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温情再归:超大城市的熟人社区建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社会转型和社会重建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快速变迁。超大城市社区成员原子化、社会联结弱化、社会规范失灵等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重建中国社区“原初”的温情,增强社区认同,助推社区自治,实现熟人社区建设目标,是推进社区治理的难点。本书以北京和深圳为调查地,整合实证范式和行动范式。在分析两个超大城市熟人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不同类型社区开展个案研究,并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出超大城市熟人社区的建设路径是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前提下,以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为切入点,依托社区服务,重点激发与培育居民的主体性。为助力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构建美好社会贡献智识。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三 研究设计第一章 熟人社区建设:研究谱系与理论基础 一 国内外研究谱系 二 理论基础 三 概念界定第二章 熟人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一 熟人社区建设的机遇 二 熟人社区建设的挑战第三章 熟人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 邻里熟识的现状 二 守望相助的现状 三 社区认同的现状 四 自主自治的现状第四章 熟人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社区社会资本与熟人社区建设的关系 二 社区服务与熟人社区建设的关系 三 社区安全与熟人社区建设的关系 四 社区环境与熟人社区建设的关系第五章 熟人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 一 北京市朝阳区“农转居”社区 二 北京市海淀区混合型老旧社区 三 深圳市坪山区“农转居”社区 四 深圳市罗湖区城中村社区第六章 熟人社区建设的行动研究 一 北京市大兴区商品房社区 二 北京市海淀区单位型小区 三 北京市朝阳区传统老旧社区第七章 超大城市的熟人社区建设路径 一 多元主体协同是熟人社区建设的前提 二 激发社区参与是熟人社区建设的关键 三 搭建社区网络是熟人社区建设的核心 四 提升社区信任是熟人社区建设的根基 五 形成社区规范是熟人社区建设的保障 六 实现社区自治是熟人社区建设的主旨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结论 二 反思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温情再归:超大城市的熟人社区建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83990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41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23 |
出版时间 | 2024-12-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