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蔷薇岛屿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记录了作者从上海、北京、香港、越南、柬埔寨,一路行走,在旅途中拍摄的照片及写下的字,其间穿插了很多有关亲情的回忆,这个看似冷漠的人,因为曾经被伤害,才更懂得深爱。尤其是看似平淡的叙述下和父亲之间的那种深埋于心底却无法言说的感情,直指人心,触及灵魂。彼此温暖却又彼此伤害。举重若轻地就将人深深感动。

比起她前两本小说多了一些成熟、淡定,少了以往的凄艳迷离,纠缠无尽,但同样的美至诡异。正如她本人所说: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爱和生死的影像书。适合远离是非喧嚣,对它无言阅读。

内容推荐

《蔷薇岛屿》是安妮宝贝的第四本书。全书以在上海,北京,香港,越南,柬埔寨的行走经历为线索,是一本关于旅行,爱和生死的影像书。《蔷薇岛屿》中有作者在旅途中拍摄的唯美清净的照片及近二十篇如流水通透的随笔。

意像,气味,幻觉,往事……场景和意识交叉开展,展现文体飘忽的镜头变幻感。从容清冷的叙述,美至诡异的语言,深化作品一贯保持的美感和灵性。

目录

自序

【Ⅰ 行走,行走】

 再见,时光

 旅行夜车

 蔷薇岛屿

 栀子

 消失

 赤道往北21度

 在西贡

 照片

 危险的美感

 少年事

 一天

 独自醒来

 想起来的爱情

 日落

 世俗生活

 河岸

 香港记

【Ⅱ 关于爱】

 一场上海烟花

 水仙和彗星

试读章节

她说,当一个人快死亡的时候,他会经历潮状呼吸。那是生命停止之前最后一段呼吸。汹涌极了,就像大海的声音。

她说,苏,你不会听到这些。你听到的大海的声音,是有生命力的。是幻觉中的。而我听到的声音,是属于死亡的。是真实的。

她与苏去看大叻的火车站。在海拔近一千五百米的高山顶上的火车站,古老的火车只能象征性地开出短短的距离。但依然有乘客。结婚的新嫁娘和她的家人,坐在候车室外面的廊檐下。木门上贴着时刻表。他们等待两点半的那次火车。只是一个仪式。

灼热的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四处流动。新娘的白纱拖在木椅子下面的沙地上。苏走过去,把手中的一朵淡粉红的月季递给她。她说,我要给你拍一张照片。她说“要”而不是“想”。

她取出摄影包里的哈苏,半蹲下身,用连续的快门,拍下廊檐阴影下的新娘。她的崭新婚纱,和背后烙满时光印痕的埃及蓝的木门。她移动着角度,身体像一头敏捷的豹子,充满粗野的活力。她的脸在瞬间里进入专注的状态,忘了世界的存在。

月台边上有一节火车车厢被废弃了,划满锈迹。铁轨延伸在长满野草的空地上,远处,是盛开的虞美人,在风中轻轻招摇。天空这样的蓝。有一段旧日的时光被凝固在此地。她们一直没有说话。

苏对她说,成为一个摄影师,唯一的幸福,是在于对时间的获取。如果美只存在于一秒,那么我对它的观察,会增加到两秒,然后喀嚓,把它凝固。她说。当然,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像大部分人那样,只是在浪费底片和药水。

好的照片,应该能留下世界绝望的美感。那种逝去的漫漫时光。

就在两年之前,苏开始自由摄影师的生涯,带着相机到处旅行和拍摄。她居住在上海,曾同时为数家知名的时尚杂志工作,包括时装,广告等种种商业性的订单。在行业里她有她独特的风格和名声。然后她辞了职,成立工作室,和出版社合作,按照主题做摄影集。这一年,她的主题是海。她来到了越南。她的书用了一支英国乐队Cure的歌名:“From the Edge ofthe Deep Green Sea”。

在赤道炎热漫长的夏季旅途上,两个女人的邂逅。她们都已经过了二十五岁,独自旅行,忽略过往和历史。两个人绝口不提。一个是摄影师,在上海。一个是不再工作的写作者,在北京。

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停止了写作,有一年她的时间用在了睡眠,对着菜谱做菜和行走中。在电影的出场里,她变成了一个旅行者。整整一个巴士车的鬼佬里,唯一的中国女人。脸上有长期离群索居的流离生活的痕迹。她的背囊很庞大,因为里面放下了包括枕头等所有细小的熟悉的物品。没有安全感的人,都是这样。带着所有的旧物转移。

她是在每一本书里出现过的女人。她们是一个人。是唯一在出发在行走在告别着的人。这是我的写作。是我为之而写作的唯一原由。

她在大巴车上睡觉。和那些鬼佬一样,把衣服塞在脖子底下睡眠。把光脚蜷缩在椅子上,或者伸直在过道上。醒过来她就喝大瓶的饮用水。她很少吃东西。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凝望窗外的夜色,但没有任何的趣味盎然。只是平静。

她的旅途注定只是一条漫无边际的道路。随时可以停留。随时可以失踪。

有时候我们都这样的伤心,但从不表达。就如同我们从不说爱。从不。爱是被封闭被禁忌被拖延被搁置的。这样的爱,是我手里唯一的救赎。所以我被我的罪吞噬。

她看见站在学校门口的父亲。她在郊外的小学里读书。学校在一座破庙里,有一片露天的天井,长满开黄花的野草。她被寄养在一户种棉花的农民家里,父亲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来接她回家。他把她放在自行车的前杠上。两个人骑车赶路。路边的田野渐渐黑暗下来。父亲那时候多么年轻而强壮。他们在路上一句话都不说。

她听到耳边的声音。刷刷刷。自行车的轮胎摩擦在小石子公路上。父亲的下巴搁在她的头发上,夜风清凉,繁星漫天。她渐渐疲倦。感觉到父亲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托住了她的脸。于是她睡着。

半夜醒过来,看到大巴车停在不知名的小镇加油站。鬼佬们排队上洗手间,然后三三两两地站在黑暗中抽烟。车厢因为停顿下来变得炎热沉闷。她发现自己的额头上全都是黏湿的汗水。她跨过堆在过道里的背包,走到车厢外。她把脸凑近水龙头,把冷水用手泼在脸上。她止住了胸中的呕吐感。

天气持续闷热潮湿。这个国度,一年只以干季和雨季划分。热带的高温像疾病一样控制人的身体和神经。每天无数的鬼佬扛着庞大而肮脏的背囊走来走去。他们从泰国和柬埔寨过来。背囊上用绳子系着沾满泥泞风尘的大头靴子。白种女孩的脸被晒成了胭脂红。那种红,好像随时会从脆薄柔软的皮肤下面膨胀出来,开出巨大的烂醉花朵。脸颊,颧骨,鼻子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褐色小雀斑。

阳光是多么甜美的罪恶。靠近它,进入它,融化它。他们贪婪地注视烧灼般的明亮天空,一边抹着防晒霜,一边眯起眼睛,轻声地说,哦,我的天。我的天。My God.

三月越南的阳光,更像一场暴雨。直接,激烈,无处可逃。仰起头的时候,感觉窒息。

在河内,她遇见了苏。

这是她这样喜欢的城市。阳光让人盲目不知所从。在PhoHang Bac一家旧书店。炎热的天气。店堂里的吊扇慢悠悠地晃动。她在读一本印度小说。她在河内无所事事,靠阅读和闲逛打发时间,但沉浸其中,并不打算离开。苏来找LP的旧书。她的计划是越南从北到南的海岸线旅行。

苏的漆黑长发上插着几朵洁白的小茉莉。她的皮肤暗,小麦色,且粗糙。额头高,脸型略扁,眼睛很明亮。她长得和越南女子相似。笑容极少。微笑。仿佛是会在水中消失一样的笑容。

她们开始说中文。对话是关于摄影。说话也不多。门口有挑着藤筐的水果贩子慢腾腾地走过,苏走过去买了几只李子。苏用矿泉水倒在上面清洗,然后递给她吃。深红色的烂熟李子,摸上去很软,旁边还留着细小的新鲜绿叶。她接过来一只。轻咬一口,酸涩进入骨髓。她不动声色。P9-13

序言

在上海写完《彼岸花》之后,我去了北京。那是二○○一年七月的事情。到写完《蔷薇岛屿》,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这是我的第四本书。

这一年的时间,我在北京。北京的夏天炎热干燥,到处是明晃晃的阳光。渐渐习惯了这个北方城市。有时候想,也许我会一直住在这里。总体而言,我自己并没有任何家的概念。长期远离故乡和父母,在陌生的城市里生活,家对我来说,只是一间租住的小公寓。有厨房,有可以用来写作的木桌子,有铺着白棉布床单的干净大床,有一个可以散步的开满蔷薇的花园,有一条狗,有几个朋友。只是如此。

大部分时间里,我的生活里只有写作。一直离群索居。在北京,也是如此。

三月,去了越南。这段旅途,准备了很久。出发的时候,背着沉重的背囊,坐上飞往广西的航班,心里却很平静。心里有愿望,然后去做。这是一直以来的方式。

这是一个具备魔力的国度。它的炎热,它的苍翠田野,碧蓝深海,喧嚣街市,眼睛明亮笑容坚韧的女人们。从河内开始,沿着海岸线从北到南,一直抵达西贡。然后从西贡坐船到柬埔寨。从柬埔寨飞回香港。香港是旅途的最后一站。

没有能从柬埔寨再转到老挝,泰国,尼泊尔。因为炎热和疲累。但我知道,如果有再一次,我的路线会蔓延得更长更远。也许会走上半年或一年。这次旅行,一路上,想着要写的新长篇,想着自己生活里的一些问题。越南给我的经验,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深刻。

这样的喜欢河内。还有那些夜色中灯火闪烁的寂静小镇。在高山顶上的小旅馆里,能看到离得很近的繁星。让人心存感激。

这本书,记录了一些旅行的细节。用了自己拍摄的照片。因为旅途的颠簸流离,很多印象深刻的场景,都没有可能拍下来。但我还能用文字和回忆来做下记录。而留下的照片里,保存了瞬间的感动。自然,这些照片都很粗糙,很个人化。我并不是从一个摄影师的角度,去拍摄这些图片。那一刻,我只是一个过路女子。

现在看来,能在旅途中留下记录,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照片,文字,书,还有感情。这些都是时光曾经存在的印记。我们的生命亦是一段看不到终点也无法有归途的长路。

从童年开始,我就在幻想通向远方的路途,这种追寻,对我来说代价甚为巨大。它使我的生活因为和其他人不同,而一直沉浸在孤独之中。这也是所有对生活的真相产生怀疑,不愿意屈服的人的孤独。如同宿命。

但我一直相信,人要抵达彼岸,必须得先经历黑暗和痛楚。就像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这并不是简单的悲观或乐观,颓废或积极的问题。它是一种过程。

父亲的离开,对我产生的影响极其深重。我相信这种怀念,不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是会变成一种更为广博和沉默的苍凉。它使我对爱和生死的问题,重新产生反省。而最重要的问题是,面对那些爱你的,死去或活着的人,你该如何继续。微笑并且温暖。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少年开始,就一直对死亡抱有亲近的人来说,所承担的东西,更为深不可测。

所幸的是我一直在行走,并且写作。始终有勇气。一如我的母亲和祖母,这些家族里善良、母性而坚强的女子。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爱和生死的书。也是我在四本书里一直重复探索的命题。这些命题永无止境。在我的新长篇里,应该有机会做更深入的探索。

光,本是佳美的,眼见日光也是可悦的。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圣经·传道书》)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手里的时间还有多少。生命只是一场幻觉。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纪念。

纪念曾经走过的长路。最终的虚无。

安妮宝贝

北京

二○○二年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蔷薇岛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妮宝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1380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4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