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华裔美国小说的研究论著。作者通过对华裔美国小说中“唐人街”、“母与子”、“父与子”等典型母题的剖析,对华裔美国文学中所特有的族裔经验、混合的文学传统和文化想象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展示,对我们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中应该采取的文化立场和文化策略有着较大的启示意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封闭到开放:亚/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及其内涵的演变

第二节 从“本土”到“离散”:美国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

一、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本土”视角

二、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身份政治

第三节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在中国

一、“台湾视角”:对美国批评理论的积极呼应

二、内地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及其“文化中国”情结

第四节 华裔美国小说母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族裔、性别、文化的斗争“场”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阶段及主题概览

第一节 从“苦力歌?、“埃伦诗集”到《春郁太太》:华裔美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土生华裔的“感性”言说: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节 “越界”与“回归”: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多元景观

第三章 “唐人街”:双重边缘化的文化“飞地”

第一节 对读“水仙花”与严歌苓笔下19世纪的唐人街

一、“水仙花”:“美德不是白人的专利”

二、严歌苓笔下的唐人街:“顽韧生物”的聚居地

三、“他者导向”与“内部导向”的叙事

第二节 解读“唐人街”的“父权制”社会

一、《吃碗茶》:华人“单身汉”世界畸形的“父权家长制”社会

二、美爱的背叛:对“父权”的挑战

第三节 唐人街的“出逃者”与“困守者”

一、逃离“群鬼”环绕的世界

二、玻璃球里的飞翔:“唐人街”突围的困境

第四章 “母与女”:母性谱系与华裔美国女性主体的建构

第一节 母性谱系的追寻:超越种族、文化认同的女性主义神话

一、精神分析理论及女性主义理论观照下的母女关系

二、华裔美国女作家小说文本中的母性谱系追寻

三、父权及种族俯视之下华裔美国女性失落的自我

第二节 文化之母:华裔美国女儿文化视阈中的“他者”

一、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东方主义”再现

二、“他者化”与“被他者化”挤压下分裂的主体

第三节 后殖民语境中华裔美国女性主体建构的悖论

第五章 “父与子”:华美文化的传承与异变

第一节 中西方文化传统中“父与子”关系的差异性表述

第二节 血缘父子的失落与对精神父亲的追寻

一、被“阉割”或“白化”的血缘之父

二、寻找精神之父:华裔美国父系英雄传统的构建

第三节 “父与子”母题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因素

一、内部殖民的阴影:华裔美国男作家追寻力量型精神之父的迷失

二、中国“书生”对建构华裔男性气质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英文引用文献

二、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内地华裔美国文学期刊论文篇名辑录

附录二 中国内地华裔美国文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篇名辑录

附录三 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要目辑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华裔美国小说典型母题研究)/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蒲若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4724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6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6: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