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传承乡土文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乡村风貌和人际交往中的传统风俗和契约关系逐渐被理性化规则取代,乡村建设重物质而轻精神等诸多问题,乡土文化正面临着被摧毁的危机。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衡阳学院杨立国教授带领团队以新颖的视角探讨了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才培养中如何传承乡土文化的崭新命题,撰写本书,是对城乡规划类专业和地理科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好书。 内容推荐 本书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切入,认为乡土文化传承是落实乡风文明的很好途径,而目前乡土文化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少年和村民,对本科人才培养研究较为缺乏。作者从本科人才培养与乡土文化传承的关系着手,研究面向乡土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实习模式,并针对衡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10多年探索,从课程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等多方面进行总结。 目录 目录上篇乡土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体系第一章乡土文化传承与本科人才培养第二章传承乡土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章传承乡土文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第四章传承乡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第五章传承乡土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第六章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七章传承乡土文化的认知实习模式第八章传承乡土文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九章传承乡土文化的专业实习模式中篇乡土文化感知与课程实践训练第十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地方旅游分析第十一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地方产品开发第十二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三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土地利用规划第十四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古镇景观调查第十五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古典园林调查第十六章感知乡土文化的村寨景观调查第十七章感知乡土文化的文化遗产评价第十八章感知乡土文化的文化遗产传承第十九章感知乡土文化的低碳环境教育第二十章感知乡土文化的城市紧凑度测算下篇乡土文化渐悟与课外科技创新第二十一章渐悟乡土文化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第二十二章渐悟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外部形态分异第二十三章渐悟乡土文化的古镇景观基因居民感知第二十四章渐悟乡土文化的城镇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第二十五章渐悟乡土文化的城市空间集聚—碎化测度第二十六章渐悟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民居山墙分异第二十七章渐悟乡土文化的村寨景观地方认同建构第二十八章渐悟乡土文化的传统村落居民地方认同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录2城市与区域认知实习指导书13713202328333844495158678110612613314416718720121521722323324326127128029029932133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承乡土文化: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立国编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82579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316000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5-0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