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课程研究的理论专著,本书挑战了从拉莫斯(Peter Ramus)到泰勒(Ralph Tyler)直到今天四百多年来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主导性的课程观。它沿袭并超越了杜威的精神,创造了杜威未曾预料到的愿景——将科学性、故事性和灵性游戏式地结合起来的课程愿景。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本书促使我们每个人都根据理性的逻辑、社会的特性和文化,以及创造意识与神秘性,来创造我们自己的课程愿景。
图书 | 课程愿景/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关于课程研究的理论专著,本书挑战了从拉莫斯(Peter Ramus)到泰勒(Ralph Tyler)直到今天四百多年来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主导性的课程观。它沿袭并超越了杜威的精神,创造了杜威未曾预料到的愿景——将科学性、故事性和灵性游戏式地结合起来的课程愿景。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本书促使我们每个人都根据理性的逻辑、社会的特性和文化,以及创造意识与神秘性,来创造我们自己的课程愿景。 内容推荐 本书挑战了从拉莫斯(Peter Ramus)到泰勒(Ralph Tyler)直到今天四百多年来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主导性的课程观。它沿袭并超越了杜威的精神,创造了杜威未曾预料到的愿景——将科学性、故事性和灵性游戏式地结合起来的课程愿景。通过这种写作方式,本书促使我们每个人都根据理性的逻辑、社会的特性和文化,以及创造意识与神秘性,来创造我们自己的课程愿景。 阅读本书是非同寻常的经历——它引入入胜、富有挑战性并促使我们沉思。书中的课程探究不仅触及美国的课程传统,它也挑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课程传统。多尔提出的5C——课程是在跑道上跑(Curriculum as currere)、课程是复杂系统(Curriculum as complexity)、课程是宇宙论(Curriculum as cosmology)、课程是会话(Curriculum as conversation)、课程是共同体(Curriculum as community)——的课程观为课程学者、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联结未来课程的愿景。 目录 译者前言 前言 导论一 表达课程愿景 诺尔·高夫 导论二 幽灵与课程 小威康姆E.多尔 关于多尔的观点 温迪·布鲁萨德 第一章 生态式理解//问题:隐喻的重要性 面向文化和生态的课程理解 C.A.鲍尔.斯 关于鲍尔斯的观点 艾伦·维克善 第二章 死亡与危机//问题:哀悼变成了课程 课程之死? 德波拉·布瑞兹曼 罗伯特·穆塞尔和欧洲文化在美国的危机 威廉F.派纳 关于布瑞兹曼和派纳的观点 佩吉·R.麦克奈尔 第三章 下一步怎么办?//问题:读解课程愿景 课程幽灵和愿景——以及该怎么办? 克里奥·H.切瑞霍尔姆斯 关于切瑞霍尔姆斯的观点 艾伦·维克善 第四章 杜威的“幽灵”//问题:风格问题 闲话(杜威的)“幽灵”:思古论今 彼得·科尔和帕翠沙·奥瑞莉 关于科尔和奥瑞莉的观点 佩吉·R.麦克奈尔 第五章 有机中心课程//问题:情境化逻辑 有机课程的逻辑基础:杜威的逻辑和复杂科学 杰恩·弗莉娜 关于弗莉娜的观点 卡伦·E.萨利文 第六章 全球化的长臂//问题:我们是谁眼里的“他者”? 全球化的长臂:课程的跨国想像 诺尔·高夫 关于高夫的观点 约翰·斯蒂瓦特 第七章 概念重建的课程//问题:身体语言 概念重建经验理论的必要性 凯瑟琳·凯森和唐蚋德·臭利弗 关于凯森和奥利弗的观点 珍妮丝·帕德·希尔 第八章 商业化学校//问题:学校“是”我们 美国学校的商业性转变 亚历克斯·莫纳 关于莫纳的观点 帕翠沙·托马逊 第九章 课程的旅途//问题:旅行者的故事 课程:穿越复杂性、共同体、会话和高潮的旅途 玛丽·伊莉莎白·莫里奥·莫尔 关于莫尔的观点 卡罗尔·威廉姆斯· 第十章 全视//问题:布莱克之光映照下的课程 神的愿景,全角度透视:课程与马车的传统 莫莉·奎恩 关于莫莉的观点 德波拉·J.戴维斯 第十一章 过去、现在和未来//问题:课程动态学 被困扰着的课程:关于课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愿景 约翰·圣朱利安 关于圣朱利安的观点 克瑞斯汀·凯特 第十二章 谈谈幽灵//问题:解构眼睛/我(eye/I)中心 谈谈幽灵 多纳·楚特 关于楚特的观点 布莱恩·凯斯漠和尼古拉·规洛利 第十三章 异乡人的呼唤//问题:后人类精神 异乡人的呼唤:德韦恩·休伯纳的精神旅程课程愿景 王红宇 关于王红宇的观点 唐娜·波切瓒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课程愿景/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国)小威廉姆E.多尔等编//张文军等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2823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7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423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3-299 |
版权提供者 | Peter Lang Publishing,Inc.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