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编著者张壮年、张颖震。

绰号,亦做外号、诨号,通常是根据某人的生理特征、性格特点、事业成就等因素给予的非正式名字。据考证,此词汇最早出现在元朝,是在蒙古语影响下产生的词,其词源是蒙语的col,读作“绰”,意为“外号”。

  

内容推荐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编著者张壮年、张颖震。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收录了从古代到当代各类名人的绰号,囊括了古今政界、文化界、科技文体界特别是老一代革命家等不同方面的名人。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教化功能于一体,图文互动,意趣横生。

绰号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历史韵味。每一个绰号都蕴藏着一段故事,每个故事后面都有一份历史沉淀或现实写照。绰号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一般而言,自己所起,褒贬有意、蕴涵丰富;他人所命,嬉笑怒骂、诙谐幽默。从古至今,许多名人都有一个有趣的绰号,而绰号也使名人更富个性化特征和人文情怀。

目录

古代清官廉吏.贤相名将的绰号

“半鸭知县”于成龙

“一钱太守”刘宠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三风太守”吴绮

“三汤巡抚”汤斌

“四知先生”杨震

“五羖大夫”百里奚

“五代清郎”袁聿修

“天下清官第一”张伯行

“飞将军”李广

“强项令”董宣

“廉石太守”陆绩

“大树将军”和“瘦羊博士”

“悬鱼太守”和“悬丝尚书”

“解事仆射”和“不解事仆射”g

“山中宰相”陶弘景

“有脚阳春”宋璟

“范履霜”范仲淹

名相寇准的两个绰号

包拯“包黑子”等绰号的由来

“拗相公”王安石

“烧车御史”谢振定

“救时宰相”阎敬铭

古代贪官污吏、奸臣昏君的绰号

“笑里藏刀”李义府

“随驾隐士”卢藏用

“口蜜腹剑”李林甫

“秃角犀驸马”杜惊

“貌疏宰相”王钦若

“三旨相公”王珪

善于变化的“杨三变”

弹劾不倒的“刘棉花”

“青词宰相”严嵩

“蛤蟆天子”朱由崧

“油浸枇杷核”王文韶

古代名人绰号

“孔圣人”和“孔夫子”

“兵圣”孙武

“药王”、“医神”孙思邈

“茶圣”陆羽

扁鹊和华佗本是两个绰号

伯乐也是一个绰号

“破天荒”原来是位名人的绰号

失去双脚的“不倒翁”卞和

诸葛亮三兄弟的“龙”、“虎”、“狗”

绰号

漫话《水浒传英雄绰号》

古代文化名人的绰号

趣谈唐代诗人的绰号

李白“诗仙”之称的由来

“算博士”骆宾王

李贺为何称“诗鬼”

贺铸的“贺鬼头”和“贺梅子”绰号

诗人林逋的“梅妻鹤子”绰号

“六一居士”欧阳修

“苏东坡”是苏轼的绰号

“山抹微云君”秦观

“张三影”和“张三中”

“李三瘦”和“毛三瘦”

陆游为何称“放翁”

“书颠”陆游的“书巢”

陆游还有“梅痴”、“海棠颠”绰号

“东方莎士比亚”关汉卿

两个有名的“书淫”

趣说“醉八仙“

“天下第一酒鬼”刘伶

“酒鬼”毕卓

“斗酒学士”王绩

“菊花神”陶渊明

“木芙蓉花神”石曼卿

“三绝画家”顾恺之

“画圣”吴道子

趣谈米芾的“米颠”、“石颠”绰号

“马一角”和“夏半边”

“洁癖画家”倪瓒

“痴画家”史忠

“人中神仙”石涛

朱耷之名本是一个绰号

郑板桥之名源于绰号“板桥郑”

“东床快婿”王羲之

被人称作“草圣”、“张颠”的书法家

被人称作“醉僧”,“醉素”的书法家

被人称作“书中豪杰”、“杨疯子”的书

法家

近现代政界名人绰号

“六不将军”叶名琛

“五不居士”翁同龢

张勋“辫帅”绰号的由来

“贿选总统”曹锟

“学者军阀”吴佩孚

趣说军阀的绰号

北洋军阀中的“龙”、“虎”、“狗”

“中国的山樵”孙中山

“革命圣人”张静江

“修道士外交总长”陆徵祥

“太平老人”于右任

“哈哈先生”孔祥熙

“药中甘草”谭延阊

“梁头康尾”梁士诒

“近代兵学泰斗”蒋百里

趣说吴稚晖的绰号

趣谈张学良的绰号

“鉴湖女侠”秋瑾

吉鸿昌“吉大胆”绰号的来历

“外国点心”、“基督将军”冯玉祥

“丘八诗人”、“植树将军”冯玉祥

“小诸葛”白崇禧

“毛驴将军”阎锡山

杜月笙也有两个有趣的绰号

老一代革命家的绰号

毛泽东的绰号

毛泽东叙旧用绰号

毛泽东巧用姓名起绰号

“红军之父”朱德

趣说邓小平的绰号

“儒将”、“参座”叶剑英

“党内第一算盘手”陈云

“开明君主”张闻天

任弼时的感人绰号

徐特立受人尊敬的绰号

“双清横主”何香凝

“军神”刘伯承

“彭大将军”彭德怀

“军中幽默大师”陈庚

赞扬林彪军事才干的绰号侣

谭震林的响亮绰号“谭老板”

毛泽东东为罗瑞卿起了个“罗长”的绰号

趣说孙毅的“胡子”绰号

获有“胡子”绰号的革命家

勇将皮定均的三个动物绰号

“徐老虎”徐海东

“毛猴子”贺东生

“雷公爷”刘亚楼

军中几位勇将的绰号

“独臂将军”贺炳炎和彭绍辉

“跨国将军”叶飞

“佛光将军”张国华

“活地图”李达

“洛阳才子”雷英夫

“马背书法家”舒同

趣谈“二乔”的绰号

“中国女婿”马海德

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

近现代文化名人绰号

“章疯子”章太炎

“辫儒”、“怪杰”辜鸿铭

“怪和尚”苏曼殊

“二一老人”李掇同

“译界之王”林纾

“性学博士”张竟生

鲁迅与绰号

胡适的绰号

“砚兄”、“礼部总长”周作人

“幽默大师”林语堂

试读章节

于成龙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康熙皇帝曾称他为“清官第一”。

于成龙于45岁时,出任广西柳州府罗城知县,当时罗城刚刚被清朝收复两年,城中一片荒芜,居民只剩6家,于成龙到任后,立即着手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他亲自深入到田间、房台与民交谈.鼓励人民积极生产、共渡难关,使罗城的状况迅速得到改观。

于成龙刚到罗城时,县衙是三间破败的草房,连大门都没有,更没有办公的桌椅。于成龙便“插棘为门”、“罗土为几”,他来罗城时,随他而来的仆从,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跑了,最后只剩他孤独一人。罗城人民既感激他,又同情他,有时候就凑点钱送给他,但于成龙从来不收.总是笑着说:“我一个人不需要这个。你们可用它买点好吃的东西送给自己的父母,这也等于是我收了。”罗城人民无不为之感动。于成龙在罗城呆了几年后,儿子千里迢迢从山西赶来看望他。儿子离去时,他没有东西给他带,就把自己仅有的一只戚鸭割下一半给儿子,作为他归途的路菜。于是人们便给他起了一个。半鸭知县”的绰号。这个绰号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

七年之后,他因政绩卓越,升任四川合州知州,离任时,罗城的人们“遮道呼号,追送数百里”。送行中,有一盲人不愿离去,愿与他同行,于成龙问他原因,盲人说,我估计你带的路费不会够用,我会算命打卦.到时能帮助你渡过难关。于成龙很感动,就留下了他,果然走到中途,路费用完了,多亏盲人沿途为人算命得到钱才使他到达合州。

于成龙后来又升任武昌知府,在那里也是政绩卓著,又升任福建按察使,赴任时,他派人买了几百斤萝卜,供他沿途食用,于成龙虽身为高官,但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生活极为俭朴。据史料记载,于成龙在任江南总督时,仍是每日吃着粗糙的饭食、一般的青菜,遇到饥荒之年,便以杂米、糠屑共煮为粥食之,一家人都吃这些,就是来了客人也是这样吃。他说,他这样做,可以将余下来的米赈济饥民。当时流传有。要得清廉分数足,唯学于公食糠粥”的民谣赞扬他的美德。由于他每日只吃青菜,很少吃鱼肉,江南人民便给他起了一个“于青菜”的绰号。

于成龙为官二十多年,始终廉洁自律、勤政爱民、两袖清风,堪为楷模,深受人民爱戴,从人民给他起的两个绰号“半鸭知县”和“于青菜”。也可感受到人民对他的敬仰之情,也使他清官的美名千古流传,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播放,更引起人们对这位天下第一清官的怀念,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一钱太守”刘宠

“一钱太守”是东汉时期刘宠的绰号。这个绰号传颂了二千年,至今仍受人喜爱。

刘宠,字祖荣,今山东烟台牟平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在任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太守时,为官清廉、关爱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民爱戴,后提任赴京城做官。离任时,会稽郡的百姓纷纷前来送行,几位长者代表全郡百姓,每人带来一百钱给他路上买酒喝,刘宠不收,几位老人坚持要他收下,说这是全郡人民的心意,最后,刘宠从每位长者手中拿了一枚钱。待送行的人离去后,他又悄悄地将这几枚钱放进江中,后来,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感动.便给他起了一个“一钱太守”的绰号,还将他投钱的江改名为“钱清江”。人们说自他将这几枚钱投入江中后,江水变得更清了。人们还在江边建了一座“一钱亭”,盖了一座“一钱太守庙”,用来纪念他。“一钱太守”这个绰号,也从此深入人心、流芳千古。清朝监察御史杨维乔曾写诗赞叹道:“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元朝的王叔能也曾写过一首赞美他的诗:“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在褒奖刘宠的同时,还讽刺了元朝当时官员的贪腐行为。  刘宠的事迹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清官的楷模。明朝有位清官叫黄绾,曾任绍兴知府,就是当年刘宠任职的地方。在任时,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在他离任时,绍兴人民合不得,哭声震野,争相赠送财物,黄绾拒不收受,人们坚持要送,最后,他只收了每人两个铜钱。这与刘宠十分相似,于是,人们便称他是“刘宠之后”。清朝时,湖南慈利县令刘继圣,为官时,也是廉洁自律、关爱百姓,离任时,百姓也是自发地前来送行,赠送财物,刘继圣也是一概拒收,后来推辞不掉,也是只收了每人一文钱。人们称他是“今之刘宠”。

刘宠的一文钱精神,至今仍有深刻现实教育意义。2009年,绍兴越剧团将其改编为越剧《一钱太守》公开演出,受到欢迎。到北京演出时,中央的许多领导人前去观看,并接见主要演创人员,赞扬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好戏。

“二不尚书”范景文

范景文,明朝末年的一位知名清官,进士出身,诗词书画皆精,尤其是绘画,他所作的《五大夫松图》,一直为后人所推崇。

范景文虽文人出身,秀赢文弱,但却文武双全。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领兵南侵,京城危急,多支部队进京助王。范景文也率八千兵士进京勤王,在所有进京勤王的队伍中,范景文所率的队伍进京最陕,纪律也最好。范景文爱护兵士,他率军进京勤王时,一路供应不足,生活艰难。在进军涿州的途中,有人给他送来了香茶。P1-P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名称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壮年//张颖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5253
开本 32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52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