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岛》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他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作为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部海盗探险小说,《金银岛》自问世以来,就被译成各国文字广泛流传,也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影响十分深远。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霍金斯的少年发现了一张藏宝图后.随众人远涉重洋、冒险寻宝的探险故事。书中人物形象丰满,机智勇敢的吉姆、两面三刀的西尔弗、冷静睿智的李沃西大夫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情节曲折,充满冒险乐趣,绝对会让青少年朋友有意想不到的深刻体验!
图书 | 金银岛(插图本)/影响孩子们一生的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金银岛》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他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作为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部海盗探险小说,《金银岛》自问世以来,就被译成各国文字广泛流传,也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影响十分深远。 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吉姆·霍金斯的少年发现了一张藏宝图后.随众人远涉重洋、冒险寻宝的探险故事。书中人物形象丰满,机智勇敢的吉姆、两面三刀的西尔弗、冷静睿智的李沃西大夫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说情节曲折,充满冒险乐趣,绝对会让青少年朋友有意想不到的深刻体验! 内容推荐 《金银岛》是斯蒂文森所有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代表作,其故事情节起源于作者所画的一幅地图。《金银岛》曾被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小说描写了敢作敢为、机智活泼的少年吉姆-霍金斯发现寻宝图的过程以及他如何智斗海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宝藏,胜利而归的惊险故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老海盗 第1章 老航海在本葆将军客店 第2章 黑狗的出现和消失 第3章 黑券 第4章 水手衣物箱 第5章 瞎子的下场 第6章 船长的文件 第二部 船上的厨子 第7章 我上布里斯托尔 第8章 在望远镜酒店里 第9章 火药和武器 第10章 航程 第11章 我躲在苹果桶里所听到的 第12章 军事会议 第三部 我在岸上的惊险奇遇 第13章 我在岸上的惊险奇遇是怎样开始的 第14章 第一次打击 第15章 岛中人 第四部 寨 子 第16章 弃船的经过(由大夫继续叙述) 第17章 舢舨的最后一趟行程(由大夫继续叙述) 第18章 第一天战斗的结果(由大夫继续叙述) 第19章 守卫寨子的人们(以下仍由吉姆·霍金斯续叙) 第20章 西尔弗来谈判 第21章 强攻 第五部 我在海上的惊险奇遇 第22章 我在海上的惊险奇遇是怎样开始的 第23章 潮水急退 第24章 小艇巡洋 第25章 我降下了骷髅旗 第26章 伊斯莱尔·汉兹 第27章 “八个里亚尔!” 第六部 西尔弗船长 第28章 身陷敌营 第29章 又是黑券 第30章 君子一言 第31章 猎宝记——弗林特的指针 第32章 猎宝记——树丛中的人声 第33章 首领宝座的倾覆 第34章 尾声 试读章节 此后不久就发生了一连串神秘事件的第一桩,这些怪事终于使我们摆脱了那位船长,不过并没有摆脱他带来的麻烦。你们读下去自会知道。 那年冬天酷寒难当。霜雪经久不化,狂风频频猛刮。我那不幸的父亲恐怕没有希望挨到春天了,这从一开始就可以看清楚。他的病一天重似一天,母亲和我得把店里的事统统包下来,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没有怎样注意那位不受欢迎的客人。 在一月份一个寒风割面、滴水成冰的清晨,小湾在严霜的覆盖下只见一片灰白,微波轻柔地舔着沿岸的石头。还没有升高的太阳刚刚碰到山顶,远远地照向海上。这天船长起得比往常早,他夹着铜管望远镜向海边走去,帽子歪戴在后脑勺上,一柄弯刀在蓝色旧外套肥大的衣裾下晃荡。我记得他一路走,从口中冒出的烟雾似的蒸气一路紧跟着他。当他转到一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去时,我最后还听见他气冲冲地大声呼哧着,好像挨了李甫西大夫一顿抢白始终耿耿于怀。 母亲在楼上服侍父亲,我在楼下张罗船长回来要吃的早餐。忽然,客厅的门被推开,走进我过去从未见过的一个人来。那人的脸像白蜡,没有血色,左手缺两个指头;他虽然佩带弯刀,可是不太像好勇斗狠的人。我时刻注意着有没有一条腿或两条腿的水手出现,而这个人当时却使我难以作出判断。他的样子不大像水手,然而又给人以吃海上饭的印象。 我问他要点儿什么,他说他想喝一杯朗姆酒。可是我正要离开客厅去给他取酒,他却在一张桌子上坐下来,把我叫回去。我拿着餐巾就地站住不动。 “你过来,孩子,”他说。“走近一点儿。” 我向他那边跨前一步。 “桌上的早餐是不是为我的朋友比尔准备的?”他乜斜着眼睛问。 我回答说,我不知道他的朋友比尔是谁;早餐是为住在我们店里的一位客人准备的,我们都管他叫船长。 “这关系不大,”他说,“比尔大副也完全可以称做船长。他脸上有一个刀疤,脾气很讨人喜欢,特别在喝多了的时候。我的朋友比尔就是这么个人。为了叫你相信,我可以告诉你:你那位船长脸上也有刀疤,而且是在右边腮帮子上。可不是吗?我说是嘛。现在我问你,我的朋友比尔是不是在这所房子里?” 我告诉他,船长散步去了。 “上哪儿,孩子?他走的是哪条路?” 我把那一大块岩石指给他看。他问船长是否快回来了,大概要过多久,还提了另外几个问题。我一一回答了。 “啊,”他说,“待会儿我的朋友比尔一定会像看到好酒一样高兴。” 他说这话时脸上毫无愉快的表情,而我也有理由认为,即使这个陌生客人当真如此想,他的估计也是错误的。不过我想反正不关我的事,再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生客老在店内紧靠门口的地方打转,眼睛盯着那个拐角,像猫儿在窥伺耗子。有一次我跨出店门走到大路上,他立即把我叫回去。他大概嫌我服从命令不够利索,白蜡一般的脸上旋即露出凶相;他命令我马上进去,还骂了一句使我直跳起来的话。我回进去以后,他又恢复先前那种半哄半嘲的态度,拍拍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孩子,说他非常喜欢我。 “我有一个儿子,”他说,“跟你一模一样。他是我心中的骄傲。不过男孩子最要紧的是遵守纪律,孩子,一定要遵守纪律。你要是跟比尔一起出过海,你就不会站在那里让人家吩咐你第二遍,决计不会。比尔从来不说第二遍,跟他在一条船上待过的人都知道。瞧,果然是我的朋友比尔来了,胳肢窝里夹着望远镜。愿上帝保佑这个老头儿,我的天!孩子,咱们回到客厅里去躲在门后,给比尔一个小小的惊喜。让我再一次求上帝保佑他。” 说着,生客就和我一起回到客厅里。他把我拉到自己背后,躲在角落里,让开着的门把我们俩都遮住。可想而知,我觉得很不自在,心里害怕;看到生客自己显然也在发慌,我的恐惧有增无减。他撩开衣裾露出弯刀柄,把利刃从鞘中拔松一些。我们在那里等待的时候,他好像一直想把什么鲠在他喉咙里的东西咽下去。 船长终于迈步进来,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也不向左右两边看看,径直走向客厅另一端给他准备好早餐的那张桌子。 “比尔,”生客招呼道。听声音我猜想他在给自己壮胆。 船长蓦地转过身来对着我们;脸上的深褐色顿时褪尽,连鼻子也发了青。他的神态像是看见了鬼魂或恶魔,或者别的什么更可怕的东西——如果可能有的话。说真的,看到他一眨眼工夫变得那样衰老虚弱,我倒觉得他怪可怜的。 “喂,比尔,你认出我啦。是啊,你应该认得出同一条船上的老伙伴,比尔,”生客说。 船长一时喘不过气来。P9-11 序言 英国文坛到了十九世纪最后的四分之一,狄更斯(1812—1870)、萨克雷(1811—1863)等批判现实主义的旗手已相继去世,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广泛传播。若干象征派的作品热衷于讴歌超然物外的抽象美;一些自然主义小说的主人公又大都是悉听客观环境摆布的消极牺牲品。同笼罩在这类文学中的悲观情绪和精神空虚相抗衡,也有一些作家着力描写充满冒险和奇遇的生活,创造与命运斗争的意志坚强的人物形象,在新的基础上再现诸如笛福(1660—1731)、司各特(1771—1832)等大师笔下的罗曼蒂克情趣。文学史上称这一流派为新浪漫主义,而斯蒂文森无疑是它的奠基者和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一八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灯塔建筑师。斯蒂文森自幼体弱多病,这对他的生活道路和英年早逝都有很大影响。一八六七年,他进爱丁堡大学攻习土木工程,后又改学法律,并于一八七五年取得苏格兰律师资格。但他作为一名律师前后总共只受理过四笔委托业务,全部收入没有超过十英镑。其实工程和法律都是斯蒂文森奉命学的,与他自己的志愿并不吻合。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喜欢在原野上漫游,看看书,写写诗。后来他曾多次徒步或乘独木舟在国内以及去法国、比利时、德国等地旅行,并把见闻写成游记,如最早出版的《内地游记》(一八七八)和《骑驴漫游录》(一八七九)便属此类。 一八七六年,斯蒂文森在巴黎东南的枫丹白露镇邂逅因与丈夫感情破裂而处于苦闷中的美国人芬妮·奥斯本太太,两人产生了爱情并于一八八○年结婚。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是斯蒂文森创作成果最丰硕的时期。他一生写过不少优美的诗歌和杂文,但流传最广、生命力最强的还是那些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小说。他认为“生活是丑陋的,没有很清楚的界限,不合逻辑,杂乱无章……与生活相比,艺术作品要来得明确、完整、合理……”按照斯蒂文森的观点,作家应当去创造新的、美好的生活。为了远远地离开平庸灰色的当代英国现实,他每每把小说的背景推向古代,搬到异国。历史题材和异国情调为他惊人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十五世纪蔷薇战争年代里的侠盗复仇记、十八世纪苏格兰高地爱国者的生活斗争录,仿佛一幅幅色彩斑斓、如火如荼的画卷,赢得了千千万万读者的赞赏。《新天方夜谭》(一八八二)、《金银岛》(一八八三)、《化身博士》(一八八六)、《诱拐》(一八八六)、《黑箭》(一八八八)、《错箱记》(由斯蒂文森与他的继子劳埃德·奥斯本共同署名合著,一八八九)、《白兰垂公子爷》(一八八九)等脍炙人口的小说都在八十年代写成问世,这在一个病人身上简直是奇迹。不过,他的大部分小说没有能够把引人入胜的惊险故事同切中时弊的思想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创作的社会意义而言,原籍波兰、继承新浪漫主义传统的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取得的成就要高于斯蒂文森。 斯蒂文森大半辈子忍受着肺结核和神经衰弱症的折磨。故国严峻的气候环境对他的健康极为不利。一八八七年,他离开欧洲,举家赴美。一八九○年以后,他定居在南太平洋西萨摩亚的首府阿批亚,同岛上的土著相处得很好。上世纪末叶,一些军事大国都想称霸世界,萨摩亚群岛也成了列强角逐的目标之一。斯蒂文森同情和支持萨摩亚人民的立场,使他深受岛上土著的尊敬和爱戴。一部《西萨摩亚史》就有专写斯蒂文森维护当地人民利益的篇章。一八九四年十二月三日,斯蒂文森突然中风,当晚与世长辞,年仅四十四岁。第二天,按照斯蒂文森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被抬上陡峭的瓦埃亚山,葬在可以俯瞰浩瀚无垠的太平洋的地方,墓碑上刻着他所作的《安魂曲》中的诗句: 在那寥廓的星空下边, 挖一座坟墓让我长眠, 我活得快乐,死得欢喜; 躺下时就怀着一个心愿—— 请把下面的诗句给我刻上: “他安卧在自己心向往之的地方, 好像水手离开大海回故里, 又像猎人归心似箭下山冈。” 《金银岛》又译《宝岛》,不仅是斯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他全部文学遗产中流传最广的代表作。最初,三十一岁的斯蒂文森在陪他的继子(即本书题献中所说的那位“美国绅士”劳埃德·奥斯本)作水彩画时,画了一幅海岛的地图,由此引起种种联想,终于写成一个古往今来最著名的海盗故事。小说的情节虽是作者丰富想象的产物,但不少地方受到笛福、华盛顿·欧文、爱伦·坡、金斯莱等前辈英美作家的启发和影响。藏宝的荒岛无疑纯属虚构,作者无意从两帮人围绕宝藏展开的拼死斗争中引出太多的教训来。说到底,书中谁也不是埋在海岛上的巨额财富的真正主人。作者最大的成功在于通过这个脉络清晰、波澜迭起的惊险故事,自始至终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教人非一口气读完不可。无可否认,惊险小说历来拥有大量读者,然而像《金银岛》这样一百多年来一直为全世界广大读者——不光是青少年——传诵和喜爱的作品并不很多,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在构思布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方面的卓越技巧。如今从书刊到银幕,从剧场到荧屏,多的是为惊险而惊险的平庸之作,往往一味铺排荒诞离奇的情节,头绪纷乱,令人厌烦。《金银岛》却像一棵主干挺拔的树,绝少枝蔓而又无单薄之嫌。作者叙事明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管斯蒂文森在回忆此书创作过程时自己写道:“这是一个给男孩们读的故事,不需要十分讲究心理描写或优美的文体。”事实上并不如此。书中的好些人物,包括主要的和次要的,仍然具有堪与浮雕媲美的鲜明性。首先要提到的是约翰·西尔弗这个反面形象。此人两面三刀,心狠手辣,却又善于用脑,见风使舵。多次搬上银幕的《金银岛》乃至前不久出现在我国电视屏幕上的续貂之作《重返金银岛》,均以此人为第一号主角,而且通常由大牌明星扮演,如半个多世纪前的华雷士·皮莱(主演过1932版的《大饭店》)和当代的恰尔顿·赫斯顿(主演过《宾虚传》、《豪门恩怨》、《浮华世家》)即是。当我们读完此书,对西尔弗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时,会觉得作者在第一部中一再述及比尔·蓬斯如此害怕这个“独脚海上漂”不是没有道理的。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原名《船上的厨子》,可见斯蒂文森本人十分重视这个人物的塑造。有时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却能写出一种典型性格的重大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霍金斯太太在数死去的海盗留下的钱币时,危机四伏的气氛紧张达于极点,她“却不同意在收回欠她的账之外多拿一个铜板,又顽固地不肯少拿一个子儿”。正是这些特色使《金银岛》成为古典名著中最容易被接受的一部传世之作。附带提一下,此书在我国有整整三十年(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竟不能从书店觅得,早把它列入选题计划的出版社因书中的地主屈利劳尼在作者笔下并非十恶不赦而一直不敢推出新的译本。六十年代后期,我见十七八岁的侄子把一本破旧不堪的苏联反特小说读得津津有味,便偷偷地译出《金银岛》让他从稿纸上“解馋”。直到“文革”结束,这部译稿才得以面世。 斯蒂文森善于借书中人物之口或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金银岛》几乎全部是客店主人的儿子吉姆·霍金斯的自述,中间插入少数几章,由李甫西大夫补叙吉姆不在场时发生的事情。在另一位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的两部最著名的小说《月亮宝石》和《白衣女人》中,故事也由书中人物分头叙述。这种手法使叙事显得较为可信而又不流于单调。 荣如德 二○○四年三月十二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金银岛(插图本)/影响孩子们一生的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 |
译者 | 荣如德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807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2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首版时间 | 2004-07-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学龄前儿童(0-5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44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