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地书(中国21个国家地质公园全记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图文并茂形式介绍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图书,一位年逾花甲的地学家历时三年,行程数万里的呕心沥血之作,一部反映地球沧桑变化的无字书,本书集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图片清晰真切,具有视觉震撼力;文字生动具象,深入浅出。既是一部旅游地学佳作,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地学科普著作。

内容推荐

从黑龙江边的恐龙之乡到雷州半岛南端的火口湖公园,从东海之滨的丹霞地貌到四川盆地的砾岩地貌,从中原大地的峡谷风光到三千秀峰林立的湘西砂岩峰林,作者选择了包括中国的5个世界地质公园在内的21个在地质学和旅游地学方面均具有代表性而且鲜为人知的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从其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地质年代、地貌特征.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诸多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全景式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用地理学、地质学的科学理论和相关知识,揭示了这些国家地质公园所蕴含的丰富的地学内容,对其各个自然景观的形成和面貌都作出了科学的诠释。

目录

行万里路,写一卷书

引言

国家地质公园: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和珍贵的地质遗产

第一篇 峡谷地貌--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太行山中的一颗明珠: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原大地上的一块翡翠: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泉涌瀑飞峰林展:河北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中国罕见的石梁飞瀑奇观:河北阜平天生桥国家地质公园

第二篇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丹霞地貌天然博物馆: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

天人合一的典范:福建泰宁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

"道教第一名山"的自然奥秘:江西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篇 古生物化石--石化了的生命

恐龙群窟,世界奇观: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东北边境线上的恐龙之乡: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石破天惊"万卷书":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第四篇 火山地质地貌--曾经燃烧的大地

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的夏威夷: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沧海桑田无字书: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人杰地灵的西樵山:广东佛山西樵山国家地质公园

湖光山色火口湖:广东湛江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

第五篇 岩溶地貌--万千石笋拔地起,森严刀剑指向天

"关键的联接":浙江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最新崛起的中国名山与"海西第一洞天":山东枣庄熊耳山一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

集岩溶地貌景观之大成者:广东阳春凌霄岩国家地质公园

浮山名胜地,一月两停鞭:四川安县砾岩岩溶国家地质公园

第六篇 峰林地貌--拔起危峰万仞雄

三千秀峰立湘西: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

欲与天公试比高:河南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附录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类

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的省区分布

世界地质公园名录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徽标图案及其说明

地质年代表(以我国为主)

中国名山一览表

致谢

后记:一本没有写完的书

试读章节

摞摞石·花岗岩体·飞来石·风动石

在内乡县街头吃完早点,我们就坐上小车出发,顺着向北的公路,向七星潭驰去。小车在伏牛山区沟谷中走了近一个半小时,到达七里坪乡东北22千米处,一条刚刚修好的进山小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这不算短的行程中,汽车约有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峡谷中行进。峡谷一会儿狭窄,一会儿宽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花岗岩风化构成的三处景观。一是摞摞石景观。巨大的花岗岩体顺着不同方向的节理被风化成一层层的岩块,远远看去,就像是人工把这一块块的岩块摞上去的,所以当地人就叫它“摞摞石”。其实,这些岩块是由于风、流水等外动力沿着花岗岩形成时的节理进行漫长的风化或水蚀而形成的。这些“摞摞石”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终于有一天会像小孩堆的“积木”一样坍塌下来。二是一处巨大的花岗岩体,它像一座小小的石山,孤零零地矗立在道路旁。实际上,这巨大的花岗石体是山体风化后崩塌下来的,是没有根的。三是远望两旁的山顶,能看见有些山顶上有孤零零的十分突兀的一块圆圆的大石头,人称“飞来石”。其实这也是花岗岩就地风化形成的。这石头是“有根”的,它和下面的岩体是连在一起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进一步发展成“风动石”。这“风动石”与下面的岩体仅有“点状”相连,大风好像能吹动它。有些游客心想这风能吹动的石头,我们人用劲推也能推动它吧,所以有不少游人试了试,任何地方的风动石(如浙江普陀岛的,福建东山岛的,还有山西宁武的等等),不仅一个人推不动,就是再上去十个、几十个人也是推不动它的,原因就在于它有“根”,它是和下面的山体相连的。

在路上,我们观察到了花岗岩风化形成的三种壮丽景观,其实这也反映了花岗岩风化的三个阶段:巨大的岩体一摞摞石一风动石。花岗岩最后的风化结果是砂,然后经过人类的耕作形成土壤。所以花岗岩这种坚硬的岩石也并非“铁板一块”!P34-35

序言

《中国地书——中国21个国家地质公园全记录》90%的内容都是我从2001年到2004年3年时问内亲历考察,“跑出来”的。写科学书籍,尤其是地学书,没有亲历是万万写不好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出真知”,一点儿不假。

现在学界浮躁之风盛行,一些专家学者竟然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一是因为他们个人修养差,二是不愿亲自动手去做,自己做太苦了!

为了这部书,我单打独斗,饱受种种艰难,其中滋味,局外人难以想像。

就说外出考察坐火车吧,买票难是坐火车的第一难关。2002年9月我在重庆市火车站购票,正赶上国庆前夕,队伍很长很挤,空气污浊,排了1个小时到了窗口,售票员却说只剩下站票了。时间紧,经费少,住一天就要多花160元啊!只有走。

下午4时上火车,真是一次“拼老命”的过程。上了车,找列车长,恳求补个卧铺。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没有!”又费了半个小时口舌,他才“开恩”说:“你去登记!”登记人员回答:“没有,登记也没有!”我说是列车长让来登记的,并毕恭毕敬地递上名片。他扫了一眼,突然问:“《众车之神》(讲天外来客的畅销书)是你翻译的?我看过。”态度有所缓和。看我白发苍苍,大概是“敬仰”加同情,他说:“一个小时后来找我。”过了一个小时,我终于补上了一张卧铺票!直到现在我对这位列车员还怀着感激的心情,不然,我真不敢想像那一天一夜会怎样度过。

再说拍照一例。2003年9月,我在桂林考察,想拍一张象鼻山的照片,本想在公园围墙外,找个合适的地方拍照。但在公园门口,保安就是不让拍摄。此公园二十多年前是免费的,我已经看过。今天,为拍一张照片,再花25元钱买张门票,太不划算!公园围墙设计得也真是巧妙,凡是能看到象鼻山的地方都挡了个严严实实,不让“红杏出墙”。后来,遇到一位也来此考察的研究生,他仗着年轻力壮,左选右选终于选到一个需要冒险站在栏杆上的角度,他自己拍了一张,帮我拍了一张!终于如愿以偿。

有人会问,写书这么难,你为什么还要干?

我再讲几件事。

1985年夏天,我到五大连池火山去考察。在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年轻的女杂技教练,她去黑龙江培训演员。

我说,你工作完后,可以去五大连池火山玩玩。她十分惊讶地说,夏天去火山,多热呀?我向她解释,火山仅仅是在活动即喷发的时候才喷出炽热的岩浆,五大连池的火山也是如此,况且它在我国的东北,夏天不仅不热,而且很凉快的,是避暑的好地方。

她仍半信半疑。这可能是长这么大,第一次有人给她讲科学的火山概念,而这个讲法,又和她从字面上理解的,是那么不同。

还有一件事。1995年秋天,在浙江千岛湖开完学术会议后,我到建德的灵栖三洞去考察。同行的有我国西部一所重点大学的地学硕士研究生,我和他谈起了美国影片《侏罗纪公园》,我问他“侏罗纪”是什么意思,他回答道,侏罗纪是地质学上的一个年代名称,距今大约为6500万年。不错嘛。我随口说,那你把从古生代寒武纪到新生代的第四纪的地质年代背一背。没想到,他结结巴巴怎么也背不完全。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正如学中国历史的背不出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年表一样。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民众的科普知识,尤其是地质科普知识,实在是太贫乏了,甚至包括一些年轻的地学同行也是如此。

2001年春天,国土资源部开始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我为之激动:这真是向国人宣传普及地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修养的好机会。  我是一个和共和国一道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学了40年的地学。我要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W作经验,撰写一部宣传国家地质公园的有趣生动的科普图书,并希望它能有益于公众,有益于中国的地质科学的普及与发展。

现在,《中国地书——中国21个国家地质公园全记录》就要出版了,我感到欣慰和高兴,希望它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后记

这本书写了21个国家地质公园。到2004年国家地质公园已增加到85个,为什么选这21家?这21家又是如何确定的?这个课题立项并开始工作是在2001年秋季,当时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国家地质公园只有11个。正当我全心阅读资料、进行野外工作的准备时,在2001年底,部里一下子又公布了第二批的33个国家地质公园。这时再做原来的11个,显然不符合“与时俱进”的形势。2002年初,我决定在上述44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挑选二十多个来做。这44个国家地质公园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很精彩,如何取舍?我定了三条原则:第一,知名度很高、宣传又多的暂不做,如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云南的石林;第二,地质内容丰富而且有特色,相对又是近年发现的景区,不管知名度高低,尽量去做,如河南的云台山、湖南的张家界,福建的大金湖等;第三,符合上述两条的也不少,视情况量力而行。这个“力”就是体力和财力。由于体力有限,离北京不远且交通方便的做,这样如云南的澄江、甘肃的敦煌、西藏的易贡、四川的海螺沟等边远地方的就暂时不做。那么,北京房山的石花洞,延庆的硅化木为什么没有做呢?因为这些地方很近,今后会有机会去。从2001年秋一直到2004年夏,按照上面的3个原则做了21个国家地质公园。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这21个国家地质公园,虽然只占整个85个国家地质公园的1/4弱,但却包括了l5个类型(详见《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分类》一文)中的8类(峡谷、丹霞地貌、古生物遗迹、火山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岩溶地貌、砾岩地貌、砂岩峰林),占了类型总数的1/2还强。

第二,85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数量最多的前四名,第一是火山(13个),古生物化石和岩溶地貌并列第二(各12个),丹霞地貌第四(11个)。这前四名均有介绍,火山5个,丹霞地貌和古生物遗迹各3个,岩溶地貌有4个。但毕竟只做了21个,还是少了点。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做一些,最好能把国内的85个国家地质公园都介绍给国人。

第三,这21个地质公园中,包括了中国首批的5个世界地质公园,并且都被做了重点描述。五大连池写了近两万字,这是中国迄今为止用一篇文章(不是一本书)写一个风景区的最多的文字了。张家界写了1.5万字,并且说“如果让我在已经公布的85个国家地质公园中只选一个去旅游,那我就选张家界!”云台山写了1万字,为突出云台山,我把它作为21个地质公园中的开篇之作。广东丹霞山虽然只写了7000字,但我把她作为本书丹霞地貌的第一篇。实际上,未论述的3个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庐山、黄山我都去过,但都是在10年前去的,10年间自然界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风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则肯定大不一样了。为了对读者负责,所以未写它们。本书介绍的21个国家地质公园的情况都是2002年以后的,读者读到本书时这些公园的情况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按图索骥”。

“天下事了若未了,不妨以不了了之。”在现有的条件下,本人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尽管这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本书留下的遗憾,不是自己现在的智力、体力、财力和社会地位所能解决的。如果身体条件许可,又有一定的资金支持,我还要把这本书写下去。即使自己写不下去,也要请后人继续写。宣传、保护上天和先人留给我们的自然遗产,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我愿为此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地书(中国21个国家地质公园全记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胜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30666
开本 16开
页数 3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3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S75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6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