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清算:纳粹迫害的遗产与对正义的追寻
内容
编辑推荐
★\t德国是反思战争与屠杀罪行的典范吗?刷新刻板认知,打破“二战”后德国清算纳粹罪行的神话
一直以来,相较于认罪态度暧昧的日本,人们习惯性地将德国奉为反思“二战”罪行、直面过去的典范。西德总统勃兰特的 “华沙之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活动深入人心。人类历史中黑暗不堪的一页似乎已经翻过,正义似乎已经得到伸张。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本书作者在回顾“二战”后几十年间的纳粹审判实录后指出:清算远未进行,众多纳粹暴力“加害者”逃脱了罪责,把目光过度聚焦于“奥斯维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清算本应具有的深度与广度。奥斯维辛是恶的象征,但远不是全部。
★\t纳粹只迫害犹太人吗?追根溯源,指出反人类罪行早在屠杀犹太人之前就已见端倪
提起纳粹迫害,人们往往将其等同于对犹太人的屠杀。然而纳粹迫害的对象远不只是犹太人。早在纳粹政权大肆屠杀犹太人之前,就早已打着“优化社会”的旗号,秘密甚至半公开地迫害、杀害“没有生存价值的人”,其中包括身体/精神残障人士、同性恋者、拒绝与纳粹媾和的政治犯。反人类行径早有端倪,直至在众人的默许下演进为滔天罪行。
★\t为什么说清算纳粹是一种“选择性正义”?揭示不公正的清算标准与被操控的国家赔偿
“二战”后,除少数罪魁祸首被处决外,大量施加迫害的纳粹“中坚力量”利用政治漏洞、法律漏洞逃脱罪责。在西德、东德、奥地利等纳粹继承国,不同的国别政策与文化,令清算难以形成公正、统一的标准。冷战格局下,各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令清算之路雪上加霜。战后人才匮乏、百废待兴的形势更令众多曾为纳粹服务的医生、律师、基层公务员丝滑地转投新社会,操纵面向受害者的国家赔偿。
★\t “没看到”“没想到”“迫不得已”“奉命行事”,展现世态如何在制度之恶与人性弱点的双重打击下愈加恶化
回顾往事,与集中营一墙之隔的学校教师称“没有亲眼看到行凶”,给犹太儿童注射毒剂的护士称“只是奉命行事”,将残障亲人交给“专业机构”隔离照料的亲属说“没有想到会被谋杀”……当人性的弱点被恶的制度利用,一切都一发不可收拾。
★\t堪称《奥斯维辛:一部历史》续篇,追踪纳粹极权制度给几代人带来的阴影与隐痛
世界史经典必读之作《奥斯维辛:一部历史》曾抛出“犹太人回家之后怎样”的问题。本书以极富洞察力与人性色彩的叙事回答了这一问题,打破了人们对“逃出生天的犹太人会拥有幸福余生”的错觉。失去亲人的痛苦、受害者有罪论带来的耻辱、身体与心理的后遗症、索赔之路上的阻碍伴随他们的余生;在养育子女时,父辈的隐痛时常转化为病态的教育观,波及子孙后代;而加害者的后代,也在逃避、抗拒、自卑等心理中挣扎。
★\t斩获国际重磅奖项。201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获奖作品,坎迪尔历史奖决选作品。
★\t四十幅珍贵历史图片,再现纳粹统治真实场景。
内容推荐
从华盛顿特区的大屠杀纪念馆,到柏林人行道上刻有铭文的铜片,纳粹暴行受害者的纪念设施遍布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反思罪行的活动也在此举行。“奥斯维辛”经常被用来指代纳粹大屠杀,但把目光止于一个集中营远远不足以伸张正义。如何全面公正地定义“受害者”与“加害者”,纳粹迫害在几代人、几大洲之间遗留了怎样的长期影响,都值得更深入地思考。本书考察二战后几十年间的审判与证词、加害者与被害者的言谈,从更广义的角度探讨纳粹清算,力求校准正义的天平;揭示在历史长河中,纳粹暴力的非人道程度远胜于后来人们对它的解释。从早期的排犹政策到“安乐死计划”、犹太隔离区、死亡集中营,再到战后几十年有选择性地认罪,作者消解了官方的神话——所谓的“直面过去”实则是“绝大多数施暴者未被追究责任”。在东德、西德、奥地利等第三帝国继承国,对纳粹的追责力度大相径庭,冷战格局加剧了清算的复杂性。司法审判有选择性地进行,前纳粹分子轻易重返社会。在清算未能进行的背景下,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后代背负纳粹主义的遗产前行,暴行的后果仍在时间中回荡。
目录
导读记忆和见证是最本质的“清算”/徐贲
前言
致谢
第一章纳粹过去的意义
第一部分人性的深谷:迫害的模式
第二章国家支持的暴力的大爆发
第三章制度化的谋杀
第四章暴力的微观世界:以波兰为棱镜
第五章人生终点:机械化灭绝
第六章界定人生经历
第七章沉默与沟通
第二部分冲突:司法大观
第八章过渡时期的正义
第九章分头审判:继承国的选择性正义
第十章从安乐死到种族灭绝
第十一章大型集中营审判:不止奥斯维辛
第十二章罪责的衍射
第十三章为时已晚,为时太晚
第三部分交汇:记忆与探索
第十四章倾听受害者的声音
第十五章寻找过去的意义,生活在当下
第十六章令人不适的区域
第十七章父辈的罪孽
第十八章迫害的漫长阴影
第十九章遗忘与纪念
结语
第二十章一段充满回响的过去
注释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清算:纳粹迫害的遗产与对正义的追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玛丽·弗尔布鲁克(Mary Fulbrook)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48012
开本 16开
页数 86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729000
出版时间 2025-01-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516.4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