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住宅建筑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住宅建筑形式的发展,在观念上仍由最初仅以住宅土地的供给逐渐转变为居住环境的提供,由注重“量的需求”转变为注重“质的要求”;在居住者的使用态度上,则由对居住环境完全私有的方式演变到逐渐加入共有的方式,进而形成共有与共生的情况,其中使用行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图书 | 台湾住宅空间设计(100平方米以下篇)(精)/当代设计精品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台湾的住宅建筑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住宅建筑形式的发展,在观念上仍由最初仅以住宅土地的供给逐渐转变为居住环境的提供,由注重“量的需求”转变为注重“质的要求”;在居住者的使用态度上,则由对居住环境完全私有的方式演变到逐渐加入共有的方式,进而形成共有与共生的情况,其中使用行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内容推荐 台湾的住宅建筑随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住宅建筑形式的发展,在观念上仍由最初仅以住宅土地的供给逐渐转变为居住环境的提供,由注重“量的需求”转变为注重“质的要求”;在居住者的使用态度上,则由对居住环境完全私有的方式演变到逐渐加入共有的方式,进而形成共有与共生的情况,其中使用行为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在台湾住宅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其室内空间的装修与设计也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萌芽、成长与茁壮。从某种角度而言,其表现甚至比住宅建筑本身的设计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究其原因,一则固然由于随着人民所得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使得室内空间的装修、改良与设计成为一种使用上的必要;一则也与房地产的销售制度息息相关。台湾房地产市场中的开发商或供销业者,为促销其建筑产品,无论其采取的销售方式为预售或先建后售,都会借室内设计师之手推出数目不等的样品屋或实品屋,以使消费者参观选购。 目录 分割 最大的可能 内心渴望,回家 静谧与繁华的空间推演 转型下的现代居家 眷恋大自然的家 解放自我,无限延伸 简约中的光影变化 山居新妆 圆弧动线的视觉延伸 切割、重组与变化 平面的魔效 对应“生活” 空间极大值 彩色空间 原质 初坯的装饰 空间尽情想像 线条美 寻找心灵沉淀处 摒除繁杂 行云间的跃动 休闲的家 温馨天地 低限之美 简朴的新乐章 隔而不分·分而不离 简约·无华 直向与横向的秩序交错 小面积大空间 自在情境 居住行为的自由比例 延展空间机能性 单身女子的“玻璃”层 解构空间语汇 都会生活空间的二次革命 以弧线巧装家室 镜的连续与延伸 盒空的战法 人本精神之概念空间 画纸上涂鸦 冷冽的空间构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台湾住宅空间设计(100平方米以下篇)(精)/当代设计精品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小石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8139587 |
开本 | 8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0 |
出版时间 | 2004-03-01 |
首版时间 | 2004-03-01 |
印刷时间 | 200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37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308 |
宽 | 236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