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碳中和经济学/穆献中,胡广文编著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事关人类共同命运和代际利益平衡,事关国民经济发展与增长动力切换,也事关地方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事关企业生产方式升级和个人生活观念优化。本书立足经济,聚焦政策,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都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本书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就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有效路径、具体措施和影响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有关碳中和经济学的本科生教材,文本翔实,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对于公共政策、实体经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读者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章 如何认知碳循环 第一节 “碳”的基本知识\t2 一、碳\t2 二、碳的分布\t3 三、碳的用途\t5 第二节 碳循环的基本原理\t6 一、碳循环\t6 二、碳循环的基本形式与属性特征\t7 三、碳循环类别及层次划分\t8 四、碳循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t10 第三节 碳循环的科学认知\t11 一、碳循环的生物学认知\t11 二、碳循环的地球化学认知\t12 三、碳循环的古地理学认知\t13 四、碳循环的物理学认知\t13 第四节 碳循环失衡原因及不利影响\t15 一、碳循环失衡原因及机制\t16 二、碳循环失衡自然环境及社会影响\t17 第二章 碳中和经济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低碳经济知识回顾\t22 一、低碳\t22 二、低碳能源\t24 三、低碳产业\t26 四、低碳经济\t27 第二节 碳中和相关概念\t29 一、碳源与碳汇\t29 二、碳排放与碳吸收\t30 三、碳达峰与碳中和\t31 四、碳抵消、净零排放与气候中性\t33 第三节 碳中和经济(学)基本内涵\t34 一、从低碳经济到碳中和经济\t34 二、碳中和经济学内涵演化及发展脉络\t36 三、碳中和经济(学)属性特征\t37 四、碳中和经济行为主体\t39 第四节 碳中和经济学发展历程\t43 一、碳中和经济学的诞生\t43 二、碳中和经济学的演进\t44 三、碳中和经济学的逐渐完善\t45 第三章 碳中和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一节 碳中和经济理论渊源\t50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经济理论\t50 二、中国古代文化朴素哲学思想\t52 三、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t53 第二节 碳中和经济基础理论\t55 一、碳中和经济理论核心要素\t55 二、碳中和经济与相关学科理论关联\t59 第三节 碳中和经济系统运行解析\t63 一、碳中和经济系统概述\t63 二、碳中和经济系统构成\t66 三、碳中和经济系统运行机制\t70 第四节 碳中和经济专业认知及学科研究\t72 一、碳中和经济学科定位及经济学专业新认识\t73 二、碳中和经济研究问题及研究展望\t74 第五节 碳中和经济学研究热点案例\t77 一、国内外碳中和经济学术研究热点\t77 二、碳减排研究热点检索分析\t79 第四章 碳中和经济政策演化及市场体系 第一节 碳中和经济制度演化和政策工具\t84 一、国际碳中和经济制度变迁\t84 二、碳中和经济政策利益主体需求\t85 三、碳中和经济政策理论工具\t87 第二节 世界碳中和经济政策体系\t89 一、技术促进政策\t89 二、税收价格激励和管制政策\t91 三、信贷政策\t93 四、政府管制政策\t95 五、国际社会低碳政策归纳\t96 第三节 碳排放权交易\t97 一、碳排放权交易概念及发展\t97 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市场体系\t98 三、碳配额和CCER\t101 第四节 碳税和碳定价\t104 一、碳税\t104 二、碳定价\t109 第五节 碳金融及衍生体系\t112 一、碳金融体系\t112 二、碳市场融资工具\t115 三、碳金融衍生品\t116 四、碳市场支持工具\t119 第五章 碳中和经济核算及管理模式 第一节 碳排放核算标准\t124 一、何谓碳核算\t124 二、碳盘查、碳核查及预核查\t125 三、不同范围的碳核算标准\t126 四、不同尺度的碳核算标准\t129 五、不同视角的碳排放核算\t131 第二节 碳足迹和碳标签\t133 一、碳足迹\t133 二、碳标签\t137 第三节 绿色溢价\t140 一、绿色溢价的产生\t140 二、绿色溢价的分析框架\t142 三、绿色溢价的应用\t144 第四节 合同能源管理\t146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t146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和分类\t146 三、合同能源管理流程\t148 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t148 第五节 绿色供应链管理\t150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t151 二、碳中和视角下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t151 三、绿色供应链管理步骤\t152 四、碳中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创新趋势\t154 第六章 碳中和经济发展形态 第一节 碳中和政治经济发展形态\t160 一、碳中和经济引发政治“碳博弈”\t160 二、碳中和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新形态\t161 三、碳中和经济引发行政契约式管理\t162 四、碳中和时代的技术经济发展形态\t163 第二节 碳中和产业经济发展形态\t164 一、碳中和产业体系\t164 二、零碳工业\t166 三、零碳电力和零碳非电能源产业 \t168 四、零碳服务业\t169 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t170 六、碳汇、生态恢复和保护产业\t172 第三节 碳中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t173 一、零碳城市建设\t173 二、零碳产业园区\t175 三、零碳生活社区\t178 四、零碳建筑建设\t180 五、零碳乡村发展\t183 第四节 碳中和社会—经济—生活形态\t185 一、零碳社会\t185 二、零碳生活\t187 三、低碳消费\t189 四、低碳旅游\t190 五、低碳环保\t191 第五节 碳中和人文道德发展形态\t191 一、低碳文化的发展形态\t192 二、国际低碳道德的发展形态\t192 三、碳中和引发低碳学术的思考\t194 第七章 碳中和经济学数学模型及应用 第一节 碳预测模型\t198 一、线性回归模型\t198 二、Logistic方程\t200 三、灰色预测模型\t202 第二节 碳评估与优化模型\t205 一、产品生命周期评价\t205 二、投入产出模型\t209 三、线性规划模型\t212 第三节 碳金融模型\t215 一、PSO-BP神经网络模型\t215 二、GED-GARCH模型和VAR模型\t220 第四节 综合计算模型\t226 一、CGE模型\t226 二、综合评估模型\t237 第八章 碳中和经济实践教学 第一节 碳中和经济实践教学简介\t246 一、实践教学培养目标\t246 二、实践教学过程及方式\t246 三、实践教学的“教”与“学”\t248 第二节 课程实践教学为何与科技竞赛关联\t250 一、课程实践教学与科技竞赛认知\t250 二、大学生为何参加科技竞赛\t250 三、大学生科技竞赛类别\t251 第三节 与碳中和经济有关的科技竞赛\t252 一、“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t252 二、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t253 三、全国青少年零碳科技竞赛\t254 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t255 五、与碳中和经济学相关的大学生竞赛\t255 第四节 碳中和经济实践教学常用数据库\t256 参 考 文 献 专业名词释义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碳中和经济学/穆献中,胡广文编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穆献中、胡广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674375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421 |
出版时间 | 2024-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4-12-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