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研究进展》是一本资料书,是着眼于"工具"的角度来考虑书的内容结构的。也是为了便于参阅和使用,期望通过本书,理论工作者能够明了自身研究的一定的基础与价值;实践工作者能够知晓教育研究的一定的概况;使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定位清一些、韬略明一些。

目录

 前言…………………………………………………(1)

 一、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47)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研究……………(83)

 四、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研究…………………(117)

 五、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研究……………………(155)

 六、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188)

 七、高等教育评价研究……………………………(226)

 八、高等学校科研工作研究………………………(278)

 九、高校德育工作研究……………………………(312)

 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352)

试读章节

  (1)高等教育价值

高等教育价值是指:高等教育以其自身的属性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被高等教育满足的效用关系。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民主的价值。二是物质实践的价值。即通过高等教育的“产品”——高等院校利用资源和技术来生产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教育服务来满足民众需求的。三是社会文化的价值。大学以它特有风格的文化熏陶影响着社会。[陈秋苹,2003(3,4)]

(2)高等教育价值多元性

高等教育活动由大学、国家、社会、个人四个基本的社会行动者参加,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诉求,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多元价值主体。不同行为参与者的价值追求表现在四个维度:大学维是一种学术维,即它以学术质量高低来评价自我价值,尤其重视专业内部的评价;国家维是以大学的科研成果对国力强盛的作用和培养出多少干练的官员来衡量大学活动的价值,它尤其关注大学在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中的作用;社会维则以大学培养出了多少熟练的劳动力,产出了多少具有开发的价值并极具市场潜力的成果等作为对大学价值的衡量尺度,特别重视大学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适应;而个人维则是以大学提供的课程是否具有吸引力以及能否获得一个好职位来衡量大学的价值的,对大学能否满足自己的成材志愿特别在意。 国家、大学、社会与个人四者之问就存在着价值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形成了某种张力,这种张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们的相互地位也不同,从而使高等教育表现出不同特色。[王洪才,2003(1)]

(3)高等教育价值的内在关系

高等教育活动参与者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四维即大学维、国家维、 社会维和个人维之间,既存在着交叉、平行和重合的关系,也存在竞争和冲突的关系。其中,交叉和重合是主导性的存在方式。有交叉,才有利益的共同点;有平行,才有相互的独立性;有重合,才能使各方采取完全一致的行动;有竞争,才显示某种价值的主导;有冲突,才需要进行关系的调整。如果只平行不交叉,大学就难以获得来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来支持;但无论是尊重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团体的利益,抑或是个人的利益,都必须建立在对学者的探索兴趣的充分尊重基础上。

平行关系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关系,这是各方具有独立性存在的基础。竞争关系和冲突关系也因平行而存在,这涉及到对高等教育活动主导地位和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在资源非常稀缺的状态,竞争关系会演变成冲突关系。在通常情况下,重合、平行、交叉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实际存在方式。如果没有平行,就失去各方的独立存在意义;而没有重合,就没有共同行动,就不能构成具有实体性的大学活动;交叉则表示各方利益具有无限趋近的可能性,从而能够产生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生态的平衡;冲突则是相互关系发生调整。[王洪才,2003(1)]

序言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将与读者见面了。受瞿葆奎先生主编的《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启发,我们在收集整理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成了《中国高等教 育研究新进展·2002》,立意在于梳理和研究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新近出现的热点问题,或者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亟须解决的老问题,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每个年度的发展情况,审视其后续研究的态势。该书出版后,高等教育研究界的很多同仁都指出,不论是对高等教育研究者,还是对高等教育专业的在读研究生而言,该书都是一本系统、全面、实用的工具书。坚持下去,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赞许和肯定。

我们在编撰这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时,既充分总结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的编撰经验,也听取了不少同仁的意见和建议。较之《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这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首先是在研究专题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将原第十专题“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相关的研究 内容分散编入其他专题,增加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专题。其次,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献选择与梳理的要求,注重对一些比较集中研究的问题和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对重要的问题的整理。再次,进一步加强了文献的索引、整理与引用等体例上的规范性。当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继续秉持《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的原则,即力求客观地再现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研究结论及其持论的依据,揭示研究达成的共识和取得的进展,不做进一步的分析和阐释,以避免影响读者的判断。

通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2》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的编写,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确实相当广泛,问题也是多如繁星,我们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显然远不能概括该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全部,我们也只是希望通过这本书,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2003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大致情形,准确地把握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些趋向,以及这些趋向所反映的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至于那些目前尚未涉及的问题或者研究还不够深入以致不能反映在本书中的一些问题,会在我们的后续研究中逐一反映。

本书的定位仍然是一本工具书,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所用。为此我们在每个研究专题后附有文献索引,以便于读者使用和参阅。每一观点的引用,也都以夹注的形式,标明作者、杂志或专著的出版时间。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编写。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谢安邦、张奎明;第二章,戚业国、王斌林;第三章,戚业  国、康瑜;第四章,荀渊、赵丽;第五章、侯定凯、林似非;第六章,唐安国、罗尧成;第七章,沈玉顺、黄文卿;第八章,唐安国、黄之茜;第九章,韩映雄、陈汉聪;第十章,谢安邦、阳荣威。初稿完成后,由谢安邦、唐安国、戚业国通读全稿,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经过少则两三次多则四五次的修改,最终定稿,由谢安邦统一审核。尽管如此,本书仍难免有疏漏与差错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杰人社长的大力支持,在编撰过程中,金勇等编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信息中心的同行们也给予通力协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安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1122
开本 16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