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尘埃:爱恨交织的微观世界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国哲学教授兼尘埃专家延斯·森特根 ,以其跨学科的独特视角和深入浅出的笔触,将尘埃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被我们忽视的元素,赋予了靠前的生命力与重要性。从文学的想象到哲学的思辨,从艺术的灵感到科学的严谨,本书带我们踏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探索之旅。它不仅讲述了尘埃如何作为自然界的魔术师,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深入探讨了尘埃在人类历史、文化传承中的微妙角色。作者的巧妙叙事,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在轻松阅读中收获满满的知识与启迪。 内容推荐 当我们谈论尘埃时,往往聚焦于它所带来的困扰:家中的灰尘可能诱发过敏,城市上空漂浮的微粒会污染空气,更有甚者,气溶胶作为媒介传播了诸如新型冠状病毒等危险病毒。然而,这些微不足道的颗粒实则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譬如,尘土飞扬的土壤里蕴藏着丰富的肥力,亚马逊雨林的繁茂亦得益于撒哈拉沙漠远道而来的尘土。若空气中缺失了灰尘,地球的面貌将趋于黯淡,因为正是这些微粒,阳光才能散射至地球最偏远的角落。更深远地说,没有这些微小颗粒,雨雪等自然现象都将难以形成,自然循环将遭受重创。德国哲学教授、尘埃研究专家延斯·森特根,以巧妙、诙谐又充满说服力的科普笔法,为我们揭开了尘埃的科学与文化历史。他的著作不仅深刻剖析了尘埃的双重面貌,还赋予了我们阅读时的愉悦体验,让我们能从书中领略到尘埃这一 “ 困扰之源、生命之钥 ” 的非凡魅力。 目录 引 言 请允许我来谈谈尘埃 虚无与渺小:什么是尘埃? 如果变成尘埃会怎么样? 如何定义“尘埃”? “气溶胶”:在科学领域中的尘埃 尘埃、小尘埃、极小尘埃:尘埃到底可以有多小 我应该活下去吗? 尘絮和可吸入颗粒物:哪一种更危险? 尘絮的世界 尘埃来自哪里? 尘絮的进化:想象中的博物馆 原始尘絮 毕德麦雅时期的尘絮 现代的聚酯纤维尘絮 “肖迪”(Shoddy):巨型尘絮 城市空气 雾霾下 可吸入颗粒物的历史 缤纷与阴郁:自然界中的尘埃和有关尘埃的一切 巨大的尘埃 海洋 撒哈拉沙漠的尘埃 火山灰 梨花花粉 病毒、细菌和真菌孢子 星尘(宇宙尘埃) 人类与尘埃:爱恨交织 用于清洁的尘埃 用于艺术的尘埃 尘埃与知识 生活中的尘埃 正义的尘埃 歌德与尘埃 纪 要 尘埃的未来 参考文献 致 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尘埃:爱恨交织的微观世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延斯·森特根(德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179580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04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39.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