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回忆吴文藻、史禄国、马林诺斯基、潘光旦等作者所师从的学者;2、补课札记——重温派克社会学;3、对作者自身所从事的重建社会学和人类学经过的回顾。费老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叙述,呈现出了一位参与了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从草创、发展、挫折到重建之全过程的老学者的深刻反思和体会,展示了这一学科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发展经历。
图书 | 师承补课治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1、回忆吴文藻、史禄国、马林诺斯基、潘光旦等作者所师从的学者;2、补课札记——重温派克社会学;3、对作者自身所从事的重建社会学和人类学经过的回顾。费老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叙述,呈现出了一位参与了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从草创、发展、挫折到重建之全过程的老学者的深刻反思和体会,展示了这一学科在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发展经历。 目录 留英记 开风气,育人才 潘、胡译《人类的由来》书后 人不知而不愠——缅怀史禄国老师 从史禄国者师学习体质人类学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 补课札记——重温派克社会学 一、决心补课 二、派克来华 三、派克的早年 四、人生道路的选择 五、留学欧洲 六、深入社会基层 七、一段插话 八、芝加哥大学及其社会学系 九、派克进入社会学阵地 十、派克和汤姆士两人的结合 十一、从探险者成为拓荒者 十二、派克老师在备课 十三、欧战期间的派克老师 十四、派克老师走上讲台 十五、奠定社会学成为一门科学 十六、众口交誉的老师 十七、再说《引论》 十八、另一本老师的杰作 十九、未完成的种族关系研究 二十、跨越太平洋 二十一、人生苦短,探索未已 二十二、后记 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经过的回顾和体会 一、重建社会学的方针 二、学科建设的速成、补课和队伍建立 三、理论和实际结合、教学和研究结合 四、“文化自觉”与中国学者的历史责任 五、历史机遇和发展创新 六、知识分子的正气和第二次创业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师承补课治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费孝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160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2 |
出版时间 | 2001-10-01 |
首版时间 | 2001-10-01 |
印刷时间 | 200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1 |
宽 | 138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