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妮日记/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为躲避纳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个家庭在“密室”中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记录了她对战争、人性及未来的思考……坚强、乐观的安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教材。

内容推荐

《安妮日记》由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编著。

《安妮日记》讲述了:

“回忆比漂亮的衣服更重要。”

“难道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吗?”

“男孩子和女孩子是可以理智、诚恳地谈论“性”的。”

“我们的好心人是用爱心和勇气来证明他们的英雄气概!”

“人不能只为了享乐和金钱而活着。”

“我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将来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但——这需要我们自己争取,幸福是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而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努力工作,投机倒把、好吃懒做怎么能行得通呢?”

“没错,父母只能给你一些忠告和指导,最后的定型还得靠自己。”

这些语言片段,读起来是不是很像一位成熟的智者的话语?其实,这是安妮在十三到十四岁期间写下的日记。窗外,是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迫害;屋内,是孤独无奈的安妮,她铺纸提笔,记录生活的点滴,写下青春的多愁善感,抒发对生活与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一个年轻生命的笔端,流淌着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今天每个鲜活生命的感动和启迪。

目录

实用知识

安妮日记

让心灵去飞翔

乌云遮不住阳光

试读章节

1942年6月14日 星期天

前天早上,也就是六月十二号,我六点钟就醒了。你可别觉得奇怪,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但六点也太早了,我还不能马上起床,只好憋着自己的好奇心挨到了六点四十五分。这时候我再也忍不住了,便起身跑进餐厅,我们家的猫咪莫奇接连翻了几个跟斗向我表示欢迎。

七点刚过一点儿,我就去跟爸爸妈妈道早安,然后迫不及待地跑到客厅看那些送给我的礼物。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你,也许因为你是所有礼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吧。摆放礼物的桌子上还有一束玫瑰花、一盆盆栽和几枝牡丹;除这以外,那天我还收到了许多礼物。

爸爸妈妈,还有我亲爱的朋友们简直把我宠坏了,他们送给我一盒拼图、一枚胸花、一大包糖果和巧克力、一套风景明信片、约瑟夫·考恩写的《荷兰民间故事》、达西写的《雏菊的山中假日》,以及一些零花钱。太开心了!我现在可以买《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了!

我沉浸在生日的喜悦之中,直到丽丝邀我一起去上学。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把带来的巧克力和糖果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每个人都温馨地祝我生日快乐,这让我特别感动。

现在我必须停笔了。再见!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1942年6月15日 星期一

星期天下午我有个生日聚会,朋友们都来参加了,有女孩也有男孩。我们一起看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名叫《守灯塔的人》,大家都很喜欢。整个下午我们都开心地说着、笑着,场面非常热闹。可我发现妈妈竟然悄悄打听谁是我的白马王子。平时只要她一提起这事儿,我就敷衍她;现在她终于逮到机会了……不知道她问的谁,竟然说我还在和彼得交往。

丽丝和桑妮曾经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三人常常形影不离。后来桑妮转校了,有了自己的新朋友;丽丝也找到了新伙伴;我也在犹太女中认识了杰奎琳,现在和她最要好。

1942年6月20日(一) 星期六

我已经有好几天没写日记了,因为我觉得日记用不着天天写。如果像记流水账一样,写一堆无聊的琐事,那多没劲儿呀。就算将来没有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对一个十三岁女孩子的自白感兴趣,我也要认真对待它——这是我的第一本日记本呢!我想要把内心深处那些最真实的感受都写下来,作为我真正的成长日记。

俗话说“纸比人更有耐心”,当我开始认真思考写日记的目的和意义时,才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忘了具体是哪一天,我感到有些忧郁,打不起精神来,便双手托着脑袋无聊地坐在桌旁,不知道是出去玩呢还是该留在家里,最后我还是坐在原地继续胡思乱想,这时候便想起了这句俗语。确实是这样,纸是有耐心的!我不打算把这本叫做“日记”的硬皮本子给别人看,除非有一天我找到知心朋友。

现在我已经说到了为什么要记日记了——我没有一位真正的朋友。

我想没有人会理解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竟然会感到孤独吧,因为事实常常不是这样的。我有可爱的父母和一个十六岁的姐姐,我认识的或者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加在一起至少有三十个。有这么一大群追求者和一个美满的家庭,看起来我什么也不缺,可是谁知道呢,我就是没有知心朋友。每当我和亲戚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除了说笑打闹、闲聊家常之外,似乎大家永远都不可能更亲近一点。问题就在这儿!也许是因为担心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我,或者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自信吧。

直到有了这本日记本,我才发现自己可以毫无保留地把心事说出来,这本日记就像一个体贴细心的朋友,耐心地听我讲述所有的快乐和悲伤。这正是我一直所渴望的!我不愿意像别人记流水账似的在日记里写下一大堆无聊的事情,我要让这本日记成为我真正的朋友,还特意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基蒂。

这样一来,我给基蒂写信的时候,别人就不会猜到这其实是我的自言自语,也不会好奇我到底在写什么了。太好啦!就这样办!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呢!要是我没头没脑地开始,恐怕没有人会明白我对基蒂讲的话,所以尽管我不太乐意,还是不得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生活情况。

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可爱的爸爸,他三十六岁才和妈妈结婚,那时她二十五岁。一九二六年,我姐姐玛格特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接着,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我也出生了。本来我们全家都是德国公民,但自从希特勒上台执政以后,我们犹太人就不断遭到排挤和迫害。

一九三三年爸爸带着我们全家移居荷兰,他当上了特拉维斯公司的总经理。这家生产果酱的荷兰公司和同在一幢楼里的科伦公司关系很好,我爸爸也是他们的合伙人。

不过我们家的亲戚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全都因为希特勒的反犹法遭了殃,生活过得很艰难。一九三八年大清洗过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到了美国,年迈的外婆来到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当时她已经七十三岁了。

P1-3

序言

她无心插柳,你邂逅春光

摆在面前的,是一本《安妮日记》,写于大半个世纪之前。

即使不爱阅读的人,也绝对不会排斥做日记的读者。无论日记出自谁手,熟识或疏远,甚至一点儿不认识,因为人的好奇心与生俱来。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常用“障景”的手法,即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来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所谓“曲径通幽”,再“柳暗花明”。这种巧妙设计的根据大概就是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于私密或者鲜能见着的事物,更加有赏玩的兴趣。

也许因为猎奇的心态占了大半,作为日记的读者就变得非常宽容,不会对作者的文学素养、表达能力提出太高的要求。日记里出现的事情,可以琐碎到无聊,毕竟它是生活的一隅;日记里出现的人物,可以不按顺序、杂乱无章,我们也不会如同读小说一般纠结于他们各自的结局;日记里表述的酸甜苦辣,即使不被理解也被认为合理,因为作者是真实的存在。

《安妮日记》的作者便是真实的存在——成长于二战期间的犹太少女,死于纳粹集中营。真实的作者,记录了鲜为人知的另一种生活,这样的日记,能不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兴趣吗?

曾看过台湾学者蒋勋的《孤独六讲》,非常赞同他对于孤独的一些看法,他认为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孤独,这些孤独来源于情感无处可诉、语言无法沟通、理想未竟、人性压迫、哲思不为人了解、代沟,等等。这些孤独是深藏着并且影响着人性的,这无关于一个人的性格是活泼还是沉静,一个人的处境是高朋满堂还是孑然一身。

写日记的状态也应该是孤独的,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孤独的因素,让人们有些话不足为外人道,不可为外人道,不屑为外人道,却又迫切需要找寻出口和慰藉的方式,于是静静地落在纸上。

虽然安妮别出心裁,在日记里虚拟了一个好朋友基蒂,语言风格也像是在对好朋友说悄悄话,特别温暖和亲切,但是她也直言不讳自己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有外在空间封闭的孤独,更有人性与生俱来的孤独。

作者的无心插柳,却让读者邂逅到了无限春光。从日记的字句、语态中,我们往往能体察到一个丰富的小世界。那些文字,如同汩汩的溪水流淌不息,充满了新鲜活力,看不见孤独,却提醒着我们的孤独。我们不由得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何终日里无所述记,无所倾诉?是否也会激起我们自己写日记的愿望呢?

不知道这样的比喻是否恰当:阅读日记,就像品尝刚采到的嫩菱角,有股清新之气。毕竟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日记的作者会选择自己喜欢或者舒服的方式去表达,少了很多迎合阅读需求的压力或者哗众取宠的嫌疑。

但也不排除写日记的人,会偶尔痴想:或者为那个特别的人敞开心扉,或者哪一天把日记公布于众,或者如果不小心被别人看见了怎么办。所以在措辞上会有些收敛和含蓄,甚至增添了一些隐喻或暗语。这样的安排,也许回馈了读者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日记具备了文学性。

日记作者的另一个无心插柳,就是没有人会想到自己的日记会跟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恰如《安妮日记》,作者的悲惨命运让人扼腕叹息,而她身处的那个黑暗动荡的大时代更叫人惊心动魄,战争如同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无可估量。安妮或许永远不曾预知,记日记这样一个平常的生活习惯,竟然连接上了历史的脉搏,成为了历史的佐证和旁白。

我想,我们该向日记作者致敬。因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日记作者的可能,但真正坚持写日记的却为数不多。他们勤奋于笔端,他们有一个沉静安宁的时刻与自己对话,他们留下了一时半刻的酸甜苦辣,与己回味,说不定,契机暗合,还可以与人共享。

读者有幸,能从日记里看见某个时代的丝丝纹理,看见某个地区的种种风情。揣度一下迢远的情思,还原一段朦胧的陈年旧事,日记成为了读者和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纽带。

她无心插柳,你邂逅春光。文字到底是时光最好的储藏。

沐 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妮日记/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安妮·弗兰克
译者 李文雅//张霖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504880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