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克服焦虑/精神健康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焦虑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感觉。人类尽可能地不受焦虑侵扰,看来只能是个深藏心底的梦想。我们常常会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神经质……本书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让我们更轻松地面对生活。

内容推荐

  本书中作者描述了焦虑的感觉,考察了焦虑的种种心理状态,破译了焦虑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改变和克服焦虑的方法。作者要说的是:我们越是勇敢地面对焦虑,就越能正视我们需要改变的东西,我们也就越能与 们自己的感觉有更多的联系。我们会因此变得更为真诚,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真实,我们的人际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切,和善,更加具有活力。

目录

导言 焦虑与焦虑的克服

焦虑性幻想:对我们的自我认识的影响

焦虑的引发因素:威胁与危险

焦虑的表达:焦虑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焦虑的克服:我们如何对付焦虑

焦虑的情绪场:希望的对极

一 焦虑的原动力: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解

克尔恺郭尔:呼唤无限

海德格尔:焦虑的心境

结论:面对焦虑的勇气

二 焦虑面面观

紧张:放松的可能性

不确定性:获得新的确定性

价值受到威胁:寻找新的安全感

无助:加强自己的权能

一贯的焦虑特性与当前的焦虑状态

逃遁、回避策略和调整

反恐怖行为:否认焦虑的勇气

危险控制:产生二级焦虑

魔法方式:及其作用

完善自我同一性

 转折阶段及其规律

焦虑与愤怒:暴力螺旋线

用克服机制来控制焦虑

投射与黑暗焦虑

心理内部、人际和心身防御机制的交叉作用

 防御机制的附带益处

焦虑发展的烙印情境

自我形成以及分离焦虑:脱离及自我意识形成阶段

独立性和关系能力的发展:目标恒定性的意义

尝试世界:亲近对象的控制作用

三、焦虑性障碍

强迫症

强迫结构性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

惊恐发作与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发生、表现和发展

心脏病恐怖症:安全意愿与分离意愿

恐怖性心理结构

创伤性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处理

如果创伤得不到解决:创伤后应激障碍

惊恐障碍的治疗

四、关系焦虑

损失焦虑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分离焦虑:隐蔽的攻击性

亲近焦虑:动力与出路

对失去自我的焦虑

分离攻击表现为粗暴的力量

分离攻击表现为冷漠

日常生活中失望的根源

性:在安全与焦虑之间

对爱情的炽热性的焦虑

对于失去爱情炽热性的焦虑

五、焦虑的象征

焦虑梦

威胁与梦中主体的能力

受到限制:争取空间

受到袭击:建立联系/交往

受制于人:自决

被人识破:使自己变得捉摸不透

羞愧:维护自我形象

失去自我:感知自我

缺陷焦虑:接受缺陷

良知焦虑:责任感

陌生形象:熟悉形象

受到驱逐:建立关系

迷途:辨别方向

死亡焦虑:创造性

助长焦虑的场景

共同的焦虑象征

黑暗与“黑”水

高处

对梦中焦虑的处理

噩梦

童话:走出焦虑的路标

六、勇敢地面对焦虑

我们迫切需要的是:镇静

致谢

试读章节

结合别的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理论,如雅斯贝尔斯以及法国的萨特和加缪。我们就能发现,存在主义哲学是从对焦虑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它的根源在于,自18世纪末以来,特别是自两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仰,不再把理性看做是生活的支柱原则。世界变得陌生而危险,不安全成了主题,这是以克尔恺郭尔为先驱的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温床。这个哲学派别的研究题目是,人不能轻易向这种陌生感屈服,而应该面对它。在这样的对峙中,如果失去了所有的外部依靠,就会在内部找到那最后的依靠,自克尔恺郭尔以后就把这种依靠称之为“存在”。如果支撑着我们的世界消失了,如果我们所眷恋的一切:金钱、名誉、健康、才华等等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陌生和不安全,这时我们将面临一无所有。面临着一无所有的人肯定是不会崩溃的,因为在这样的境地中,他或她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这种面临一无所有的状态,这种脱离了亲密关系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摆脱了生命的非本来状态,摆脱了现时的人的迷失状态——也就是不再迷失于尘世,而找到了自我,达到了自己的本原。面临一无所有的人感觉自己是绝对孤立的,眼下不存在于任何关系之中,必须致力于自己个性的形成,因此正视焦虑是有益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惧是一种非真正的焦虑,这种焦虑在自己面前也藏身匿迹,不会使人找到自我。

有些人的焦虑是个无底洞,也许不是焦虑无底,而是这些人的心灵深处从来不曾有过一个“底”,观察他们的焦虑状况,并不一定会看到他们具有可以依靠的自我核心意识,而正是这种意识对人起着支撑作用。有些人会“终生颤抖”。但我还是认为,在对待焦虑的问题上,这些存在主义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存在主义研究的不是日常生活中使人焦虑的东西,而是这种无底的焦虑。我们心理学家更多的是与日常焦虑打交道,这可能不那么伟大,但因此会更麻烦。最重要的是:它要求行动,在困境中要求有现实意义的行动。

P6-7

序言

不论我们承认与否,焦虑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感觉。人类尽可能地不受焦虑侵扰,看来只能是个深藏心底的梦想。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如此众多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现焦虑,这些表达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焦虑本身,例如我们说,我们感到紧张、不知所措、神经质,或者我们会提到应激反应。

我觉得我们今天对待焦虑的一种很典型的态度是不敢再提及焦虑,更不敢对焦虑直言不讳,而代之以别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认识焦虑在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并对它加以利用。

焦虑(Angst)这个词来源于印度日尔曼语“an曲”,与“狭窄”、“受束缚”有关。我们在焦虑时所感觉到的“狭窄”往往与胸腔有密切联系:不能自由呼吸,焦虑封锁了我们的咽喉。当不能自由呼吸时,我们就会说感到胸闷,不能像平时那样呼吸,事实上就是属于焦虑现象。在焦虑情境过去以后,松了一口气又能恢复深呼吸时,特别能够感觉到自己又恢复了原来的镇静,甚至可能还感到一种静谧的生活乐趣,或者为挺过了一次危险性情境而自豪,然后我们又能自由地呼吸了。

我们都知道自己大体上有哪些焦虑,并且也能区分这些焦虑的不同特性。例如我们会发现自己很容易紧张,并且知道这种轻微的紧张能提高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我们能够把紧张转化为专注,这是轻微怯场的积极意义。这种胆怯的紧张是充满了乐趣的,巴林特创造了“焦虑性乐趣”的表达法,用来表现充满了乐趣的轻微的紧张。但是随着紧张程度的加剧,焦虑很容易变得令人不快,这时我们说我们因害怕而感到紧张,甚至因害怕而痉挛,这时就会有“被卡住了”的感觉,憋闷,像被绑了起来。这种令人不愉快的焦虑性紧张可能升级为明显的焦虑,甚至升级为惊恐。我们都熟悉焦虑体验中的这种发展层次,而且我们也知道自己在“真正”焦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们会感到不舒服,像受到了威胁,不自在,不堪忍受,无法作出反应,完全丧失了自主性。我们常常会变得“愚蠢”或作出愚蠢的反应,那句“焦虑使人愚蠢”的话正是指的这种情况。很难再找到像这样贴切的俗语了。焦虑使人愚蠢或者反之:如果有人表现得笨手笨脚,我们也许就该想一想,他是否正处在焦虑之中,或是我们引起了他的焦虑。

我们在焦虑时会丧失往日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至少在当时那一会儿,感到孱弱无助,但还是努力作出反应。这时很容易产生循环焦虑,因为感到自己在某个情境中越来越笨拙、越来越迟钝时就会更焦虑,而这会使我们显得更笨拙、更愚蠢,直到感觉在这个情境中完全迷失了自我,不再是自己了,这时往往还会出现失语。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创伤性情境中,那是我们在情感上和认知上都对付不了的情境。这就是说:焦虑时会出现短暂的自我同一感丧失,直至自我同一感支离破碎,这种自我同一感丧失的状况也许很快就能消除,因为我们立即就要对此采取措施,或者说我们的心理立即就要对此采取措施。焦虑与克服焦虑或至少是克服焦虑的意图几乎同样是原始本能,每当我们感觉到剧烈的焦虑时,总要干些什么来抵制焦虑。

我们在焦虑情境中很容易陷入幼稚状态,这一点也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到在这种情境中迷失自我的可能性。就是对自己的独立性着实自负并且也有理由自负的一贯独立自主的人,在这种情境中,也可能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你替我干这个”,或者会向一个见识可能远远及不上自己的人讨教良策。在焦虑状态下,他们常常愿意不加判断地接受别人的建议。在焦虑情境中我们自己陷入了幼稚状态,自然就把帮助自己的人放在了权威的位置上,赋予他们发言权。这是克服焦虑的一种形式。焦虑体验不仅动摇我们的自我同一性,而且也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

焦虑能改变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我们要么寻求帮助,要么离群索居。一方面,童年及早期生活中的许多焦虑都来源于交流失败的人际关系;但另一方面,又能借助人际关系克服大量的焦虑,因为我们会立即感觉得到了支持。也就是说,关系产生焦虑,但也有助于克服焦虑。这是一个我们要深入探讨的题目。

(导言摘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克服焦虑/精神健康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士)维雷娜·卡斯特著//陈瑛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18106
开本 32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3-01-01
首版时间 2003-01-01
印刷时间 200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2
14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8:19:02