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威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武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武威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会地带,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隔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南距省城兰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镍都金昌市74公里。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7.4%。总人口198万,现辖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凉州区。

目录

山开地关结雄州

丝路重镇银武威/3

祁连磅礴拥古城/12

高原金盆多奇彩/17

金关银锁固河西/21

凉州不凉米粮川/24

神秘沙乡春无限/28

民间文化放异彩/31

雄心一片在西凉

先民拓荒潴野泽/49

匈奴修筑姑减城/51

汉武开疆置郡县/54

群雄逐鹿话五凉/56

桑麻翳野说盛唐/62

弘化公主入凉州/67

西夏陪都美名传/69

元朝设置永昌路/74

明代凉州新起步/75

人才辈出文风盛/79

红旗漫卷古凉州/83

四张名片耀中华

中国旅游标志/89

铜奔马概况/89

铜奔马争鸣/93

中国葡萄酒的故乡/97

葡萄酒是中国的国酒/97

武威葡萄酒的兴衰/99

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106

西藏归属祖国的见证地/1 10

凉州商谈的历史背景/1 1 1

凉州商谈的起因及目的/1 1 3

凉州商谈的经过及结果/1 15

文物前贤起后生

马王爷金日殚/121

三国谋士贾诩/123

南朝诗人阴铿/126

大凉国皇帝李轨/127

清廉忠烈段秀实/129

边塞诗人李益/132

善为人师的尹绾/133

清朝国师章嘉活佛/134

著名学者张澍/136

反清义士齐飞卿/138

陇上英烈李闽学/139

传说故事宛如歌

酒泉与凉州美酒/145

孟佗以酒换刺史/147

唐玄宗夜游凉州/148

神奇的药王泉水/149

土族的酩流子酒/151

土族的安昭舞/152

甘酒石的传说/154

古浪峡的传说/155

文物瑰宝似两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1

西夏碑/161

武威文庙/162

百塔寺/167

雷台汉墓/167

天梯山石窟/168

国家级文物/170

仪礼简/170

王杖简/171

医药简/172

铜奔马/173

六博俑/174

“白马作”毛笔/175

彩绘铜饰木轺车/175

彩绘泥塑像/176

木缘塔/177

铜牦牛/178

其他文物/179

马家窑文化彩陶/179

齐家文化玉器/181

沙井文化陶罐/182

汉代木鸠杖/182

铜车马仪仗俑/183

赶云铜钟/184

泥活字版本佛经/186

宋华墓表/187

水陆画/187

林则徐手迹/188

名匾/189

高昌王世勋碑/190

西宁王碑/191

胡人半解弹琵琶

民族熔炉/195

戎、羌、月氏、乌孙的活动/199

戎/199

羌/199

月氏/200

乌孙/201

匈奴与卢水胡/202

匈奴/202

占水胡/204

突厥的变迁/205

汉族的西徙/206

汉开河西,汉族西徙/207

匠凉时期的河西文明/208

隋唐对河西的经营/209

明代的开发/21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12

吐蕃的崛起/213

华锐藏族/21 5

乏祝土族/223

旅游风光天下殊

凉州历史文化游览区/227

南城门楼/227

武威文庙/228

西夏博物馆/228

罗什寺/229

雷台旅游景区/230

 海藏寺/230

凉州特色文化游览区/233

 百塔寺遗址/233

 夭梯山石窟/233

 沙漠公园/233

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235

天祝草原风光旅游区/236

 华藏寺/236

 石门沟景区/236

 天祝“三峡”/241

 引大渠首/243

 本康丹霞地貌/244

 天堂寺/244

古浪生态风光旅游区/246

 马路滩林场/246

 昌灵山/248

 景电二期工程/249

民勤沙漠风光旅游区/250

红崖山水库/250

沙生植物园/252

端安堡/253

圣蓉寺/255

镇国塔/256

名优特产美名扬

风味小吃/259

土特产品/268

优质产品/276

皇台系列白酒/276

凉都系列白酒/277

腾格里系列白酒/277

天祝藏酒系列/277

莫高葡萄酒/277

当然和苏武山葡萄酒/278

西凉啤酒/278

凉州熏醋/279

柏树庄熏醋/279

无壳瓜籽/280

“西部人”老味道葵花籽/280

“西部人”葵花精炼油/281

黄羊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283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是指鼓吹乐这一乐种形式,如“某家过事,有吹打”,意为某家在婚丧事礼仪中雇请了鼓吹乐班;二是指这一乐种中的主奏乐器唢呐,如“一架吹器,二架吹器”,亦即一支唢呐,两支唢呐。对于从事鼓吹乐演奏的艺人(多为僧道中人,或半僧半道者),民间原有“吹手”、“乐人”、“香首”等多种称谓,现在多称为“吹鼓手”,鼓吹乐班大多由半职业的民间艺人组成,俗称“吹手班子”等。

武威鼓吹乐是一种紧紧地依附于民俗活动的乐种。与鼓吹乐有关的民俗活动主要有三类:“红事”、“白事”、“节庆”。“红事”即嫁娶;“白事”主要指丧葬,但也包括“周年”、“三年”等祭祀、悼念活动;民间节庆最主要的是春节、元霄,还有各地的大型庙会等喜庆活动。用于红白事中的专用乐曲,一般分为专用曲和通用曲。专用曲有两层意义,一是红事与白事用曲的严格界限,一是红、白事中各种仪式场合用曲不可互代。“吹鼓班”必须按当地习俗以专用曲配合各种礼仪。通用曲及一些民歌小曲多用于迎送宾客与席间助兴,也备作正规礼仪之余“事主”、“东家”及邻里亲友“点奏”之用。

鼓吹乐常用的乐器为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吹管乐器有唢呐、海笛(笛呐)、笛、箫、管子(民间俗称“咪咪”或“咪管”)。打击乐器主要有鼓、镲、锣,另外,还有碰铃(俗称“甩予”)、板鼓、乐子、梆子等,除上述两类乐器外,个别地方在鼓吹乐中还运用一些弦乐器,如板胡、二胡、三弦等。

鼓吹乐的演奏形式与各种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婚丧礼仪中,根据仪程的需要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形式。“行乐”民间亦称“走吹”,是在行进中演奏的一种形式。坐乐,又称“坐吹”,就是乐班在各种礼仪中在一定的位置上依坐而奏的形式。武威鼓吹乐的曲目极为丰富,约有四五百首(套)。

这些鼓吹乐曲目大约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曲目的继承,二是民间歌曲的演变,三是对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的借鉴。

1989年,武威地区编印了《武威地区民间器乐曲集成》,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十大艺术集成(志)”之一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分卷,收入各类乐曲200首(套),80余首(套)被国家卷正式收入。

丝竹乐 武威民族民间器乐中丝竹乐的表现形式和乐器种类丰富多彩,在历史长河中,它伴随着各族人民的生活,在婚丧喜庆、唱山集会等习俗中,在各种宗教礼仪活动中,都有大量的演奏活动,同时,丝竹乐在与各种民间歌舞、说唱、戏曲等姊妹艺术以及多种形式的文化交融中消彼长此,得到了发展。

武威丝竹乐的组织与活动形式有三类。一类为职业或半职业性的“艺班”,人员组成是以伤残盲者或老艺人为主,一般有相对的稳定性,长期以来主要靠卖艺谋生。具体运用的场合有以下几种:一是拜神祭灵,二是酬宾宴客,三是节庆集会,四是丧事坐棚,五是自娱自乐。

还有一种丝竹乐,即散布在多民族杂居或藏、回、土等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天祝高原地区。主要有龙头琴、鹰笛、口弦等。限于游牧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民族习俗,集体性的演奏形式一般较为缺乏,多声部的合奏更是少见,但其独奏性能则是比较出色的。藏族龙头琴等个别乐器还可在集体歌舞场上演奏或伴唱。丝竹乐队的共同特点:乐队都以一至两件能充分体现乐种风格特点的乐器作主奏。

乐队基本上都具有吹、拉、弹、打四个简单的分组,弹拨乐相对丰富些。乐队大都以齐奏为主,但是由于主奏乐器的不同性能和艺人乐手长期的艺术实践,常常会下意识地形成一些简单的支声复调和其它一些特点,而且配合默契,自然天成。

丝竹乐的演奏范围一般不外乎这样几种:传统曲目类,戏曲音乐类,说唱音乐类,民歌小调类。此外,鼓吹乐中的不少曲目,也大量贯穿运用于丝竹乐演奏中,如《柳青》《满天星》《雁落沙滩》等,所以对曲目乐类的属类难细加甄别。

1989年,该乐种被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作为其中之一的重点收编入内。

P38-39

序言

武威明天更美好

         中共武威市市委书记 张绪胜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考古发现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武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武帝时辟河西四郡,武威郡成为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之要地。东汉、三国、西晋时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唐时曾为凉州节度使治所,一度成为中国西北仅次于长安的通都大邑。“凉州七里十万家”、“人烟扑地桑柘稠”,其盛况可见一斑。史学家称:“中古时期,凉州是具有全国意义的三大据点之一。”宋元明清以来,文化传承不辍,享有“银武威”之美誉。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铜奔马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间地域文化。这些文化无不闪耀着独特而又绚丽的光彩。正是这种光彩,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灿烂的岁月,簇拥着历史文化名城武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的大潮,使历史的航船驶向一个更加辉煌的世纪。2001年,地级武威市成立,武威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新的武威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全力实施工业富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进程,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把武威建成绿色食品、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丝绸之路商贸旅游重镇,功能齐全、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目前,全市各族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奋发有为的精神,主攻以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以玉米淀粉精深加工为主的轻化业,以铜奔马为标志的旅游业,以白牦牛为特色的草畜业,推动着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武威而努力奋斗。

鉴古创新,拓展未来。在省上有关领导的亲自倡导下,省新闻出版局主持,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史话》丛书之《武威史话》出版了。《武威史话》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客观、立体地再现了武威历史的精彩片断,通俗易懂,是真正集学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创新之作,不仅给予人们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文化营养,而且给予人们精神陶冶和美的享受。

我衷心地希望《武威史话》能够成为人们走进武威、了解武威的一把钥匙,也衷心地希望关心和热爱武威的仁人志士到武威来投资兴业,开发和建设这片古老而美丽的热土。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省委书记苏荣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生活上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早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责任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责任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他还是这套丛书的编校把关人之一。挂职文化社任副社长的张晓红负责了本丛书部分书稿的审读工作,并筹措到了部分宝贵资金。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向,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石星光副部长、张嘉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乔保平、袁爱华、何远志、省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孟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武威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省史志办公室巡视员、省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编审、著名文艺评论家管卫中亲临武威给予指导;中共武威市委书记张绪胜同志亲自为本书作序,中共武威市委常委、秘书长郭承录同志担任主编,亲自主持本书的编写工作。武威市志办副主任刘开柱同志审改了部分书稿;武威市志办副主编罗文擘、武威市作协主席宋振林、武威市雷台公园副主任周建华担任本书撰稿工作;《人民日报》驻甘肃记者站张湖河、《武威日报》记者赵广军、武威市凉州区纪委办公室主任张会文等同志承担了有关工作;图片主要由罗文擘及武威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忠、副主席张延杰、王虎等同志拍摄或提供;武威市志办赵萍同志完成了排版录入工作。另外,本书的编写出版还得到了赵以太等同志的大力支持。

《甘肃史话》编委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威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承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89828
开本 32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9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