段的甲骨文在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分析甲骨文科学、系统的造字原则和演化进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字起源之早,突显了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

★ 解读甲骨文密码,展现商代丰富的社会文化
甲骨文是商代历史的重要载体,从甲骨文卜辞中可以反映出商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如祭祀活动、战争情况、气象预报、农业收成、疾病医疗、女性生产等。通过对这些卜辞的解读,还原商代的历史场景,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商代的历史氛围,对揭示商代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军事组织等有重要的意义。

★ 60个常用汉字背后的小故事,让每个人都可以读懂中国文字
本书从人体篇、方位篇、自然篇、动物篇、植物篇、数字篇、器物篇等角度介绍了60个常用汉字的演化小故事,内容轻松有趣,可以让读者快速领悟、吸收字里蕴藏的丰富文化。“中国文字是中国人一生相随的基因,我们要认识了解这些‘基因’,方不愧为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
内容推荐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
本书介绍了董作宾先生亲临殷墟考古现场的故事,重现了甲骨文出土的艰难历程,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独有的甲骨古卜文化,最后从常用的六干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目录
第一章缘起:董作宾先生趣谈甲骨文/1
董作宾和甲骨文/2
壹谈甲骨文与中国文字/4
甲骨文是不是很原始呢?/4
贰殷商时期的人已经用毛笔写字了?/12
谈殷人之书写与契刻/12
一、殷人书写的方式/13
二、殷人契刻的方式/14
三、殷人书契之工具/18
四、书写和契刻的艺术/20
叁最早的书法艺术:论甲骨文之美/27
肆从字形演变看历史:关于字的两则小故事/32
帝王可以没有头吗?—“王”字的演化/32
被抛弃的婴孩—“弃”字的由来/36
第二章发掘:重新发现甲骨文/41
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文/42
壹从中药材到国宝:甲骨文的传奇现身/44
龙骨上的线索/44
贰寻根:发现甲骨文的故乡/47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甲骨文的故事:殷墟考古第一人董作宾写给文博爱好者的甲骨文入门书,走进殷墟,解读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作宾董敏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3018403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7.1-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