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有国仇,也有家恨,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

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最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具有权威特质。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由凤凰书品编著,以国民党政要人物,亲口讲述那些年的隐秘往事,揭露最为真实的蒋介石、宋美龄等。

内容推荐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由凤凰书品编著: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

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

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

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小姐)讲述作为家族最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应舜仁:蒋介石在台岁月

第二章 陈履安:主政台湾的“陈诚伯”

第三章 白先勇:白崇禧的孤寂晚年

第四章 蒋孝严:蒋家门外的日子

第五章 孔令仪:家族最后的守望者

第六章 郝柏村:亲历金门炮战

第七章 陈明忠:最后一位政治死刑犯

试读章节

曹景行:1975年4月5日,清明节的午夜时分,88岁的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那天晚上,当应舜仁听到楼上传来的宋美龄和蒋经国的哭声,他禁不住浑身颤抖,茫然无所适从。从南京到溪口,再到台北,蒋介石当政、下野,又再次上台,在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的30多年中,应舜仁始终作为侍卫官随侍在他的身边。

应舜仁在蒋介石夫妇身边工作了38个年头。抗战胜利之后,作为南京总统府仪仗队的一员,他每天和战友们立正、敬礼,目送蒋介石的车队缓缓开过。那时候,蒋介石的警卫人员分为外勤部队和内勤部队。身穿军装的应舜仁属于外勤部队,也被叫做军衣部队。

1954年1月,国民党到达台湾的第五年,应舜仁终于脱下军装,换上了浅色的中山装,成为蒋介石身边的一名便衣侍卫,也因此,他有了第一次和蒋介石单独谈话的机会。

应舜仁:便衣(侍卫)呢,那时候蒋公是要见的。从便衣侍卫到侍卫室的人,他都要自己见,不然不放心。他在“总统府”见我,问我问题,问得很详细:家在哪里,家里有什么人,有没有看书,等等。老先生最主要是一双眼睛厉害,眼睛看起来很有精神的样子,有一种使人敬畏的味道。

多年的戎马生涯和政治岁月,使得蒋介石一贯表情严肃,不怒自威。时任士林官邸凯歌堂牧师的周联华回忆说:“我第一次见蒋公的时候,就有个印象,这印象一直在我心里,就是蒋公鼻子以上非常威严,尤其是他的眼睛;他的鼻子以下非常和蔼可亲,尤其是他的嘴。所以我常常说他的鼻子以上像严父,他的鼻子以下像慈母。所以每次我都尽量多看他的嘴,这样我就不太害怕了。”

应舜仁:他跟你谈话的时候,很注重你的应对、讲话、语气各方面。他还看你这个人的仪态、表情。很多人讲老先生会看相,其实不是看相,他是见过了千千万万的人,见过的场面、见过的人多了去了,所以能察言观色。一看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厚道不厚道,是不是嬉皮笑脸的那种,有没有奸诈的样子。再等你开口,几句话一讲,他就可以了解你一半了。

如此审慎地挑选侍卫,是蒋介石多年军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他亲自起用的第一位贴身侍卫是自己的堂侄王世和。1921年,蒋母王采玉病逝,蒋介石返家奔丧,守制期满后奉孙中山之命前往广东。由于早前在广东曾与粤军将领结下梁子,蒋介石担心此行粤军会对他采取不利行动,因此打算挑选一批忠贞可靠的家乡青年,组成一支小规模的近身侍卫队随他去广东。他见22岁的堂侄王世和长得精干结实、反应灵活,此时又无业在家,便命他广招体格健壮、吃苦耐劳的青年。最后挑选了蒋恒祥、蒋瑞昌、蒋甫元三名蒋姓宗亲侄辈与王世和一起组成贴身侍卫小组,由王世和担任侍卫长。由此,蒋介石开始正式使用侍卫,终其一生没有停过。

应舜仁记得,蒋介石当时用红铅笔在他的名字上打了一个钩。一周之后,他就正式调任侍卫工作。应舜仁是浙江人。蒋介石身边的侍卫原本几乎是清一色的浙江籍,但是到了台湾之后,随着新老交替,侍卫当中也有了一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员。而蒋介石本人浓重的浙江口音就成了“新科”侍卫的难题。应舜仁说,作为一名侍卫,“听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听话”不仅是要懂得蒋介石的口音,更是要懂得百分之百地服从。

应舜仁:老先生办公的时候要回形针,但他不叫回形针,叫“插销”。一般人想应该是门上那个插销吧,结果错了。老先生又讲“拿绢头”,绢头是什么?上海人讲手帕,宁波人才讲绢头。一个武官去拿什么?去拿了块砖头来。

听错了话,老先生会生气的,这时候你就得听话、得服从。如果辩一句,他就要发脾气了:“强辩,强辩!”他觉得,你对我来讲是用人,不应该在我这个主人面前强辩你的理由。结果有一次山东武官听成了“枪毙”,吓得发抖发慌,怎么这样就要被枪毙?副官跟他讲,我像你这样子“枪毙”,早就被枪毙十几次了。

曾担任台湾“行政院长”的郝柏村也在蒋介石身边服过役。郝柏村是江苏盐城人,到台湾之前只是军中的一名营长,1958年金门炮战的时候因为驻守小金门有功,受到蒋介石父子的赏识。1965年,因为一项特殊的任命,46岁的郝柏村来到台北士林官邸,成为蒋介石身边第一位非浙江籍的中将侍卫长。

郝柏村:有一天,经国先生打电话叫我到台北来见他一趟。我坐火车到他家里,见面以后他说,你调任侍卫长。第二天,老“总统”就见我,说你马上到职。于是我就到“总统府”来担任侍卫长了。

郝柏村说,侍卫长并不是侍卫,他实际上是蒋介石的军事秘书,还要负责蒋介石和家人的安全保卫。此外,他还是士林官邸的“大总管”,吃、穿、住、行诸项事宜都得经手。

对于自己获得重用,郝柏村认为除了能力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军中背景单纯,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而他被任命为侍卫长是蒋介石和蒋经国共同决定的,如此重大的任命,使得郝柏村格外小心翼翼。

郝柏村:选我做侍卫长,我想他当然有培养我的意思。因为过去侍卫长一般都是浙江人,而且很少有带兵的,没什么当过师长、军长的人来做,我是例外,既不是浙江人,又带过兵。

曹景行:所以您上任的时候,自己感觉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郝柏村:对,重大转变。怎么讲呢?这是个成败的关键。人家说“伴君如伴虎”,你在他旁边做好了,当然他可以让你上去,那要做不好,马上就要下台了,以后就没有任何发展机会了。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一直很小心谨慎,做得很好,老“总统”蛮喜欢我的。

P004-00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往事(口述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凤凰书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6702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5.8-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6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