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茶品/说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茶,作为我国的国粹,不仅是一种天然保健又最为解渴的饮料,而且饮茶品茗,典雅随和,还能丰富生活情趣,导致身心舒坦,实为一种健康而又高雅的精神享受。此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触,从茶树性状、茶园风情、琳琅满目的茶叶品类、名茶鉴赏、品茶美学、饮茶保健功效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茶的品位,刻画出其“一片冰心在玉壶”之风采。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栩栩如生的描写,配上大量精美的图片,使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取茶叶知识,提高品茶修养。此书尤其适合茶文化爱好者研究、学习时参考。

内容推荐

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是人们居家、办公、商务、旅游的好伴侣。此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触,从茶树性状、茶园风情、琳琅满目的茶叶品类、名茶鉴赏、品茶美学、饮茶保健功效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茶的品位,刻画出其“一片冰心在玉壶”之风采。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雅俗共赏。栩栩如生的描写,配上大量精美的图片,使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取茶叶知识,提高品茶修养。此书尤其适合茶文化爱好者研究、学习时参考。

目录

◎南方嘉树

茶树侧记

茶园掠影

◎名茶揽胜

名茶思源

绿茶名品

乌龙茶名品

红茶名品

白茶名品

黄茶名品

黑茶名品

◎品茗探奇

品茶絮语

品茶艺术

◎饮茶健身

神妙茶功

茶药茶膳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式品类名茶的总称。最早的产品有“雷鸣”、“雀舌”、“雾钟”、“白毫”等散形茶和“龙团”、“凤饼”等成形茶,继而又发展了“石花”、“黄芽”、“玉叶长春”、“万春银针”、“甘露”等品种。前两种属黄茶制法,后三种则为烘青绿茶。

蒙顶名茶品种众多,尤以蒙顶甘露茶声誉最高。甘露茶是在总结蒙山的“玉叶长春”、“万春银针”的基础之上创制的,鲜叶要求,茶叶品质都比前两种要高,制作技术也较精湛。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采后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过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等工序。“蒙顶甘露”之品质特点为: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汤色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

建国初期,蒙顶以生产黄芽为主;如今,以甘露产制最多,故称“蒙顶甘露”。“蒙顶甘露”除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知名度外,还远销海外,深受好评。

◇黄山毛峰

景色奇绝的黄山,有千米以上高峰300多座,峥嵘林立,雄峙皖南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面积约1200多平方公里。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缓缓的山泉,波涛起伏的云海,号称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

“黄山毛峰”初产于清代光绪年间,而黄山出产名茶却比这更早,在宋贡茶中就有“早春英华”、“来泉胜金”出歙州之说。《黄山志》记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齿腭,谓之“黄山云雾茶”。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称。

黄山毛峰茶园分布在黄山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围,在高山的山坞深谷中,坡度为30度到50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在这“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特殊条件下,茶树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不受寒风烈日侵袭,加之茶区香花满山遍野,山花烂漫时正值茶叶采摘季节,受花香熏染,“黄山毛峰”香气馥郁,滋味鲜醇,品质特别好。

“黄山毛峰”属烘青绿茶,分特级及1~3级,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毛峰茶之极品,其外形细扁稍卷曲,状似雀舌披银毫,汤色清澈带杏黄,香气持久似白兰,滋味醇厚回味甘。黄山不仅茶叶好,泉水也好,用黄山泉冲泡黄山茶,即使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上也不会留下茶迹。

“黄山毛峰”,在全国几次名茶评比中,名列前茅。20世纪50年代参加数次国际展览会,博得国际友人很高的评价。1986年被指定为国家外交礼茶。特级“黄山毛峰”每年生产150千克左右,除接待外宾之用外,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地区,北临长江,南映鄱阳湖,滨江襟湖,巍然屹立,名胜古迹,遍布山中,风景优美,自古就有“峰奇山秀茶香”之说。庐山是云雾的世界,四季云雾不断,就是在赤日炎炎的7月盛夏,也有12天左右是雾天,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里所产的茶,因承蒙云雾的滋养,故称为“庐山云雾茶”。

庐山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汉,据《庐山志》载: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当时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岩,冒飞泉,常采野茶以充饥渴。各寺亦于白云深处劈岩削谷,栽种茶树来焙制茶叶。

宋代时庐山茶已闻名,列为贡茶。《庐山志》记述说:“宋太平兴国中,兴庐山例贡茶。然山寒茶恒迟,类市之它色充贡。”南宋诗人用必大游庐山时,曾留下“淡薄村村酒,甘香院院茶”的诗句,当时庐山茶叶主要还是由寺院栽种。《本草纲目》的集解中,已列有“洪州白露”、“双牛白毛”、“庐山云雾茶”等名茶。由此可见,“庐山云雾茶”命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庐山云雾茶久负盛名,它以香气清醇,汤色澄清而著称,为绿茶中珍品。朱德元帅生前品饮了庐山云雾茶后,即兴挥笔作《庐山云雾茶》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名茶配名泉,茶水交融为一体,方能显示茶的真正美质。如果说“龙井茶,虎跑水”是杭州的“双绝”,那么,“云雾茶,谷帘泉”也是庐山的“天仙配”。谷帘泉位于庐山汉阳峰的康王谷中,是由裂隙地下水汇聚的溪流,悬注170余米。历代名人雅士,都以能亲临观赏这幅山水美景和用此清泉烹云雾茶为幸。据《大明寺水记》载:“天下之水庐山康王谷第一。”

庐山云雾茶,采制精细,鲜叶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炒制分为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等九道工序。

庐山云雾茶由于其优良的品质畅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所喜爱。随着庐山旅游事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庐山的中外游客,都希望能买到庐山云雾茶,以作最好的纪念或馈赠亲友。庐山云雾茶已成为一种高雅的馈赠礼品。

◇敬亭绿雪

“敬亭绿雪”产于安徽宣城城北的敬亭山。敬亭山属黄山和九华山支脉。山上古有敬亭,苍松翠竹,千岩万壑,云蒸霞蔚,是皖南的名胜。南齐著名诗人谢眺,曾作过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古迹,因此宣城亦称为“谢眺城”。唐朝以来,不少文人学士到敬亭山游览后,都作诗咏赞。唐代诗人李白曾到过宣城并写了很多诗,其中有一首题名《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去独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代诗人查慎行在《晓望敬亭山》诗中,对敬亭山也作过极好的赞美:“千峰含雾争出没,惟有敬亭先得日。相看不厌吾亦云,可惜游踪难自必。……”陈毅同志在1939年过宣城泛湖,也写了一首诗:“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敬亭绿雪”历史悠久,据《宣城县志》记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三百斤。”古书中对“敬亭绿雪”评价极高,称道:“茶品细嫩,有白毫处其上,不易多得,每年运苏州、镇江等处,销售甚广。”这一历史名茶在抗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摧残,已停产失传。解放后,为了恢复敬亭绿雪名茶,适应市场需求,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于1978年使失传40余年的名茶正式恢复生产。可以预料,这种独具一格的“敬亭绿雪”,必将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异彩。

“敬亭绿雪”名称之来源,传说种种。一曰:有位姑娘叫绿雪,她美妙非凡,又心灵手巧,年年来敬亭山采茶。一次,在悬崖绝壁处失足摔下跌死了。

P53-59

序言

茶,作为我国的国粹,不仅是一种天然保健又最为解渴的饮料,而且饮茶品茗,典雅随和,还能丰富生活情趣,导致身心舒泰,实为一种健康而又高雅的精神享受。

笔者从事茶叶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作为圈内人,就茶叶的种类、品质特点等物质属性而言,虽谈不上如何精通,但总还算得上耳热能详。然而,如何更好地欣赏茶,却有一个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茶这种历久弥新的传统饮料,其清新、自然又不落俗套之风采,的确非常耐人寻味,犹如一部好书,读它千遍都不厌。

明代山阴人徐谓在《煎茶七类》一文中谈到,“煎茶虽微淡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笔者接触过几位在基层工作的茶叶同行,他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虽生活清淡,却无怨无悔。他们说:做茶叶工作的人,对茶总会有一种真真切切、难以割舍的感情。如此朴实无华的真情告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分力,多做茶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喜爱茶,因为写“茶”,其实也是在写“茶人”。

本书从南方之嘉木一一茶树说起,介绍我国的茶叶名品、品茶艺术、饮茶保健功效等几方面的内容。作为写作的初衷,在兼顾知识性的同时,注重刻画茶之“神”,避免刻板地说教,尽可能做到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然而由于水平所限,画龙点睛之功,恐非拙笔所能及。本书如能充当“导游”,让读者诸君,在引人入胜的茶的世界里作一番遨游,茶余饭后感到尽兴,便是笔者之莫人满足矣!文中有些观点,仅个人一孔之见,希望藉此能有更多机会与广大茶友切磋。

浙江大学茶学系胡建程教授,对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指导意见。此外,为了使本书有尽可能丰富的素材,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堂先生,浙江大学茶学系董尚胜、王岳飞、钱惠萍老师,嵊州市叶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兆林先生,《中国茶叶加工》编辑唐小林先生,浙江大学出版社洪保平、周奕青老师等都给予了热心而无私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本书还引用了散见于各类茶叶文献上的资料,由于篇幅所限,难以一一列举,在此对原作者以及对本书出版提供各种帮助的朋友们深表谢意!

汤 一

2002年7月

于浙江大学茶学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茶品/说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一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28554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3-01-01
首版时间 2003-01-01
印刷时间 200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2
出版地 浙江
210
14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