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吴宓书信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约从1916年开始至“”中的1971年写给师长、家人、朋友和学生的信集,其中不乏当时或后世的知名人物或学者。共收入信件217通,其中英文信30封、中文信187封。作者本着他清澈坦诚的性格,直抒胸臆,不文不饰,毫无顾虑地袒露心曲、畅述己见。书信的内容涉及生活、工作、志业、学术、时势及心情、感情、遭遇、交往等等。这些信件充分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境遇、经历和思考,以及他所坚持的把文化作为信仰的由来。与作者的日记、诗歌、文论一样,本书对研究吴宓的学术和人品,对了解那个时代的学界情况、学人思想等极具史料价值。 目录 致周诒春(一通) 致白璧德(英文十一通附译文) 致明德社社友(英文四通附译文) 致吴芳吉(四十八通) 致庄士敦(英文一通附译文) 致李思纯(二通) 致吴定安、何树坤(一通) 致刘永济、刘朴(一通) 致胡适(一通) 致王文显(英文一通附译文) 致浦江清(十八通) 致卞慧新(三通) 致燕耦白(一通) 致周煦良(一通) 致钱基博(一通) 致陈绚(四通) 致靳文翰(一通) 致陈逵(三通) 致梅贻琦(英文一通附译文中文九通) 致姚从吾(一通) 致潘光旦(二通) 致陈福田(英文一通附译文) 致杨树勋、李俊清(一通) 致李俊清(三通) 致吴学淑、李赋宁等(六通) 致毛凖(一通) 致闻宥(二通) 致程佳因(英文十通附译文) 致梅农姊妹等(英文一通附译文) 致王恩洋(一通) 致王挥宇(一通) 致周珏良(一通) 致周光午(一通) 致常厘卿(一通) 致金月波(三十六通) 致朱介凡(一通) 致吴协曼(六通) 致梁实秋(一通) 致李赋宁(十四通) 致周汝昌(一通) 致柳诒徵(一通) 致黄有敏(三通) 致吴须曼(一通) 致蓝仁哲(一通) 致汤用彤(一通) 致许伯建(一通) 致吴学昭(一通) 致西南师范学院党委等(一通) 致郭斌龢(一通) 致吴学淑、吴学文、陈心一(一通) 致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革命委员会(一通)后记人名注释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吴宓书信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学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350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48000 |
出版时间 | 2024-1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