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离线·滤镜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一个概念,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呈现
滤镜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种工具,也代表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选题从视觉、数字图像、摄影文化、语言四个角度来讨论滤镜,既考察这项技术的本质与当下文化的互动,也讨论它的引申意义和隐蔽的影响力。通过不同的场景来打开视野,试图为读者带来一种思考的结构性转变。
二、立足本土视角,寻找读者的情感连结
选题从流行文化切入,与中国的年轻读者广泛共鸣;关注当下和身边的新技术,与读者的生活经验密切关联。同时,选题不局限于概念本身,与个体和社会生活相交叉,从多个角度延伸讨论了“观看”,为读者提供更多入口,进入到话题中。
三、文字结合信息图,年轻化、新锐的设计风格
全书有超过一百张配图,用丰富的插图和信息图配合专业的写作,让文字更立体,内容更直观。
由知名图书设计师付禹霖(@broussaille私制)操刀整体设计,轻快、立体、风格化。付禹霖多次获“中国zui美图书”等设计奖项,她的代表设计作品有菲利普·迪克系列、伊坂幸太郎系列、纳博科夫短篇小说全集等。
内容推荐
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一个滤镜app/相机。
今天的摄影是人人携带手机,以万物为素材,一键获得预设效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更轻便的设备、更精良的画质、更易用的程序,同时付出更少的成本。如果说摄影留住了瞬间的经验,那么滤镜就是给这个经验叠加一个他人的视域,可以无限切换和优化。
“戴着滤镜观看”并不仅仅存在于影像世界,语言、记忆、认知中的滤镜也在编织着“算法”,让我们的头脑陷入逻辑复读。作为人类接受信息的最主要方式,“观看”既是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关注的重点,也是在信息时代,许多更广泛的问题的深层根源。
本选题希望提供一个关于“观看”的思考空间,从视觉、数字图像、摄影文化、语言四个角度来理解滤镜以及它带来的隐蔽影响力。当人人都使用高度相似的机械技术和算法程序,我们如何保持想象,实现自由的表达?借助滤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复制与创造,探索滤镜时代的自我表达。
目录
专题·Feature
滤镜与感官
控制图像的魔法
当万物可拍
我眼中的蓝是什么蓝,你眼中的绿是什么绿?
对话·Talks
只观看事物本身,不为批判或意义
写作·Writings
兔与鸭
工具·Tools
维基百科20年
维基百科与图书馆
维基家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离线·滤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644084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4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3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