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折腾十年--我的青葱岁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别有意味的黑色幽默,一段历经折腾的苦涩青春。

  本书以最朴素的笔法,描写了当年的一群少年“知青”,在走向人生绝境时的真实命运。当没有多少文化的城市初中毕业生,满怀好奇地来到东北敦化的大山里时,等待着他们的是雪原中的狼群、暗夜里可疑的信号弹,还有周遭农民的歧视与冷嘲……

本书以“荒唐年代荒唐事”为背景,揭示了知青一代的悲剧,颠覆了往日以“理想主义”为基调的“知青文学”,为读者提供了反思历史、对历史再认识的文学文本。小说笔法幽默,笔触细腻,人物生动,场景逼真,有相当强的感染力。

内容推荐

本书以16岁少年的视角与语调,回顾了文革初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小说的主人公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一届,文革时刚上中学不久。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他与同班的十几名同学插队来到延边的长白山区。小说描写的是插队最初一年的经历,叙述了一群少年“知青”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的遭遇,反映了他们与当地农民在观念和利益上的冲突,再现了当时乡村贫乏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林海雪原奇异的风貌。对少年“知青”们的内心渴望、憧憬和迷茫,也有颇具功力的刻画。小说注重细节的真实与历史风貌的再现,不乏匪夷所思与令人捧腹的精彩情节,写出了那个时代的诸多荒唐。

由于少不更事、顽心未泯,主人公与他的几个同学,无法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本身也出现分化瓦解,致使自身陷入了无法立足的尴尬局面。小说以一群少年或身陷囹圄、或狼狈出走的命运为结局,令人唏嘘。另一方面,小说也描写了知青之间淳朴的友情和他们心中萌动的爱情,笔触真实感人。

目录

题记

序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试读章节

  序幕  那一年,天塌了,我们还挺乐,是不是有点儿傻啊?但那时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认为是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代。我们那时代,算算距今已足有37年,好家伙,民国才多少年哪!遥远的年代呀。在座的百分之九十九,在那时都还不是人,连细胞都不是,仅仅是基因罢了。在你们还只是基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听我细细讲来。  37年前,论风气、论价值观、论城市风貌,与今天可差了远去了。要搁你们看,那时候人都是山顶洞人,灰不溜秋,要吃没吃,要喝没喝,面有菜色,就知道唱语录歌。这其实都是瞎扯,是那一帮子少壮派学者吓唬你们呢。那时候,好啊!不过,我得边讲边穿插着介绍基本情况,不然先讲基本情况,大伙没听完就得睡着了。

言归正传,话说1966年4月底,学校停了我们年级一个月的课,干嘛?让我们下厂劳动。那时候其实也是应试教育,不过没有现在狠。那时候讲究德智体全面发展,生怕培养出书呆子,没法儿担当时代大任。中学里每天最多五节课,下午基本是踢足球。女生踢不了,就跳大绳。总之是逼着你上露天操场。学校又怕我们四体不勤,一年两三次,要我们下厂下乡,干活儿,说是不能做温室花朵,要做大风大浪里的雄鹰。那么,这回雄鹰要去哪儿呢?离我们学校不远,一个木制文具厂。小厂不大,在郊外,后面就是庄稼地,用现在的眼光看,挺环保的。我们那时候是初一,小孩儿。小孩儿能劳什么动,瞎扯呗。不过那时候可没人敢说。假模假式的班主任动员时讲的挺严肃,向工人师傅学习,怕苦不行,出废品也不行。那时候人简单,说干就干。搁现在,你给停一个月课,那家长还不得揣着菜刀找校长玩命?那时候不,咋说咋有理。

我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里没工人,因此,我没有工作服。我姥姥那时候挺神,不知道打哪儿给我弄了一套来。没准儿是花三块钱跟哪个工人家买的,那时候阶级阵线还不大清晰,大伙都相处得不错,阶级阵线上胡里八涂。这工作服一穿,松松垮垮,还真有点儿工人样儿。那时候工人挺牛,主人哪!一穿上工人衣服是不同,走在大街上人都瞧我:这小童工还挺精神啊!  现在想起来,那厂子整个是一手工作坊,八成是街道办的。有几个技术上过硬的老工人,都三、四十岁吧,剩下是一帮老娘们。说老娘们,是我那时的眼光,其实没多老,二十五六而已。以我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含苞欲放的花(我那时太不会看人)。她们整天叽叽喳喳,张家长李家短。我们去了,她们就研究谁家有钱、谁家官儿大。对家里官儿大的,挺尊重。对家里有钱的,挺蔑视(是嫉妒也说不定)。这些问题都不大,因为都搁不到桌面上来,心照不宣而已。主要是那个时代品评人,有个重要标准,是能干不能干,就是手巧不巧。笨手笨脚的人最受歧视。像现在的这些小孩儿,娇生惯养,要搁那时候就得让人歧视死,不等考上清华就得自个儿窝囊死。我就是个天生的笨人,给文具制品刷漆,弄得满身是油漆,人一看就是个废物。那时候没让人给窝囊死,还真是因为心理素质还比较好。  这手工作坊嘛,就谈不上什么规范了,工人等于工匠,技术标准就是手艺。俩老工人,一个喜欢刷薄漆,一个喜欢刷厚漆,这个看着合格的,那个看着就不合格。我们也不傻,刷厚了就交给爱厚的那师傅去检查,刷薄了就交给爱薄的那师傅去检查——准成。那年头,老工人厉害,一看你刷的不好,脸一拉,跟现在的老板似的,要吃人的样子。想起来,我们那时的小孩儿也挺不容易,那么小,就得看人脸色。工厂虽小,倒像模像样,有黑板报,篮球场。厂子给工人发工作服、劳保手套。这些东西工人用的省,用不了的,自己拿废品站换钱去。总的说,工人还是穷啊,多一毛钱是一毛钱。  日子就这么过,干干活,工间休息打打篮球,下午休息还读读报。那报纸内容本来就没意思,还正经八本地念,搁现在看,撑的八成是!  P3-5

序言

  “我的青葱岁月”——我随手写下的这个标题,也可能是从隔夜梦中得来的灵感。忽然地,就很喜欢这个意象。诸位年轻的读者都是见多识广的,跟麦当娜或比尔·盖茨握过手的,也可能大有人在;但是,你们大概都没见过田野里成片成片的青葱吧?风一拂动,其色彩就有变化,那种水灵灵的新鲜,会让你感到到生命真的是很纯净。  我们年少时,就是那一行行挺拔的青葱,顶着露,沐着风,有无限的风华。然而突如其来地,时代暴风雨就卷了过来,如马踏青苗。从此,我们生涯的记录里就是一片狼藉,没有一天是顺当的时候。  如此三十多年过去,终于有资格像张爱玲女士那样叹一声“三十年前的月亮”了,真该谢天谢地。  老了之后,再看到小孩子们无邪而任性的样子,禁不住就要想,我们那时候,不也就这样吗?人有高低贵贱,而郁郁葱葱的少年时代,我看,谁跟谁,那都是差不多的。

书评(媒体评论)

Forbidden 关于那个时代的声音和记载。都像烟一样飘散得无迹可寻。作为一个生在70年代末的孩子,我只能从各种小说影视和长辈的转述中揣摩那个年代的轮廓。隐约觉得,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的狂热与人性中根植的恶。

Ty98 写得太好啦,我像找到了自己的一点影子。虽然我和作者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很感人,滋味很多。读的时候,有甘甜也有苦涩。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啊!

橘子回忆 被往事打动的,往往不是往事本身,而是往事中的自己。

流莲 是啊,幸福,只与青春有关。一口气看完了,谢谢!你让我想起过去的岁月。

MicNYC 苦是苦,年青就会有欢乐。我没赶上下乡,但去过集体户。晚上跟知一去生产队的鸡场偷鸡,大雪天躲在臭哄哄的宿舍里炖鸡汤,真是少年时代一美好的记忆。现在吃什么大餐也没有当时的鲜美了,呵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折腾十年--我的青葱岁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秋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26604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4
14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