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精)
内容
精彩书摘

我哥雷榕生原来也希望与我们分在同一个生产队。但当时送我们去延川县的军代表研究了知青分配名单,觉得这样不妥。他认为这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凑在一个生产队太集中了,还是分散开比较好,于是就把雷榕生调到另一个生产大队了。

出发那天,我们兄弟两个是自己背着简单的行李到北京火车站的,没让家人来送。近平也是独自一人到的车站,也没想到家里会有人来送他,他径直上了火车,和我们坐在一起。这时候有同学喊他:“习近平,你姐姐来送你了!”我们一看,是近平的姐姐桥桥来了。当时,火车站上到处都是人,有送人的,有被送的,一片嘈杂。近平站在车厢中,桥桥大姐在车下隔着车窗望着弟弟。当时那种情况下,姐弟俩应该是百感交集,离别的心情可想而知。桥桥大姐把一包水果交给近平,嘱咐他一路小心,到了那边注意搞好生活,自己多照顾自己。近平点头答应着,但没有说太多的话。他站在车厢里,没有流泪,只是长时间凝视着他的姐姐。几十年过去了,桥桥大姐与我谈起当时的情景,近平在火车上的动作、眼神,她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坐火车到了陕西铜川,住了一夜,又换乘卡车向延安进发。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师范住了一晚。我们住在教室里,用课桌拼成大铺,把被褥打开,睡在上面。

1月16日一早,我们又乘车从延安出发途经延川,中午时分到达文安驿公社。在公社外的空场上,各村来接知青的贫下中农为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会,招待吃了一顿饭。那天拿来招待我们的是陕北人民最好的饭菜,有洋芋、胡萝卜、粉条和猪肉,还有小米饭。知青各自散开吃饭,村民们远远围观我们,狗在吃饭人群中窜来窜去,捡拾掉在地上的肥肉片子。吃完饭后,我们按名单各自分队奔赴插队地点。我和近平被分在梁家河大队,距离公社有15里路。队伍在进沟的时候,老乡很照顾我们,帮我们背着行李,我们只提着自己的挎包与提包。

到了梁家河以后,雷榕生他们需要继续前行,就与我们分开了,不过好在我们是在一条沟里,再继续往前走几里路就到了,隔得不远。

雷榕生:我插队的村叫梁家塌,“文革”前与梁家河同属于一个生产大队,两个自然村落。这个村在梁家河的后面,比较偏僻。

雷平生:我和近平分在梁家河大队后队,同队的还有王燕生、杨京生、佟达宁和戴明。从那时起,近平在这里度过了7年,我在这里度过了6年。当年,生活各方面都是很艰苦的。我们一起劳动、学习,经常交流,彼此关系始终处得非常融洽。

采访组:当时你们都是高干子弟,突然从大城市到小村庄,心理落差一定很大吧?2002年,习近平发表了—篇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里面讲到几年中过了“四大关”,就是“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请你们谈谈是怎么过这“四关”的。

P8-9

目录

知青说

雷榕生 雷平生/“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

陶海粟/“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王燕生/“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黑荫贵/“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

戴明/“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

赵华安 张春富/“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

村民说

梁玉明/“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

石春阳/“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王宪平/“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武晖/“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

张卫庞 吕侯生 刘金莲/“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赵家河村民/“近平真是个好后生”

各界说

曹谷溪/“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刘明升/“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

杨世忠/“近平当村支书就是因为大家都拥护他”

白光兴/“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近平奋斗的结果”

艾平/“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孔丹/“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何毅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

内容简介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精)》通过采访梁家河村民、在梁家河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社会各界人士,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再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彰显了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强烈反响。

序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从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连载。

策划组织这个系列采访实录,主要是为了讲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他都待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经历,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有助于人们更加全面、历史地了解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基于这样的初衷,我们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对当年那些与总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乡亲和知青们进行面对面访谈。村民们、知青们谈起当年的故事,记忆依然那么清晰,说起来依然那么激动,回味起来依然那么幸福。他们述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40多年前,珍贵的记忆虽然沉淀在流年岁月之中,但绝没有褪色。在梁家河村史馆和知青窑前,在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前,在至今仍发挥效用的淤地坝前,在赵家河的知青林前,在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留下足迹的那些地方,倾听着总书记与人民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故事,倾听着总书记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倾听着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人们的心灵会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第一篇采访实录在《学习时报》刊出后,立刻引起极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一时间,国内外网站纷纷转载,微博、微信平台网友广泛热议。随着采访实录陆续刊出,热度在持续加温。许多网友留言和跟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磨炼了意志和品格,这样的经历令人佩服,纷纷为总书记点赞,表达对总书记的拥戴之情,表示要以总书记为榜样,立足岗位踏实工作。

在网友留言和来信来电中,不少读者建议把采访实录结集出版,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不少单位还自发把采访实录结集成册,在干部群众中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些高等院校把采访实录作为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健康成长成才的鲜活教材,开展了“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专题学习教育,取得很好效果。

尊重广大读者的热切期盼,我们把19篇访谈稿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重新进行编排,并选用了76幅图片,辑为此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

中共中央党校

2017年6月

编辑推荐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著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精)》一书,书中选用了76幅珍贵图片,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总书记是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采访梁家河村民、在梁家河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社会各界人士, 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知青岁月, 再现了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 彰显了他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 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而强烈反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党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561641
开本 16开
页数 452页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34
CIP核字 2017200514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2
25cm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