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个人的德意志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严谨、嗜血、好强、自立的民族,“铁血宰相”、“二战风云的主宰”……铸就一段特殊的历史。

赫尔曼、马丁·路德、腓特烈大帝、李斯特、希特勒……一个国家的历史,十个男人的豪情,英雄与枭雄的历史演义。

翻开孙世龙编著的这本《十个人的德意志》,在幽默中读历史,于诙谐中看战争。

内容推荐

《十个人的德意志》收录了民族英雄赫尔曼、日耳曼的罗马王查理曼大帝、恐怖的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切开欧洲的马丁·路德、德意志的千古一帝腓特烈大帝、打通德意志血脉的李斯特、不是只有铁和血的俾斯麦、彻底失败的富二代威廉二世、从天使到魔鬼的希特勒、德国统一的操盘手科尔等十个人为主线的历史,讲述了德国从产生到当代的一些情况,文笔幽默,故事情节细腻,时间安排顺畅。

《十个人的德意志》由孙世龙编著。

目录

引子 德国究竟知多少

第一章 赫尔曼——民族英雄No.1

第二章 查理曼大帝——日耳曼的罗马王

第三章 腓特烈一世——恐怖的红胡子

第四章 马丁·路德——切开欧洲的人

第五章 腓特烈大帝——德意志的千古一帝

第六章 李斯特——打通德意志的血脉

第七章 俾斯麦——不是只有铁和血

第八章 威廉二世——一个彻底失败的富二代

第九章 希特勒——从天使到魔鬼

第十章 科尔——德国统一的操盘手

尾声 大国的复兴

试读章节

公元9年9月,今天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条顿堡森林里。

滂沱的大雨,泥泞的土地,成千上万盔明甲亮、全副武装的古罗马士兵,跟成千上万破衣烂衫、杂七杂八的野蛮人扭打在一起。经过三天三夜的鏖战,古罗马军队全军覆没。

就算把古罗马上千年的征服史都放在一块儿,这样的惨败也绝对算得上屈指可数。领导那群野蛮人赢得胜利的,就是赫尔曼。

关于这位野蛮人首领的事情,咱们还得从日耳曼人的出现说起:

众所周知,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不过古希腊城邦林立,自己关起门来打得不亦乐乎,时不时地还跟波斯打个反侵略战争什么的(参见前几年的魔幻片《斯巴达300勇士》)。这样搞来搞去,尽管说多难兴邦吧,什么雅典,还有斯巴达等等,都繁荣得不得了,可到头来也没能冲出希腊,走向欧洲。

把文明的火种传遍全欧的历史使命,就此落到了后来的古罗马的头上。

古罗马一开始也不过是台伯河畔的蕞尔小邦,但是人家社会各阶层、全国各地区的利益平衡得好,意见处理得好,上上下下也就逐渐地拧成了一股绳,不断对外扩张,见一个灭一个。到了公元117年,图拉真大帝统治下的罗马帝国达到了极盛,偌大一个地中海都成了罗马的内湖,帝国的中北部边疆更是直抵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

在征服的同时,古罗马也把文明带到了大半个个欧洲。像什么种植小麦啊,使用拉丁文啊,建设高架输水管道(学名叫“渡槽”)啊之类的,都是罗马教给被征服地区的居民的,罗马人在西班牙建设的渡槽,有些居然一直使用到今天。看起来,先进文明征服落后地区,很多时候都是件利大于弊的事情。

不过,也有人不领这个情,比如生活在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

当然咯,现在的“日耳曼人”基本上就是“德国人”的同义词。不过,历史上“日耳曼人”的概念可比德国人要大得多:

按照现代考古学的一般观点,古代日耳曼人从大约公元前1200年开始就生活在今天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以及附近的土地上了。到了公元前5、600年前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十有八九是人口膨胀或者气候变化导致的食物短缺,日耳曼人开始南下。到了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已经向南扩张到了莱茵河流域。

只要对欧洲历史稍有了解就会想到,这个时候的古罗马正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庞培、克拉苏、凯撒……牛人一个挨一个地出现,“闪闪的将星照亮了欧洲的夜空”。日耳曼人要南下过活,罗马人则要北上扩张,双方针尖对麦芒,冲突在所难免。

日耳曼人这就跟罗马人干上了。

公元前58年,古罗马的超级大牛人尤利乌斯·凯撒亲率大军北上,在今天法国牟罗兹附近的莱茵河畔,跟一个叫阿里奥维斯图斯率领的日耳曼军队好好干了一仗。日耳曼人不是凯撒的对手(似乎凯撒活着的时候没有谁是他的对手,日耳曼人也不算冤),一仗下来被古罗马消灭了整整8万人。

凯撒顺手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名作《高卢战记》。也就是从这本书开始,“日耳曼人”这个名字就此被确定了下来。

“日耳曼人”这个词来源不明,众说纷纭,各种鬼扯说法的想象力,能赶上某些人解读的《红楼梦》,而其中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它是欧洲西北的另一个部族凯尔特人给起的,在凯尔特语里的意思是“邻居”或者“兄弟”。凯撒挥师北上时从凯尔特人那里听到了这个称呼,就现学现卖记在了自己的书里。

虽说吃了大败仗,但是作为北方蛮族的日耳曼人还是很勇敢的——想不勇敢也没办法,日耳曼人野蛮惯了,以开荒种地为耻,以打架斗殴为荣,平日里过日子不是靠打猎,就是靠打劫。据说每次打完了,老娘、老婆、娃们来慰问战士的时候,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凑上来数伤口。您要是伤口比别人少,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不过,日耳曼人虽然非常勇敢,但是战绩却比较可怜:从凯撒那时候开始,他们就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直败到公元5年,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聚居的莱茵河流域设立了日耳曼尼亚行省。

罗马帝国的金属冶炼技术比日耳曼人先进了好几百年,刀剑锋利、铠甲结实,装备水平比操持着青铜斧子、青铜棒子的日耳曼人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而且罗马帝国的士兵都是职业军人,受过良好的训练,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大名鼎鼎的罗马方阵排列好之后更是锐不可挡,无坚不摧;相反,当时的日耳曼人既落后又野蛮,除了当兵都是兼职的,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都很差之外,打仗的时候,部落老大还要冲在第一个,否则就没威信。

冲在第一个的死亡率当然很高,所以老大们经常挂掉,而老大们一旦挂掉,剩下的军队就没人指挥,大家就会进一步乱套,任罗马人宰割。就这样,日耳曼人节节败退,而罗马人步步紧逼。

虽说罗马人步步紧逼,还建立了行省,但罗马帝国在北方的统治并不稳固。日耳曼人仍然隔三差五就闹个事、造个反,仗着天高皇帝远,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没少惹麻烦。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问题,公元8年,罗马帝国的首任皇帝,大名鼎鼎的奥古斯都·屋大维派了个叫瓦鲁斯的当日耳曼尼亚的行省总督,命令他率领着罗马的第17、18、19三个军团北上平叛。据说起兵的时候,军队还像当时罗马流行的那样,带了大批慰安妇。

当时的日耳曼人呢,野蛮归野蛮,但是生活作风挺端正,一夫一妻,决不搞什么劈腿那一套,职业性工作者更是听都没听说过。看到罗马大军压境,还是这么一支满肚子花花肠子的大军压境,日耳曼人就怒了,各部落奔走联络,相互串联,组成联军,准备抗击侵略者。

本章的主人公赫尔曼就此登台亮相。

这个赫尔曼,现代史学家称他为赫尔曼·德·舍鲁斯科,意思是“舍鲁斯科部落的赫尔曼”。不过,赫尔曼这个名字是后来才有的——据说是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给起的,意思是“伟大的战士”。

在当时,赫尔曼本来的名字叫“阿敏”(意思是“伟大的”),罗马人则称他为“阿尔米尼乌斯”(就是“阿敏”的拉丁语转写)。

方便起见,还是用最通用的名字,叫他赫尔曼吧!

这个赫尔曼大约是公元前18年或者17年出生的,他爹赛格米尔是舍鲁斯科部落的族长。

照这个出身,小赫尔曼的前途还是比较光明的。虽然长大当了族长之后,也有可能在“冲锋在前”时挂掉,但起码平时还是个说一不二的老大。

但悲剧很快就发生了。

还在赫尔曼很小的时候——具体是哪年就说不清了,舍鲁斯科部落打了大败仗,连部落首领都被罗马人抓了。小赫尔曼也就此被带到罗马,在敌人的首都逐渐长大,后来参了军,成了罗马的士兵。

P7-10

序言

引子 德国究竟知多少

没听说过德国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小学没毕业的不算;不过,对德国能有些深入了解的人,估计更加凤毛麟角。

听说过德国的人,大多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且不说全球200多个国家组成的那个“世界大家庭”,就算是在全球那20多个发达国家组成的特长班里面,德国也算得上是个优等生:

论GDP,2010年的德国是世界第四大(按国际汇率计算)或第5大(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经济体,绝不掺水的欧洲第一经济强国;按购买力计算的GDP排名比按汇率算的低,是因为德国的物价高,可就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德国的人均GDP也超过4万美元,位列世界前20名。

论人口,2010年末的德国共有8176万人,居欧洲第2位(第一位是俄罗斯),世界第14位。论生存质量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衡量各国人口状况的“人类发展指数”(由“出生时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综合入学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四项指标组成,每项得分各占四分之一),满分是1。德国2010年的得分是,世界排名22位。基尼系数则是,列世界贫富差异最小的国家前10名。

论面积,这个就比较可怜了。今天的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rsrepublik Deutschland。为了行文流畅,今后不再在正文中标出原文,而是在全文结束后搞个译名对照表),位于欧洲大陆中北部,全国面积万平方公里,在欧洲各国面积排名第7。德国同时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瑞士、奥地利、捷克、波兰和丹麦共9个国家接壤,是邻国第2多的欧洲国家,差不多可以说是欧洲的中心。

说起德国,除了这些干巴巴的数据之外,大家还能想到些什么呢?

首先,德国货的质量很牛:

走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德国货”差不多都是“高质+高价”的代名词。德国的汽车(比如奔驰、宝马、大众和欧宝),德国的化工(比如巴斯夫的石化,拜耳的树脂,汉高的日化),德国的电气(比如西门子,默勒,泰邦),德国的精密仪器和机床(比如蒂森克虏伯、博世、百灵),乃至于德国的医药和生物制品(比如拜耳先灵、默克雪兰诺)等等,几乎都是全世界同业产品中的佼佼者。也正是靠着这么多高质高价产品,德国的出口额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从2003年开始,德国这个不出口啥初级产品(比如粮食、袜子什么的)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的出口冠军。尽管2009年输给了我国,但是对比一下这两个国家出口产品的种类,就能看出谁才是靠出口盈利最多的国家。

然后,德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很高:

除了人均GDP之类的统计数据之外,德国人居状况的质量之高也是有目共睹:覆盖全民的医疗、养老和失业等社会保障系统,免除了德国人大部分的后顾之忧;德国没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也几乎没有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空气污染之类的城市病;德国的乡村美轮美奂,整洁自然,凭借着世界上最早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村”成了很多德国人的生活方式;德国的森林覆盖率虽然只有30%(主要是二战时被毁了不少),但靠着世界上最高水平的污染治理,她的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此外,喜好历史的朋友们,则会谈到德国不那么光彩的另一面: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建立纳粹德国;1939年9月,纳粹德国突袭波兰,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5年又9个月的大战,仅在欧洲就造成了超过4200万人的伤亡(包括德国自身在内)。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苦难的德国,在战败后被四大战胜国分区占领,又沦为冷战的前沿阵地,分裂将近半个世纪之久。

但是,这还远远不是德国的全部。

我说很少有人深入地了解德国,主要是说很少有人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德国:

德国曾经很大:

1910年的德国,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本土面积达到54万平方公里,是今天的一倍半。当时德国所领有的土地,除今天的德国全境外,还包括今天的大半个波兰,以及今天法国、比利时、丹麦、捷克、俄罗斯和立陶宛的各一小部分。此外,当时的德国还领有非洲的多块殖民地——比如德属西南非洲(就是后来的纳米比亚)和德属东非,领有太平洋上的多个岛屿,租借了中国的胶州湾,把青岛当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还在天津和汉口建立了租界地,是响当当的全球殖民帝国之一。

德国曾经很小:

1795年,德国的大诗人席勒曾经在一首讽刺诗里这样发牢骚:“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个地方!”1820年代,德意志邦联议会则表示:“这个世界上没有德意志的商人,只有巴伐利亚的,萨克森的,符腾堡和其它地方的商人。”——当时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有时也叫“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后期,帝国名存实亡,统一的德国并不存在,所谓的“德意志”只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

德国曾经很强:

20世纪初的德国,是全世界仅次于英法的第三号殖民大国,领土遍布欧、亚、非、澳,用当时的观点——幅员辽阔就等于国家强大——来看,当时的德国比今天的还强;20世纪初的德国,也是世界科技的中心,普朗克、伦琴、海森堡……一个又一个光辉的名字都出自德国。这么说吧,那时候全世界的学者可以不会英语,但一定要懂德语,否则就out了。

德国曾经很弱:

进入近代以来,德国曾经前后两次统一,可统一的时间加在一起居然还不足100年。1870年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备受强邻们的欺凌,百姓的生活也充满了苦难——当英国、法国早就实现了国家统一,在全世界大打出手、抢夺殖民地的时候,德意志地区还是小邦林立,诸侯盘踞,被称作罗马教宗的提款机。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更让德国沦为一片废墟。此后两百年间,历次统一努力均告失败,德意志成为欧洲列强相互角力的竞技场。甚至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有来自德意志地区,拿命来换钱养家的雇佣兵。至于二战结束之后,东西两个德国更是承受了将近半个世纪的骨肉分离之苦,然后又花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去医治重新融合带来的阵痛。

就这样,德国的历史充满了矛盾。

要解开德国的这些矛盾,说清德国的前世今生,绝不是三言两句就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就让我们沿着德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十个人的足迹,重新踏上德意志的漫漫千年长路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个人的德意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世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5749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16.09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5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