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不懂的CPI(价格指数与你的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CPI的持续走低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CPI的涨跌是如何影响每一位老百姓生活的?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物价、房价、股价与CPI的关系如何?CPI是怎么来的?决定CPI的因素有哪些?我们需要怎么样的CPI……本书为你一一解答。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对CPI的由来,CPI与股票市场、房价等的关系,CPI的决定因素以及CPI起伏造成的高通胀和通货紧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最后还对温和的通胀是否有利和为什么我们需要平稳的CPI进行了探讨。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学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了解经济学基本问题的重要读物。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价格指数与CPI

 价格指数是什么

 CPI概说

 为什么房价涨而CPI没涨

 CPI篮子的调整

 CPI“幻觉”:为什么物价上涨与我们的切身感受不同

 我国的CPI存在哪些问题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CPI的关系

第二章 CPI与资产价格

 CPI与房价之间的关系

 看不懂的CPIl

 价格指数与你的生活

 美国的房价怎么了

 CPI与股票价格有何关系

 资产价格是否可编入CPI

第三章 谁动了我们的CPI

 对决定物价上涨因素的争论

 货币供给与CPI

 中央银行:想说独立不容易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如何影响CPI

 加息,还是不加

第四章 CPI危机:高通胀下的乱局

 水可覆舟,亦可载舟: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大陆币

 德国恶性通货膨胀与希特勒上台:恶魔接踵而至

 阿根廷,请别为我哭泣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

第五章 通货紧缩:又一个幽灵

 大萧条:1929年经济危机与通货紧缩

 日本的通货紧缩:泡沫经济下的蛋

 次贷危机中的紧缩螺旋

第六章 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好处吗

 诱人漩涡: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何走向高通胀

 力挽狂澜:沃尔克与通货膨胀的较量

 为什么我们需要平稳的CPI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CPI篮子的调整

反映国计民生的CPI也需要“与时俱进”。CPI篮子内商品权重长时间内保持不变并不合理。比如一般经验告诉我们,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其用于食品的花费在收人中的比重会逐渐减少。这一点反映在CPI上,就需要CPI中的食品比重适时地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下调。其他商品也是如此,技术的进步会不断使过去闻所未闻的新产品出现,并被逐渐普及使用,那么CPI也要对此作出反应,将其收编入自己的篮子当中;而另一些商品可能会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那么CPI就不应抱着老皇历,衡量着已经不复存在的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此外,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某些商品的更新特别快,它们虽然不会被人们永远的抛弃,但在质量上已经与先前的同种商品“不可同日而语”,对此,CPI同样需要考虑。

上面提到的第一种情况涉及CPI篮子中各种商品的权重变化,这需要定期分析消费者的支出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适时地对各种商品的权重进行调整。这种变化一般比较稳定连续,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的调整。

对于后面的几种情况,事实上也不需要CPI作出重大调整,但必须反映这些变化。而且,在CPI的统计中,如何处理质量发生变化的商品和如何接纳全新的产品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问题。即便家庭购买的物品或服务数量与过去一样,但如果其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质量发生了变化,也还是会引起CPI的偏差。试想一辆2007年购买的汽车可能在舒适度、安全性、寿命以及车内配套设施上都会与一辆1990年生产的汽车有很大不同;同样,虽然医疗的成本在近些年有所提高,但可能医疗的水平也在随之提高,因此,所统计到的医疗的成本就要比人们所看到的医疗费用低一些,因为所购服务的质量有所提高。

比如,去年1月市场上1升的花生油售价为15元,若今年1月市场上同一品牌的该种花生油仍然卖15元,但它现在的重量为1.5升。如果不看重量,那么价格并未变化,但实际上每升花生油的价格发生了变化,过去是15元,但现在却是10元,因此花生油的价格实际上是下降的,对此CPI不应作出错误的记录。再假设,统计人员在某商店跟踪记录一台32英寸的标准清晰度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如果从某天开始该商店不再销售该种电视,而是取而代之以42英寸的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但价格却是原来标清电视的2倍。那么在CPI的统计中如果简单将价格提高2倍是不对的,因为其尺寸、分辨率(以及其他功能)都有了提高和改进,因此统计人员就需要估计将因质量改变而增加的价格剔除后的电视价格。

统计人员使用很多方法来处理这些因质量改变而发生的价格变化,如果相同商品前后的质量只有些微改变,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也不必对价格进行处理;如果新旧两种商品的质量有很大改变的话,就需要对质量进行调整了。质量调整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前期当质量改变前后的两种产品都出现在市场上时的价格差别,价差就是质量变化本身的“价格”,但问题是一般我们可能很少会看到这新旧两种商品共同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生产新旧两种产品的成本差异来判断。比如当同种品牌的新款汽车面世,可利用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变动信息来衡量其质量改变程度。另一种方法是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计算增加的功能给某产品带来的成本增加。在前面电视机的例子中,统计人员可先搜集数据估算电视每增加1英寸会使价格上升百分之几,然后当旧电视机被尺寸更大的电视机所取代时,统计人员就能够估算出旧电视如果有这么大的尺寸,它会值多少钱。

当产品发生质量改变时,产品的价格变动既可能会低于,也可能会高于未作出调整的产品价格变动,这取决于新产品的质量比旧产品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因此也不能笼统地说,只要进行质量调整,都要减掉一部分价格。比如住房,由于房子每年都会发生折旧,但房租却比较稳定,不会因看不见的折旧而降低,甚至反而还会因其他原因(如房价上涨)而上涨。但如果在房屋折旧之后统计与新房一样的房租的话,就要把因折旧而失去的“质量”补回来。

一种全新产品实际上类似于一种发生了特殊的质量变化的商品。但引入CPI的全新产品并不能像前面所说的办法那样进行质量调整,因为并不存在某种过去的同类产品可与之相比,并且可能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产品大类可将其归入,因此可能还需要单独将其分类。

P21-24

序言

2005年以来,CPI(消费价格指数)在媒体的报道和普通大众的切身感受中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2008年初,在新浪网关于CPI的调查中,55.69%的人对“CPI上涨会不会使你减少消费?”这个问题作出了“会”的回应。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物价的上涨的确对多数中国居民产生了影响。同时人们也对近年来房价的上涨十分关心和担忧:为什么CPI中不包含房价?这些关注也使得CPI和通货膨胀成为近几年的新的焦点名词。

在2008年,CPI发生了多年难得一见的较大波动,上半年与下半年的经济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上半年,我们还在为多年不遇的高通胀率担忧: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在2008年延续着;一波尚未平息,冰冻灾害又为通货膨胀增加了新的动力,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疯狂上涨更增添了人们的忧虑。但到了下半年,随着“两房”被美国财政部接管、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倒闭与美林被收购,次贷突生变数,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全球经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国经济也未能幸免。我们刚刚告别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又开始为是否会进入通货紧缩时代而惶惶不安,全世界的很多企业开始过上紧日子,甚至于倒闭,就业压力变得异常之大。我们时刻都处于危机的摆布之中,CPI增速的逐级下落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危机。尽管CPI只是一个价格指数,但经济波动无一不与之有关。

《孙子兵法》中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CPI的变动与我们如此之近,可以说它关系到每个普通家庭的消费篮子,篮子中商品价格的任何变动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它是影响我们每个普通百姓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它也关系到我们的投资,CPI的变动既反映着经济形势的变动,也透露出经济中蕴涵的潜在机会和风险。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个经济指标,我们也同样“不可不察”。

CPI的变动乃“国之大事”。它是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市场在猜度政府的意图;政府也需要揣摩市场,力图通过政策的干预来调节经济,熨平周期,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政府观察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CPI,对未来的CPI的预测成为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制定政策的前提。对未来CPI的正确判断能够使政府的政策顺应形势;而一旦判断失误则有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波动,甚至是大的经济灾难。自CPI诞生以来,政府一直都在揣摩它,但迄今为止却还远没有完全掌握这个指数所透露出的含义。

CPI的变动中暗示着投资的“死生之地”。CPI是经济的晴雨表,它之所以能够反映经济的晴雨,是因为它是市场上供求力量均衡的一个结果。它的趋势能够反映出经济的周期,它的变动暗示着市场和经济的趋向。在CPI公布之前,人们对它百般猜测;而当它被公布时,市场的情绪又会表露无遗;在它被公布之后,它虽然会逐渐被人淡忘,但却又成为研究分析的重要依据。CPI与其他经济指标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尤其是物价变动与股票价格、房价等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清楚了这些关系后,我们就能在经济周期中把握住经济的脉搏,不至于陷入盲目境地。

CPI中同样也蕴涵着“存亡之道”。大量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在这些历史事件的演变中理清CPI迷局。比如美国在独立战争中为何能够取得胜利?德国法西斯主义为何能够争取到民意并最终上台?今天津巴布韦的经济为什么会落入如此混乱的境地?为什么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会步入一场长达10年的大萧条?而今天的次贷危机又是如何重复着过去的历史的?在了解了这些事件过程和结局中的不幸之后,我们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能够保持CPI的平稳是多么重要。

CPI是中性的,无所谓是与非,但它却时刻度量着经济的冷暖,人们根据经验用它来区分经济的正常与不正常、好与不好。在CPI增长率这条长长的光谱上,左端对应着经济的极地——通货紧缩,右端则对应着经济的赤道——恶性通货膨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只有中间很短的一段。对于这条光谱两端的危险性,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事例,我们只有从这些事件和教训中明白了什么是不幸,才能够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要追求幸福,以及该如何去追求。

书评(媒体评论)

经济的表情复杂多变,透过CPI了解经济,本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CPI的影响下及微观个体,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达宏观经济,也是政府决策者们关注的对象。CPI在经济中拥有着广泛的联系,了解了CPI,把握好了它的动向,就掌握了经济的脉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只有政府部门才需要分析CPI的变动,这对于企业或投资者来说也同样重要只要你身处市场之中,那你就必须对未来的投资决策进行判断,这些都需要以了解经济为前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些也不无好处,因为这些经济问题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邱兆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虽然讲的是CPI,但作者并未完全囿于CPI,而是围绕着CPI这个主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节略有度、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以喻理于事的手法,将经济学的道理恰如其分地穿插其中,使人们在阅读之中更能明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经济规律,解释读者心中的疑惑。借古喻今,审他省己,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然而历史只有在人们深刻理解其背后潜藏的道理后才不会一再重演,“我们只有从这些事件和教训中明白了什么是不幸,才能够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要追求幸福,以及该如何去追求”。

——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不懂的CPI(价格指数与你的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言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63975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4.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