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脐疗
内容
编辑推荐

脐疗主要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使药力直达脏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书从脐疗的基本知识、历史、种类及方法、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脐疗在各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等角度对脐疗进行系统介绍。既可以供中医药工作者使用,也可供患者及患者家属参阅。

内容推荐

脐疗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简便易操作、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本书是关于脐疗的专业著作,书中从脐疗的基本知识、历史、种类及方法、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脐疗在各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等角度对脐疗进行系统介绍。既可以供中医药工作者使用,也可供患者及患者家属参阅。

目录

第一章 脐疗基本知识/1

第二章 脐疗内科方/18

第三章 脐疗妇科方/127

第四章 脐疗男科方/173

第五章 脐疗儿科方/192

第六章 脐疗皮科和外科方/245

第七章 脐疗五官科方/262

参考文献/269

试读章节

第二节 脐疗的治疗原理一、脐的特点和功能

脐,位于腹部正中凹陷处,是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生命根蒂组织,名为神阙,又称“脐中”、“气舍”、“气合”、“维合”、“环谷”、“命蒂”,属中医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中医称脐中为“神阙”,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经穴名的考察》指出,“神”乃心灵生命力,“阙”是君主居城之门,可见,P10神阙穴是生命力居住的地方。当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均依靠脐带的供血和营养输送,以维持胎儿的生命活动,所以古代中医学家把脐看做先天之本、生命之本源。

《会元针灸学》曾记载:“神阙者,神其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为人部,两旁为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有横户(阴交穴)、胞门、子户,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父母相交而成胎时,先天脐带如荷茎,系母之命门,天一生水而生肾,状如未敷莲花,顺五行以相生,赖母气以相转。十月胎满,则神注于脐中而成人,故名神阙。”《针灸穴名解》则指出了脐与胃肠的密切关系:“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谓神也。”《道藏》更强调了脐与心肾的重要联系:“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由此可看出脐(神阙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古代道教的炼丹家眼中,“脐中”为其在练功过程中所发现的“玄关一窍”,即气穴。人在出生以后,剪去脐带则一点真元之气聚于脐下,为生命的根本。因此,脐虽是脐带脱落之后形成的一个根蒂组织,但它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蒂结。古代医家曾日:“真阳在,人命在;真阳散,人即死,故称脐为命之蒂。”这里说的真阳,是指婴儿出生落地,剪断脐带从母体带来的一点先天之气(又叫元气),此气在人体出生后,就归人脐内。《难经·六十六难》日:“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神阙穴位于大腹中央的脐部,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所以为经气的汇海,五脏六腑之本,并且,神阙穴和人体重要的经脉、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通,从而使它能通过其特殊性而起到独特的治疗作用。

古代气功家也认为,人体有一个以脐为中心的太极图,直径为P113寸大小,中间有两个对持抱阴阳鱼,产生阴阳感应,气血升降出入,生机周流不息,以脐为中心的九宫分布是生命的中枢,即生命之根。神阙穴和诸经百脉相通,对人体的全身都有调节作用,所以,古代气功家非常讲究意守丹田(丹田在脐下3寸,方圆4寸),为肾间动气出行之所。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1)脐部给药不经过消化系统,较少通过肝脏,避免了对消化道的刺激以及肝脏代谢对药物成分的破坏,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药物刺激脐部的神经末梢,影响机体神经系统而起到调整作用。从解剖部位看,脐部靠近腹腔和盆腔,腹腔和盆腔内有自主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存在,如腹腔丛、肠系膜间丛、腹下丛及盆腔丛等;还有最主要的神经节,如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肾节、肠系膜下节,它们支配所有腹腔和盆腔的脏器和血管,包括膈肌、肝、脾、胃、肠、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卵巢、子宫(或输精管)及其所属的全部血管,因此,脐部有较强而迅速的吸收能力,有良好的感受功能及传导功能。当用各种适宜病情的药物施治于脐部时均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整机体自主神经的机能,改善了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目的。 (3)脐部的皮肤较薄嫩,神阙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母血从此处供胎儿营养、发育,亦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直接相连,这些都有利于药物的直接吸收。P12

序言

脐疗是中医外治法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适当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脐中或在脐部进行艾灸或热熨等物理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脐疗主要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使药力直达脏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脐疗方法简便,毒副作用小,且行之有效。

脐疗历史悠久,中医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脐与脏腑经络关系的论述,为脐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亦记载了许多病证的敷脐疗法,以后各代医家均有阐述。清朝吴师机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并广泛搜集他人及民间脐疗治病经验,撰著了《理瀹骈文》,使脐疗进一步发展完善。

近20年来,脐疗的发展较快,各种期刊杂志上不断刊登脐疗的经验和方药,但是直到今日,脐疗的一些理论和经验仍散布在民间和基层,关于脐疗系统整理的专著很少。为了便于脐疗的发展和推广,利于民众对脐疗的应用,我们对相关内容加以广泛收集、系统整理,将脐疗验方按照时间顺序予以编排,撰成此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脐疗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脐疗的历史、种类、方法、作用、治病原理和注意事项,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内科、妇科、男科、儿科、皮科和外科、五官科脐疗验方。

考虑到脐疗遵循着辨证论治的原则,所以在整理脐疗验方时,按照中医的病证来分类介绍,一些现代医学疾病按其所属的中医病证范畴纳入其内或分列其后,力求简明清晰,利于应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脐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349035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4.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02
13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