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的时光游戏
内容
编辑推荐

欧洲在作者的文字里,有心灵感动和崭新的体验。他不是在观光,不是在寻找创作素材,而是把自己融入在一切风景之中,有时失魂落魄,有时忘我歌吟……

很难界定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散文、随笔、摄影、游记、还是纪实,它还拥有小说中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才华的青年作家的最新作品,它是一本有关艺术灵魂的新游记。

目录

再度出发(序)韩少功

孤寂&艺术

 激情溅活的舌头

 永远的梵高

 森林边上的巴比松

 多瑙河的蓝色旋律

 灵魂秘语

流逝&文明

 寻找乡村

 东方的气息

 香艳的欧洲

 背对夕光而飞

阴影&政治

 春天的选举与谋杀

 诺曼底 飘忽的目光

 山顶上的国家

行走&记忆

 一转身 萨沃那就走了

 一个小镇与一条河流

 海滨降临的神迹

 罗马的时光游戏

 寂寞特里尔

 一个国王的梦境

 行走语录

复活感受(后记)

试读章节

石头切削变成墙体,一块块叠压着,成了巴洛克、哥特式的建筑。一条马路一条马路,横着竖着展开,平行地铺,十字架一样交叉地铺——石头的巴黎,工匠们的砌筑,几百年僵固成永恒的形状。人工打凿的痕迹,让它们获得瘠薄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只是生命的陈迹。

下午,徒步巴黎街头,从巴黎圣母院,沿着塞纳河,经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左拐往南,左右,石头的房屋紧逼过来,手里,一张巴黎地图,我的目标只有一个小点:罗丹博物馆。我想像着另外一种石头。那些石头也许变成心灵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气息。

脚步在石头上橐橐叩响,一种轻浮而空荡的感受——人在石头的空间飘忽,而石头的坚硬却相连着永远。人不能永生,依赖什么,人能够把个人的感受留下吗?我这样的过客,偶然地走过,却有深刻的孤独与虚幻的人生感受。我依靠的只有文字。然而,语言在脑海回闪,心却孤立无援,无法言说内心于万一。

一百年前,罗丹走过时,同样轻浮的脚步声飘过,他的心依傍着石头,会有我同样的无望吗?或许,坚固的石头能抵近他的心灵?

克洛黛尔,一个有法兰西线条美的女子,让这个行走于巴黎的人,再也扑不灭一颗心的燃烧。来自心灵的挚爱,让他寻找汉白玉的大理石。那是他的语言,倾诉内心情感的语言。人在孤独时,需要表达:人在思念和爱时,也同样渴望倾诉。一颗心不能承载太多,更不能没有另一颗心的共鸣、慰藉,去克服人与生俱来的孤单。那场燃烧过石头的爱,罗丹会痛苦于表达吗?P8

序言

育群的家乡在湖南省汨罗江边,也就是我知青时代下乡插队的地方。几年前我在那里重新定居,每年有一半时间在那里半耕半读,他利用探亲的机会来看我这是我们之间的第一次交往一

我知道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在文学、新闻、摄影艺术等方面都有辛勤追求和丰硕成果,眼前这本访欧文集也写得多姿多彩、琳琅满目,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对欧洲艺术史的倾心关注.使此书更多了一些浪漫和梦幻的情调一像很多中国人一样,一个从汨罗江边走出来的少年,如果想了解这个身处其中的世界,不了解欧洲是不行的 欧洲不仅是世界现代艺术的高峰,而且在科学、经济、宗教以及社会制度改革等方面人才辈出,活力进发,业绩辉煌,对16世纪以后的世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所谓“现代化”几乎曾经就是“西洋化”。亦即“欧洲化”。

清末郭嵩焘也是出生在湖南省汨罗江边的人,是中国第一任驻英法公使,是首批游历和观察欧洲的中国人之一。我不知道育群在欧洲游访的时候是否想起了郭嵩焘,但我相信育群的目光一定燃烧着前人走向世界的激情,其脚步正在延续着中国人对欧洲文明不倦的叩问:由于地理、文字、习俗等方面的阻隔,由于意识形态妖化或美化的宣传干扰,中国人对欧洲应该说一直还是知之甚少,知之甚浅。欧洲的游牧与海洋生活背景,欧洲的几何学与公理化思维习惯,欧洲贵族制度与宗教文化的强大传统,如此等等,还处在很多中国人的实践感受之外,常常成为他们的理解的死角。欧洲文明发育的各种外部原因,比如伊斯兰教的深度侵入,比如殖民主义的广泛扩张,也总是遗漏在很多中国人的知识眼界之外。这样,自郭嵩焘开始的知识事业,历经一个多世纪,至今仍是一个远未完成的话题。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除了汉堡包、奔驰汽车、皮尔·卡丹时装、代议制民主一类浮光掠影的碎片,欧洲仍然是一片遥远而模糊的土地、

现在,育群沿着前辈同乡郭嵩焘的足迹再度出发了,也许,这本书不过是他的第一个脚印,或者第一个驿站,通向山重水复的真理彼岸。

我们祝他满载而归。

韩少功

2003年6月于汨罗

后记

总想每年都有一些不同的经历,它们像一件件货物加塞到了时间的快车上。一种晕眩的速度,使这样的事情显得愈加紧迫。青春是什么?就是可以大把大把地花时间而没丝毫的心痛,人生最华美的段落也是最奢侈的段落。觉得要考虑怎样度过一生时,青春其实所剩无几了。好在我已经去做了,心愿一一成为现实,空虚的时候,这样的经历能给我充实的感觉。譬如写作,譬如读书,还有旅行。

总免不了问自己:今年什么最难忘呢?日子就像稿纸一样,剩下最后几格时,落笔不免显得滞重——好快!回头一望,我害怕只是一片空白。

终于在马年走得更远。对于自己能否走遍天下,我仍不敢奢望。1998年对我是一次巨大的刺激与挑战,那一年里,我走过的大山脉,就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它们都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我沿着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走了几千公里,数次翻越它的雪峰,内心的激荡与壮美的体验,盛满了人生的庸常岁月。这样的感动,让我一口气写出了4部关于西藏的书。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大山?是因为我的故乡洞庭湖没有山吗?是因为生命的密码里已经钦定了这样的爱?许多年里,我总是一次次走进崇山峻岭中,南方的山脉几乎被我踏遍。

阿尔卑斯山属于欧洲大陆,是西方最高大的山脉,在过去的岁月里,对于我,它只是一座“文学的山脉”,仅属于想像。当可能出现,我又把它变为现实,这一年就足可以在我人生中刻下一道记忆的深痕了——

5月,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家莫扎特故乡。我登上山头的古堡,一座座头戴雪冠的山峰全在视野里呈现,当年《音乐之声》就在这里拍摄。我坐在古堡露天酒吧远眺阿尔卑斯连绵的群峰,那些高大雪山下的土地,竟如此平坦,地毯一样的绿,从古堡底一直铺到那些蓝色峰峦下。薄薄的轻雾,似有似无,绕在蓝与绿的交汇处。天空瓦蓝一片,岩石与积雪的山颠,是那样格外醒目。偶尔有飞机掠过时划下一道白线。

就这样遥望雪山,看夕阳缓缓西沉,把德国啤酒的清香苦涩品成时间的滋味。相隔遥远的山峰,拉开巨幅的天幕,无人的舞台变魔术一样,由蓝转红、渐渐青紫……就这样相守,每隔数分钟拍下一张照片,直到夜色笼罩大地。

爬上阿尔卑斯是在德国慕尼黑南部的新天鹅堡。绕过古堡,沿着山坡上的路往上爬,山陡峭了,路也消失了,踩着厚厚的松针在大树间攀爬,森林的气息,鸟语的时断时续,头上时隐时现的雪峰,北半球凛冽清新的阳光漏下点点光影……它能把一个欧洲联系在一起吗?那些基督的教堂、石头的皇宫、飘逸于空中的咖啡香、无法明白的语言,还有区别于东方感性的以智性为特征的西方艺术,以及政治这一术语包裹下的纷争……都隐去了,自然的山水并无国界。这一刻,大山的亲切有如回家的感觉。我独坐林间,闻着它树木的芳香,这来自欧洲却也是来自我记忆深处熟悉的芳香,消除了我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阿尔卑斯,孕育并产生西方文明的土地,却有我最熟悉的树林、草地。它的虫吟鸟唧、它的草木气息,既属于白皮肤蓝眼睛的欧洲人,也属于我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几乎是相同的大山脉,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竟有差异如此巨大的不同种族产生;我所感受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被欧洲人当做一个理性审视的客观对象……这一切不同的根源,会在这个同样充满芬芳气息的蔚蓝色的空气中吗?会在同样郁郁葱葱蓬勃生长的森林中吗?神秘世界的奥妙,让我神思飞越。心里念着,这曾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山,它最先出现在机翼下时,是白茫茫一片雪峰相连。现在,它只是森林、岩石、泥土……这样的体验多奇妙。

时间的快车把所有的现场都抛到了记忆的深处。人生所拥有的惟有经历。因为陌生而新奇的体验,你寻找到了这个世界未曾见过的风景,于是你获得了战胜时间的武器——太多的经历,你得到了几生几世才能拥有的。当我穿过这一年空旷的日子,只要我想起那座遥远的山,就有一些清新的感受在瞬息之间复活。这样的岁月,即便飞奔的时间,也变得有些恍惚、摇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的时光游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育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57675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0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