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京四合院(精)/邓云乡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邓云乡编著的《北京四合院(精)》内容简介:北京的四合院天下闻名,那恬静、朴实、古老的建筑足以代表北京的风情。他的身影流连于建筑学著作、地方史著作、风俗史著作,但都未有全面的论述,邓云乡先生用他舒展、韵雅的笔调将历经风雨的四合院展现于读者眼前,内容包括四合院的标准、变化、花木、细部解读,与文学艺术的关系等种种方面。先生笔下的四合院冬情素淡而和暖、春梦混沌而明丽,夏景爽洁而幽远,秋心绚烂而雅韵。读之不仅可了解四合院的悠久历史,且可领略北京的独特风韵。 草木虫鱼看似生物却非异类,其学问不只在于生物学、动物学等,亦涵寄着中国传统人文科学对于的认知,是混合着中国文化情趣的载体。他们富有生机、顺自然、守信义,体现着生命中更高超的感情。邓先生以草木虫鱼衍述中国文化,一点世情,在对个体的叙说中带引读者进入人性人情的世界。

内容推荐

民俗学家邓云乡说,四合院足以代表北京风情,“几百年中,它与北京融为一体,与历史融为一体。没有它,又如何显示北京的生活呢?”四合院独特的生活情趣、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敏锐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感,尽在书中。《北京四合院(精)》对四合院的标准、变化、花木布局等逐一解读,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四合院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风韵。

目录

前言

标准四合院

大宅门 大四合

精美小四合

“四破五”和“三合院”

四合院的变化

四合院欧化

四合院细部和缺点

四合院配件

四合院施工

四合院花木

四合院消暑

四合院的冬·春·秋

京师名第宅琐谈

旧京房产交易

“吉房招租”

四合院的现状和未来

四合院与文学艺术

试读章节

标准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在北京住过四合院的人,一旦离开北京,便会常常思念着他那曩时的故居,那大的或者小小的院落。没有到过北京,没有居住过四合院的人,也有不少人慕四合院之名,寄以许多美丽的想象,或读书籍,或见图片,或看电影,留下一些四合院的影子,便常常寄以无限的憧憬。陶渊明诗云:“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漂泊的人生道路上,谁不希望有一个安定而恬静的家呢?四合院,不管大的、小的,关上大门过日子,外面看不见里面,里面也不必看到外面,与人无憾,与世无争,恬静而安详,是理想的安乐窝,明清两代,及至几十年前,北京不知有多少人在那数不清的四合院中,安家立业,抚幼养老,由婴儿到成人,由黑头到白发,一代代,一年年,真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时……这古老的四合院啊!

今天,北京随着时代的步伐,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着它的面貌,一切新的代替着旧的;一切时代的改替着古老的,四合院也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水门汀建造的楼房所代替,那恬静、朴实、古老的足以代表北京风情的四合院,必然是越来越少了,现存的也越来越残破、越来越不实用了。这是时代的规律,原因很多,不必细说,总之是很难挽回的了。但是,在当前这样的关头,如何有计划地保存住一部分北京的四合院,使之能永远存在下去,这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关心四合院前途、憧憬四合院情调的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吧。为此,我写几篇介绍四合院的小文,想来也不是全然无意义的了。

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先要把这个概念的涵义解释一下。“四”是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即东西南北四面的房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才是四合院。少一面都不行,那就不算四合院了。中国老式院落,南北各地,不少都是四面房屋、中间院落的“口”字形住宅,如果广义地说,似乎都可以叫四合院。但大同之中又有小异,甚至可以说是大异。这样,各地的建筑风格不同,北京的四合院有其独特的营造形式。由平面布局,到其结构、装饰的细部,都有其特殊的京朝味的风格,这就形成北京的四合院了。

什么是北京的四合院呢?不妨先举一个比较标准的例子:

一块宽五丈、长八丈的长方形地皮,就可盖一幢很标准的四合院了。这块地皮在街道的北面,坐北朝南,临街五大间,开间每间一丈,一派砖墙。这五间的分配,最东头一间是大门,大门西面第一间是门房,房门开在大门洞中,是司阍者的居室,应门时随时开门关门方便。因为北京过去住家,大门总是一天到晚关闭着的。大门一开,迎门看到什么呢?磨砖的影壁墙,这是紧贴东屋南面的山墙砌的装饰建筑。这个玩艺儿,磨砖刻砖,考究起来,无穷无尽,这里先不细讲。在影壁前往左手一转弯,就是南房窗前,按照标准格局,在转弯处,有一个圆形月亮门,四扇绿色屏门,两扇终日开着。进来三间南房,外面看和里面看并不一样。外面看中间一间开门,左右各一间,进屋一看,则只有西面一间,东面是墙,因为这间已作为门房,房门由大门洞出入了。对着东面月亮门,西边也有一个月亮门,隐藏一丈见方的一个小院,那是南屋最西头一间的外面,但不开门。这间的房门,照例是通向南屋的堂屋。因而南屋进去,一般两间掏空,长方形,大约二十来平方米,西墙有门,通到里面一间,十分幽静。如果以外面一大间作客厅,里面一间作书房,虽是南房,但窗外面对西屋的南山墙,正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所说“垣墙周庭,以当南日”一样,反光照射,光线是很好的。此处月亮门内,终日无人到,日影斑驳,轩窗静寂,可说是极理想的读书环境了。

南屋的屋门,正对着通向里面的垂花门,垂花门左右两面,短短的墙垣,接到两边月亮门的短墙上。这就是所谓的“一宅分为两院”,把里面的北屋,东、西屋和外面的南屋分开来。在垂花门与南屋之间,形成一个丈把宽、三丈长的长条院落,这是外院;进了垂花门才是里院。

所谓垂花门,实际就是一小间很精致的起脊房屋,作为门楼。前檐雕梁有木制花棂,左右棂框下垂端部,或雕成莲花宝盖,或雕成贯圈绣球,施以金粉彩画,作为装饰,极为华赡,因之叫垂花门。垂花门进去,直接看不到里院。正面和左手,都有木板屏风门挡住视线,习惯右手不装木板,作为平时出入的通道。迎面四大扇木板屏风门,过年或迎接贵宾时开放,正对引路,直入上房。P1-3

序言

邓云乡(一九二四——一九九九),学名邓云骧。山西灵丘人。教授。作家,民俗学家,红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清朝为官。幼时生活在山西灵丘东河南镇,一九三六年初随父母迁居北京,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过中学教员、译电员。一九四九年后在燃料工业部工作,一九五六年调入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前身),直至退休。

邓云乡学识渊博,文史功底深厚。为文看似朴实,实则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其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不论叙述民风民俗,描摹旧时胜迹,抑或是钩沉文人旧事,探寻一段史实,均娓娓道来,语颇隽永,耐人寻味。

此次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邓云乡作品集,参考了二○○四年版《邓云乡集》,并参校既出的其他单行本。编辑整理的基本原则是慎改,改必有据。具体来说,就是:

一、凡工作底本与参校本文字有异者,辨证是非,校订讹误。

二、凡引文有疑问之处,若作者注明文献版本情况,则复核该版本;若作者未能注明的,或者版本不易得的,则复核通行本。

三、作者早年著述中个别用字与当代通行规范不合者,俱从今例。

四、作者著述中某些错讹之处,未径改者加注说明。

五、本次整理对某些书稿做了适当增补,尽量减少遗珠之恨;有的则重新编排,以更加方便阅读。

邓云乡与中华书局渊源颇深,生前即在中华书局出版《红楼风俗谭》、《文化古城旧事》、《增补燕京乡土记》、《水流云在丛稿》等多部著作。此次再续前缘,我们有幸得到其家属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了邓云乡既出的各种单行本作为编辑工作的参考,并以其私藏印章、照片、手稿见示,以成图文并茂之功,在此谨致谢忱。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四年十二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京四合院(精)/邓云乡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云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7173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5021308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