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的是中南海红墙内的摄影师杜修贤在60—70年代的一段特殊经历。他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伟人的精彩瞬间,也记录下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还记录了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瞬间……
图书 | 红墙里的瞬间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记述的是中南海红墙内的摄影师杜修贤在60—70年代的一段特殊经历。他用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伟人的精彩瞬间,也记录下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还记录了共和国历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瞬间…… 目录 引子 1、1960年元月,我正式担任周恩来总理专职摄影记者。中南海西花厅里周总理和邓大姐那富有感染力的笑声,至今都留在我温馨的记忆里。 2、1960年4月,我们在缅甸经历了一场规模宏大、别开生面的泼水节。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穿上“裙子”,沿街泼洒祝福之水,和缅甸人民分享这无比欢乐的时光 3、友好访问团即将飞往柬埔寨。突然传来不幸的消息,柬埔寨国王病逝。周总理当机当断,为代表团成员每人做两套丧服,友好访问变成了吊唁。当白色素裹的队伍走下飞机时,年轻的西哈努克王子悲喜交集…… 4、1963年冬季,周恩来由陈毅陪同,率中国友好访问团作为期三个月的访问,传播友谊的足音响彻亚非欧14国。次年春,中国访问团回到北京。这是新中国政府头脑出访历时最长访问国家最多的一次外交活动。 5、1966年4月国内政治风云骤起,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四国。热情洋溢的出访变成了苦雨凄凉的归途。专机载着刘少奇和陈毅直飞杭州。“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6、1966年7月我随周恩来出访欧洲。凯旋而归的双足刚踏上北京机场,“史无前例”的巴掌将我推进了“特务、间谍”的行列。离开周恩开,离开中南海。开始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充满难堪和屈辱的生活。 7、1969年周恩来急电召我返京。刚刚离去,我的伙伴们突然壮烈牺牲。我虽幸存而归却心碎万片。邓大姐情深意长对我说:“你的我们‘文革’以来,在后厅会见的第一个客人。” 8、1970年元月,我又担任了毛泽东的专职摄影记者。怀着神秘的心情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无比惊奇地发现这里是书的海洋。毛泽东像普通人一样和我们交谈,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仰头看了看天,似乎不作美嘛。阴沉沉的一团乌云好像托着雨水,随时可能从天而落。刚才我给领导人拍照片时还为有这样的天气暗暗欣喜,拍人就需要光线柔和的天气。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红墙里的瞬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顾保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3060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1992-05-01 |
首版时间 | 1992-05-01 |
印刷时间 | 200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