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第3册):动机、人格与毕生发展
内容
编辑推荐
1.读者友好型设计,装帧考究精美。受到津巴多《心理学:核心概念》波兰文分册版的启发,《心理学与生活》推出分册版,将大部头的原著按照章节顺序分拆为四册出版,更便于日常携带和休闲阅读,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购买相应的分册,同时阅读起来会更有成就感,激发持续阅读的动力。全套丛书采用进口书写轻型纸印刷,轻盈便携;锁线装订使图书可以180度平摊,翻阅起来更加流畅。整套丛书封面融入了山系美学配色,清新自然而富有设计感。本书为第1册,涵盖了心理学的历史回顾和研究方法、行为的生物学和进化基础、感觉与知觉、意识等内容。
2. 《易》更三圣,《心》更三杰。鲁赫开创铸魂,津巴多发扬光大,格里格赋能认知。《心理学与生活》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鲁赫开始写作,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从第8版开始加入作者团队并自下一版起成为第一作者,主持和参与了12个版本的撰写和修订。为使这部作品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认知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加入作为第二作者,并在本版成为专享作者,主持本书修订工作。
3.心理学基础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学与生活》诞生于1937年,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是美国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被国内外数百所院校用作教材或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开始就将《心理学与生活》作为“普通心理学”专业课及公选课的教材。自2003年在中国大陆出版中译本以来,已累计销售160万册以上。
4. 紧跟学科发展,多方位修订更新: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第20版加入了很多认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采用脑成像技术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此外,关于心理障碍与治疗的两章内容也按照目前世界通行的诊断标准即DSM-5,进行了多方位更新。同时,与上一版相比新增了560篇参考文献和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并新增或修订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另外对新版的译文也进行了多方位修订。
5.国内专业的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本书的翻译和审校工作由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参与本书的8位编辑均拥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译者团队和编辑团队以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对新版译文进行了精心翻译和六轮编校。
6.国内学术机构和心理学家推荐。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将本书列为推荐用书,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前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研究员,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晓林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建新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武汉大学钟年教授倾情推荐,并为本书撰写了热情洋溢的推荐语。
7. 贴近生活与实践。《心理学与生活》为心理学注入生活之魂,每章都设置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专栏,既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也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地处理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心理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实用性之间的平衡,并力图使每个章节、每个句子都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8. 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与生活》要用坚实的科学研究来抵制“通俗心理学”和大众传媒中的错误观念,本书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向读者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帮助读者批判性地思考身边的信息,明智地甄别那些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调查,得出符合研究目的和方法的可靠结论。
内容推荐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全世界心理学界一直享有盛誉。193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弗洛伊德·鲁赫(Floyd L.Ruch)博士撰写了本书的第1版,大获成功,并独自修订至第7版。从第8版起,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开始加入本书的作者团队,并自第9版起成为第一作者。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硕果累累,日益成为心理学的主流方向。为了使这部经典之作永立时代的潮头,自第14版始,津巴多教授盛情邀请耶鲁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大家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Gerrig)加入,作为本书的第二作者。自第16版始,格里格任第一作者,主持本书的修订工作,并在近期新的第20版成为专享作者。我国心理学界许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将本书作为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自1990年起就一直采用本书作为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材。怀着对我国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原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进行了精心翻译。正如时任北大心理学系主任的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第16版和第19版)在国内出版20年来,累计发行突破150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第20版既反映了心理学的近期新研究进展,也延续了本书一贯的传统——将最重要的心理学见解应用于生活中。相比于第19版,第20版有了大幅的修订,新增了近120个贯穿全书的“研究特写”专栏,新
目录
前言
第10章 人的毕生发展
研究发展
毕生的生理发展
胎内期和儿童期的发展
青少年期的生理发育
成年期的生理变化
毕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关于早期认知发展的当代观点
成年期的认知发展
语言的获得
理解言语和词汇
学习词的含义
获得语法
生活中的心理学:成为双语者会对儿童有何影响
毕生的社会性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成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日托如何影响儿童的发展
……
书评(媒体评论)
自2003年《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20年来,这部书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第20版又增加了不少新的重要内容,比如新增了100多个“研究特写”,更新了“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对中国读者全面看待和汲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有莫大的帮助。这部集大成的心理学教科书能出到第20版,足见它是您值得拥有的知识宝库。
——张  侃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前副主席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心理学与生活》一书风靡全球,对初来心理学的学子以及对人性与自我感兴趣的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近期新版本,一如既往地以高质量的译文和精美的印刷从众多类似的书籍中脱颖而出,同时兼具知识的科学性和阐述的趣味性,使得此书成为经典。
——周晓林
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
国内陆续出版了多种心理学导论类的译著,居翘楚者仍是《心理学与生活》一书。《心理学与生活》一方面精心地维护心理学知识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更贴心地粘合心理学与普通人生活之间的裂痕,从而让科学心理学具有了浓烈的烟火气,能够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寻各自的幸福。
——张建新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心理学是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学科。《心理学与生活》不仅一直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经典入门教材,在心理学日益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认识自我、理解他人、探究社会的重要参考用书。
——苏彦捷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这是一部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心理学经典教材,是几代中外心理学家群体的心智结晶,体现出心理人的心理精神——崇尚科学、传播知识、追求品质、造福人类。这部教材的设计体现了心理学的风格,具有可读、可视、可思、可悟、可行的特点。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生,《心理学与生活》就是影响了无数人的人生品质的经典之作!
——许  燕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心理学与生活》中译本的出版,畅销20年,重塑了心理学在中国的形象。
——钟年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学与生活(第20版,第3册):动机、人格与毕生发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理查德·格里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646408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4-10-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