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儒学精髓,揭示儒学如何在历史上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解读历史脉络,阐释儒学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图书 | 儒学与古典文学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探索儒学精髓,揭示儒学如何在历史上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解读历史脉络,阐释儒学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深刻探讨儒学与古典文学关系的学术著作,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儒学与古典文学的交融,包括儒学独尊的历史背景、儒教与国家宗教的关系、以及儒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本书研究范围从秦汉儒学到明清小说戏曲,如周公遗范与儒家礼乐文化的发展模式、朱熹新《诗》学确立之具体年代及学术渊源考证、历代屈原形象之分析、北宋的通俗滑稽词、宋代文人词的俚俗化、徐渭的艺术精神、明朝诗作民间传说“白蛇故事”中的儒释道观念、南宋流言到晚明小说之间的联系、儒林外史的人物原型事迹辨疑等。通过对屈原、朱熹等历史人物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儒学精神的蜕变与文学形象的塑造,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目录 目录 儒学独尊的文化背景说/001 儒教:中国历代王朝的国家宗教/013 儒学独尊的历史真相与儒家学者的精神蜕变/026 周公遗范与儒家礼乐文化的发展模式/044 论屈原形象的塑造/066 刘向著述与汉代政治之联系考略/086 论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学的异同及历史意义 /098 试论朱熹的“美刺”之辨 /115 朱熹“淫诗”之说评议 /130 关于朱熹《诗》说的两条考辨 /145 论北宋的通俗滑稽词/160 论宋代文人词的俚俗化/171 欧阳修艳词绯闻辨疑/184 游于艺:徐渭的艺术精神/199 论明末文人阮大铖的堕落/212 复古与创新:寻找失落的“真诗” /226 词中故事:明末士风与清初科场案/236 论“度柳翠”杂剧的两个系统/245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260 白蛇传:民间传说的三教演绎/270 朱熹与严蕊:从南宋流言到晚明小说 /281 吴敬梓等人修复先贤祠质疑/295 吴敬梓“不赴廷试”辨析/301 庞德:中国诗的“发明者” /313 初版后记/322 再版后记/32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学与古典文学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谢谦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01376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25-01-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