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离电子游戏脑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在网络游戏盛行一时,受到青少年们极大的追捧,但研究成果表明: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人的脑电波同老年痴呆症患者非常相似,学术界称之为"电子游戏脑"。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大脑健康,本书通过科学的原理与病理分析揭示出长期沉迷于电子(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其大脑所受到的伤害及其程度,并以科学的且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实施的方法援救学生,帮助家长,共同抵制电子(网结)游戏,爱护我们的大脑。

内容推荐

日本脑科学专家森昭雄教授研究成果表明: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脑电波同老年痴呆症患者非常相似,学术界称之为"电子游戏脑"。患有"电子游戏臆"的人还容易发脾气、具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散漫、无羞耻心、过一天算一天、做事无精 打采等等,这些都是"电子游戏脑"的症状。为了保障青少年的大脑健康,拯救患有"电子游戏脑"的青少年,社会、学校、家长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究其根源,制订策略。该书通过科学的原理与病理分析揭示出长期沉迷于电子(网络)游戏 的青少年其大脑所受到的伤害,并以科学的且在日 常生活中容易实施的方法援救学生,帮助家长,共同抵制电子(网结)游戏的危害,还广大青少年一个洁净的成长空间。

目录

序 文明的遗憾--远离"电子游戏脑"王之峰博士1

1.电子游,会使人变成白痴吗 1

"电子游戏脑"是日本最近的流行语,指的是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后人大脑所处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发现:此时人的脑电波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电非常相似。

电子游戏脑=痴呆脑8

行为低能+电脑犯罪 11

电脑游戏影响思维 18

隐性杀手"电磁波"  20

附件:长期使用电脑易患哪病 24

2.电子游戏。对大脑伤害在哪 27

电子游戏会使脑的正常功能活动明显下降。过度痴迷电子游戏的孩子更容易变得表情极度淡莫,行为不能自控、注意力分散、丧失创造力,甚至会变成"浮雕"。.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电子游戏脑与失去控制能力脑的区别 28

在游戏中令人惊湃的脑波的变化 38

人的理性究竟是从哪里获取的42

玩电子游戏时脑电波的不同类型 55

角色扮演游戏使脑激活 59

禁止儿童玩电子游戏 61

附件:死亡的新理念--脑死亡 66

3.电子游戏,毒害到底有多大 69

当想象终于就是模拟现实世界并在发狠斗杀时,一旦失控,现实世界的杀戮将无法避免。游戏愈来愈像战争,战争则愈来愈像游戏,它们之间的界限.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愈发模糊。

大型多人线上角色扮演:寻找刺激 73

第一人称射击:教孩子如何杀人 77

回合制战斗:一杯"温吞水"  83

即时战略:美丽"罂粟花"  86

暴力格斗:是药三分毒 92

养成游戏:骗取情感 95

十八禁:呼唤分级 98

附件.什么县虑拟现实 113

4.电子游戏,亦悲亦喜难取舍 115

当那些我认识的小孩子,用种种瞒天过海的手法,把自己喜欢的电子游戏玩了个底朝天的时候,我想你会相信:他们的内心,肯定充满着捣蛋鬼才会拥有的欢乐。

玩游戏,痛并快乐着 116

是圣婴还是魔鬼 119

警惕网络成瘾 121

父母的困惑 127

死亡游戏 130

附件:正确引导孩子用电脑 131

5.我是家长,反对孩子痴迷游戏 135

在游戏之中,是英雄和恶棍之间的殊死搏斗:在现实中,则是玩游戏的孩子和不准玩游戏的家长之间的战争。随着电子游戏声势逐渐壮大,这场战争呈现家长反对的声音则越来越小。

这是开发智力还是引人歧途 137

精神"电子鸦片"的危害 140

孩子沉迷游戏让我心忧 143

专家谈"戒除网瘾"  147

避免"电子游戏脑"  150

网络游戏的危害 155

另类危险倾向 157

附件:电子游戏类型概览 161

6.身体运动,拯救"电子游戏脑" 169

一般来说.由于人体运动促进了血液的循环.随之大脑的血液循环也得到改善。这种血液循环激活了脑神经的某种回路,被激活的神经回路维持着,从而使大脑机能有很大提高。

舞蹈游戏也可使大脑激活 171

步行可使头脑更加清醒 172

通过运动增强记忆力 174

重要的是身心快乐 181

附件:远离网吧倡议书 182

7.大脑保健。从亲子教育做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肌肤接触和关心爱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孩子的肌肤接触和关心爱护不够,对孩子的大脑就会有不良的影响,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也不能正常进行分泌。

手把手教孩子的现实意义 189

成为自己动脑思考的人 192

让孩子体验自己动手创造的快乐 193

充分利用孩子的感官 195

这是爱的真情呼唤 196

附件:大脑必需的营养素 198

后记 20l

试读章节

看过电影《摩登时代》的人都会对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那个卓别林扮演的工人,由于整天在拧螺丝钉,以至于没有了螺丝钉,他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现实生活中,你也会在公共汽车中看到一个人紧盯着掌上游戏机在打俄罗斯方块,神情专注得哪怕翻车都无所谓,你要是跟他说话,他多半是神情木然地看看你,像是一张呆板的人皮面具。这种状况,多半就是有"电子游戏脑"的症状了。 "电子游戏脑"是日本最近的流行语,指的是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后人大脑所处的一种状态,通过简单的仪器测量,我们可以发现:此时人的脑电波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电波非常相似。这个词汇是日本脑神经科学专家森昭雄教授所创造的。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让一名经常用手机发短信玩电子游戏的13岁的女生和一名不常做此类活动的14岁的男生用手机发电子邮件,同时测量他们的大脑β波。女生发邮件时,β波曲线的数值直线下降,终止发邮件后,B波曲线数值又自动回升。而那名男生发邮件时β波曲线的数值却没有变化。森昭雄教授解释说,B波显示大脑前额叶前部的活动情况,前额叶前部对人的创造性、理性和道德起支配作用。B波数值低下,说明智商、情商均有问题。上述那名女生经常用手机发邮件、玩电子游戏,已经出现了"电子游戏脑"的初期症状。青少年"电子游戏脑"的特征是表情淡漠,非常健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玩7小时游戏的人,几乎100%有过记性不好而失约的经历;其次,他们感情控制能力差,玩游戏时突然发怒破坏游戏机者有之,随手往墙壁上砸东西者有之,而且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反应;再次是大脑发育迟缓,说出来的话全是游戏语言,有的学生到小学四年级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森昭雄教授对365名青少年的检测结果表明,20%的人玩游戏时大脑基本不出现β波,40%的人玩游戏时只有微弱的β波,平时脑波正常、玩游戏时下降,出现"电子游戏脑"初期:症状的占30%,大脑完全正常的只有10%。为此,他还专门写了本叫《游戏脑的恐怖》的畅销书,震惊了整个日本。

序言

文明的遗憾--远离"电子游戏脑"王之峰

正像人类的每个重大发明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一样,人类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络,便开始在享受信息时代无极无限的欢欣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无穷无尽的烦恼。在青少年中流行的所谓电子游戏脑就是明显的一例。

我向我的儿子以及差不多年龄的男孩子(当然也包括女孩子)热情地推荐这本书,这不等于我完全赞成书中的所有观点,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得到一点思考:你们处在一个高度文 明的时代的文明阶层,尤其是在电子计算机与网络领域。比你们的父辈或祖辈们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任何文明都有自身不可避免的遗憾,计算机和网络文明也是一样。人类的发 展是可以消除这些遗憾的。但那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闻;需要 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我不希望你们成为计算机与网络文明发展 的代价被付出。我不希望将来的历史告诉后人。说在网络时代 的初期,造就了一大批"电子游戏髓"。他们是从哪一年代到哪一年代的多少岁教的年轻人。那是令人遗憾的。

迄今为止,人类文明中最重要的还是工业文明观。。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最重要的创伤--垃圾和污染。人类只、有彻底消除了工业文明必然伴生的产物--垃圾和污染,才算是 真正地享受了工业文明。为此,人类仍然在努力着。然而遗憾的是,有些地区(当然也包括那里的人民),也许已经失去了享 受工业文明的机会,而只能承受无休止的垃圾和污染。这是历史已经写着的。

人类还没有完全解决工业时代的文明与悲剧,又匆忙地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尤其在中国,我们可以说处于一个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并存的社会。这个时代也是个太多的垃圾与太多的文明并存的时代。

我希望以某种方式与电脑的关系比较密切的孩子们,通过阅读此书仔细地想一想,网络文明给你自己到底带来了什么? 你是处在文明的圈里,还是处在垃圾的圈里?网络文明,就好 比你面前的一个鸡蛋,你吃下了什么?是去了皮,吃了有营养的蛋白和蛋黄,还是根本没沾着什么营养,只是埋头咀嚼那些 该作为垃圾的蛋皮,甚至是蛋皮上的脏东西?

我也希望有某一年龄段孩子的家长也读一读此书。该书的 许多观点肯定是需要与孩子讨论的,但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倒是一个普及性的读物。一般家长和老师不喜欢孩子们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但是没有什么更有说服力的说法。日本森昭雄教授通过对人脑β波测量提出了"电子游戏脑"的理论。教授的研究认为,β波显示人的大脑前额叶前部的活动情况。前额叶前部对人的创造性、理性和道德起支配作用。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青少年β波值明显下降,严重者竟与痴呆症患者的脑波值一样。教授的研究是实证性的。但是只有这些还是不足以让孩子们远离电脑游戏。然而森昭雄教授毕竟是个科学家。他很快便回答了我刚翻阅此 书时的疑惑:种类繁多的电脑游戏,就没有使β波值上升的吗?有。教授的研究成果是非常珍贵的:他认为角色扮演的游戏会提高β波的活跃程度。其中多种角色扮演的游戏,如恐怖 惊险游戏,会使β波的活跃程度提高很快。然而遗憾的是这种兴奋状态不是正常的,是和"低等动物在争斗或逃难时的反应是一样的"。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意义上支持了常人的感觉。一般家长和老师不喜欢孩子或学生玩此类游戏,或发现孩子玩此类游戏后的状态不对劲,但大多数人说不出这个道理。这也正是教授以及本书的重大贡献。

另外,尽管本书对电子游戏有着明显的反对倾向,但他们并不像以往对待一些新生事物那样,只是找几个反面的事例以 偏概全,得出否定的结论。而是运用了最新的科学成果,即电子游戏脑理论。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找出大量事实,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其中一些心理学、生理学、脑神经学及社会学等学 科的专家的观点占了很大篇幅。很明显,作者力图避免一些容易在青少年中引起逆反的说教式的语言。更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提出了电子游戏脑的危害,还分析了产生的根源,认为其 诱惑的来源主要是孩子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扮演自己的主动 角色,有真实的互动感。电视剧也能提供给你一个虚拟世界, 但你始终是局外人,所以电视剧只能吸引老年人;鸦片也让人 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但是没有真实的互动。因此,把某些电 子游戏称为"电子鸦片"可能也不为过。那么,只能是人类又面临新的考验了。不仅如此,本书还大致为孩子们指出了一条远离电子游戏脑的出路。尤其是为了让家长们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们趋剥避害,,本书对家长们的忠告内容是具有教科书意义的。 我认为本书该部分内容的意义不亚于"电子游戏脑"概念的提出。

当然,我并不希望此书成为家长批判对电脑有些过分亲热 的孩子们的工具,更不希望它变成让孩子与电脑|彻底隔绝的借口。因为不管怎么说,电脑与电子游戏脑毕竟不是一回事。而且,那也不是本书作者的初衷。我还希望开明一点的家长能够跟孩子共同阅读此书,也倾听一下孩子对此书的评价,哪怕是不同的观点,然后能跟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你会发瑰,你的孩子是听话的。

当然,如果允许我说一点本书的不足之处的话,我想说本书对电子游戏的益智作用说得还是太少了一点。尽管作者是明 确她承认这一点的。看来也只好请那些开明的家长和孩子们理 解作者的用心良苦了。况且在这一点上也许你们知道得更多。

最后我想说:自人类发现铀以来,我们是享受了它的巨大能量,但我们一直没能避免它的深重灾难。将来我们在提及人 类发明了电脑与网络的时候,我们不该再留遗憾了。

后记

2004年秋,沈阳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大学脑科学研究专家森昭雄教授,应邀来沈阳作了"电子游戏脑"的专题讲座,经作者本人同意,经王石安、张日辉、周庆平翻译的《远离"电子游戏脑"》,作为向沈阳体育学院建院五十周年的献礼。根据译著,我们又对市场作了调查,深感电子游戏对我国青少年的脑损害已经日趋明显,有识之士和广大家长迫切渴望能有一些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实用书籍,帮助沉迷于网络的孩子走出游戏的误区与游戏场所,唤醒沉迷游戏的青少年朋友们,让孩子们真正地回到课堂上来。于是,应万卷出版公司曹旭编辑之邀,着手进行了必要而艰辛的编撰工作。该书从设想、计划到定稿,历时一季。其间,参阅了大量有关电子游戏危害方面的论文、专著,对书稿作了多次研究修改,力求在前人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衷心希望更多孩子的父母阅读本书,了解孩子大脑的现状,使孩子健康地成长。由于参阅的论文、专著范围较广,数量较多,在此不能一一说明出处,恕请谅解。  此书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沈阳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珏清、外事处处长王石安、万卷出版公司社长、总编辑李英健、沈阳炮兵学院政委王熙利等领导和同志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挚友郑佳节先生为此书撰写付出了辛勤的劳作,深表谢意。这项工作也得到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名称:电子游戏对儿童和少年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其成瘾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研究),他们对该书的编写提纲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和宝贵意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书稿完成后,从事医学工作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宋小莉博士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能对全社会预防"电子鸦片"危机,帮助青少年远离电子游戏,使那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人们走出"电子游戏脑"起到促进作用,我们深感欣慰。但由于电子游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电子游戏脑"的相关研究仍处在探索过程中,加之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5年2月

书评(媒体评论)

电子游戏不但影响视力、造成视力下降,而且对大脑也会产生影响。但是,想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产生影响却是很难的。现在经过我的研究,已经明确地显示墨大脑前额区脑电图发生了变化。          --日本大学善名的脑科学研究专索森昭雄教授用理解去反思自己,从过程中得到快乐。远离"电子游戏脑".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愉悦,他才能真正戒掉不良网瘾。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李维电子游戏充满了诱惑,但是上了阋就相当于"毒品",如同罂粟,用的适量就是治疗痢疾的优良药材,用量过度那就是吸食鸦片。  --《时代商报》报道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坚决取缔校园周边的电子游戏厅.另一方面"减负"以后,学校家长都要努力正确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安排孩子读课外书籍,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利用孩子伞兵空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中小学生远离电子游戏厅.              --《中国教育报》报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离电子游戏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日辉//周庆平//韩永进//郑佳节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17128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3-01
首版时间 2005-03-01
印刷时间 200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1.04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